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244章 天子问政

汉道天下 第244章 天子问政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裴茂没有再争。

裴氏不在安邑,在闻喜。他有足够的时间通知闻喜的乡党及时占田,安邑的自认倒霉吧。

谁让他们不知进退,非要逼得天子出狠招。

为了这些人,与天子撕破脸,毁了自家父子的前程,不值得。

就算有几个关系好的也都在安邑城附近,还有四五天时间,完全来得及。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赞成对河东大族下手,但生存问题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

再者那些人的作派也让很多人不满,天子连卫固、范先都赦免了,你们还想怎样?

不说感激涕零,至少也应该收敛一些,不能得寸进尺。

朝廷也是要脸面的,像做生意似的一手交钱一手交印绶,这算什么?

杨彪、士孙瑞等老臣也难得的没吭声,看着荀彧、刘巴联手,与裴茂针锋相对。

他们担心拦不住天子,反而激怒了天子,大开杀戒。

兵权在天子手中。天子真要一意孤行,他们也拦不住。

刘协再次举杯,与大臣们共饮一杯。

接着刚才的话题,他又兴致勃勃地说起了王道。

“司徒,何为王道?”

见天子兴致这么高,热心问政,赵温身为司徒,不好拒绝,略作思索,答道:“《礼记》云: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刘协再问:“何为达,何为不达?何为悖,何为不悖?”

赵温语塞。

儒门崇尚王道,但真正定义王道的却不多,为王道制定标准的更罕见。

至少他一时半会的想不出。

刘协转头看向司空张喜。

张喜躬身说道:“依孟子义,王道即仁政。”

“何为仁政?”

“人皆有不忍之心,仁政即不忍之政。”

刘协沉默不语,垂下了眼皮。

张喜讪讪地闭上了嘴巴。很显然,天子对他这个答案也不满意。

荀彧起身,拱手施礼。“陛下,儒术主旨在德。以德行仁,即为王道,不在中衡。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小人之仁,与君子之仁,岂能划一?其行有异,其心则一,同归于仁。”

“如此,治国岂非从心所欲?”

荀彧正色道:“《春秋》断狱,岂依律令?执三尺律而鞭笞万民,如刻舟求剑,绝非王道。”

刘协再次垂下了眼皮,转动着手里的酒杯,含笑不语。

这个问题是辩不出答案的,儒家就是这么干的。虽不能说没有律法,但他们断案的时候的确不怎么固守条文,自由发挥的时候很多。

这肯定不行,但现在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要不然今天这顿饭就没法吃了。

荀彧是他要寄予厚望的中坚力量,这个时候要留点面子。

见刘协不说话了,张喜如释重负,欣慰地看了一眼荀彧。

还是乡党后生给力啊。

刘协眼皮一挑,再次露出灿烂的笑容。

“朕年少学浅,历事亦浅。诸君各抒已见,朕仍不知就里。敢请教府君,以王道行于河东,可乎?”

荀彧的头皮开始发麻,却不能退缩。“自然可以。”

“若以三年为期,府君能致河东九万户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外无羌胡扰边,内无豪民生乱么?”

“臣不敢言必致,唯愿竭尽所能,不负陛下。”

刘协再次看向裴茂。“尚书令,朕为河东选的太守,你满意吗?”

裴茂含笑拱手。“陛下知人善任,河东百姓承沐天恩,当万众额手,溥土同庆,岂敢不满。”

刘协幽幽说道:“诚如尚书令所言,得河东百姓、万民相庆。朕便是辛苦一些,也是值的。府君,努力,莫负圣人之教,莫负朕与河东百姓、万民厚望。”

荀彧无言以对,只能拱手领命。

刘协朗声道:“朕虽无知,不谙治道,唯愿择善而从。公卿治国,太府治郡,愿君臣同心,各尽所能,由为生民立命起,开万世之太平。如此,则天地之心可立,而往圣绝学可继。生与诸君同乐,死与诸君共血食,岂不快哉。”

众人听了,山呼万岁之际,心情各有不同。

赵温、张喜自然是欢喜的。

天子这么说,显然是之前承诺还权的进一步确认。当着这么多人说,想必不会再反悔。

荀彧却觉得肩头沉甸甸的,治理好河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子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千难万难,近乎不可能。

天子说得很明确,他要的是河东九万户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杨彪、士孙瑞大感遗憾。

司徒治民已成必然,但太尉掌兵却越来越渺茫了。虽说可以肯定天子不愿意放权,有意为之。但机会就这么错过了,要说一点也不遗憾,那是骗人的。

杨彪拱手出列。“陛下,臣有一言,请陛下斟酌。”

“大鸿胪请讲。”

“河东虽有盐铁,但耕地有限,怕是供养不起太多的军队。臣敢请陛下分布诸将,就食诸郡,既减轻河东的负担,也能守护河东安危。”

刘协诧异地看着杨彪。

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他本来也有这样的计划。

可是杨彪这时候提出来,是纯粹的出乎公心,还是表示对兵权的关切?

刘协试探道:“大鸿胪能否详言?”

“人力有穷,地力有尽。河东耕地亦有定数,一户有田五十亩,得米不过一百五十石,取什一之税,为十五石,不足以供养战士一人。以臣估计,给使河东九万户皆有其田,仅能供养四万余人。去除官吏、工匠,将士不得过两万人,否则就无法丰食足食,安居乐业。”

刘协眉梢轻颤。

老杨,你这是有朕之矛,攻朕之盾啊。

不过没关系,朕也正有此意。

刘协点点头。“大鸫胪所言甚是,朕也有此意。前将军段煨已在上党,朕欲分部诸将于太原、弘农、冯翊,平定匈奴叛乱后,复立西河、上郡、九原等郡,分部诸军。”

杨彪再次拱手。“陛下深谋远虑,臣甚是钦佩。只是远水难解近渴,陛下欲使河东行王道,当先减河东之重负。既然陛下有意巡狩美稷,臣敢请陛下移北军于太原,为陛下殿。”

这一次,刘协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命士孙瑞率北军移镇太原,既能减轻河东负担,又能为他殿后,的确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当然,对杨彪和士孙瑞来说,此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旦北军到了太原,将来就算回师,也必然会留下一部分人马在太原,防备袁绍西进并州,或者将来东出冀州。

行军作战,用熟不用生,熟悉太原地理的士孙瑞或魏杰自然是最合适的将领。

士孙瑞立下大功,才有机会重提太尉掌兵。

就知道你们不死心。

“可!”刘协正中下怀,一口答应。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