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77章 勿谓言之不预

汉道天下 第177章 勿谓言之不预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到赵温、张喜的支持,士孙瑞就匆匆告辞。

他要指挥大军渡河,没时间闲扯,讨论那些细节。

赵温接着主持会议,却抚着胡须半天没说话。一不小心,胡须捻断了好几根,心疼得他直哆嗦。

“子柔,别犹豫啦,赶紧拿个章程吧。”张喜催促道。

“怎么拿章程?”赵温反问道:“给袁绍的诏书如何抬头,是渤海太守,还是冀州牧?”

张喜顿时僵住,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这是一个大麻烦,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若以朝廷诏书论——不管这个诏书是不是天子本意——袁绍的官职只有渤海太守是合法的。

车骑将军是自号,冀州牧则是从韩馥手中夺来的。

如果给袁绍的诏书中承认现实,等于允许了这一类行为,朝廷将如周天子承认三家分晋一般,重振朝廷尊严也就无从谈起,不会有人再把朝廷的诏书当回事。

如果不承认现实,那就等于和袁绍撕破脸,再无缓和的可能。

让袁绍接受现实,自去冀州牧,等待朝廷的封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赵温连声叹息,恨不得将士孙瑞拉过来骂一顿。

不过他也清楚,士孙瑞的压力比他还要大。

天子让他代行太尉,既是兑现之前的承诺,也是对他的考验。

如果士孙瑞不能完成平定卫氏叛乱的任务,假太尉就完成转正,重掌兵权的事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士孙瑞不能退,他也不能退,只能硬着头皮上。

左思右想后,赵温执笔上书,请天子下诏,斥责袁绍以郭图事。

他心存侥幸,以行车骑将军,领冀州牧称呼袁绍,试探天子之意。

——

刘协看完赵温的上书,轻轻放在案上,眼皮轻抬。

“司徒,袁绍心中还有朝廷吗?”

赵温汗如雨下。“陛下……何出此言?”

刘协不理他,接着又问了一句。“这些年,朝廷艰苦求生,可曾得袁绍一丝助力?”

赵温不敢再说话了,只是连连叩头。

天子的声音虽然不大,语气却很重,没有一点和袁绍讲和的意思。

“司徒,袁绍听从太仆和解,并非心有朝廷。他想做的可不是齐桓公。”刘协将赵温的上书轻轻推了回去。“朕劝司徒莫存侥幸,与虎谋皮不成,反为虎伤。朝廷仅剩一点颜面,不可轻易与人。朕与诸君辛苦坚持,可不是为了给他袁绍做嫁衣。”

赵温再拜。“臣荒悖,请陛下降罪。”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协淡淡地说道:“以后谨慎些就是了。”

说着,刘协又转头对一旁的蔡琰说道:“今日事,暂且不记入起居注。”

蔡琰应了一声。

“谢陛下。”赵温如逢大赦,连忙接过案上的上书,塞进袖子里,再拜,退出。

出了帐,一阵风吹来,赵温遍体生凉,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

帐内,蔡琰写完最后一个字,收起木简。

“陛下,当真要与袁绍决裂吗?”

刘协哼了一声:“他想一毛不拔,就名正言顺的占据冀州,哪来这样的好事?再怎么说,朝廷的诏书也不是废纸,想要就要,总得付出一点代价。”

蔡琰忍不住提醒道:“君子慎独,陛下更当慎言。这要是记入起居注,绝非圣君所宜。”

刘协叹了一口气。“朕怕是做不成圣君。”

“陛下何为此言?”

“内圣外王,谈何容易。你熟读史书,可知古往今来,哪一位能当得此语?”刘协摇摇头。“朕不敢好高骛远,只希望能做好眼前事,无愧于此生,便心满意足。”

蔡琰想了一会。“难道在陛下心中,尧也算不上内圣外王?”

“亲亲贤贤,他连儿子都没教好,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还谈什么内圣外王。且依天人感应之说,终尧之世,连年大水,天下汤汤,可见上天对他也是不满意的。”

蔡琰的脸色一僵,想了片刻,又道:“那舜呢?”

“舜在位的时候,也一样是连年大水啊,而且他儿子商均也不肖。”

“这……”蔡琰无言以对。

天子明明是在胡扯,可是她却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见学霸蔡琰语塞,刘协忍不住放声大笑,刚才被赵温气出来的郁闷总算消散了些。

蔡琰很无奈。“陛下,巧言绝非天子美德。”

“令史说得对,巧言绝非美德。”刘协说道,不等蔡琰释然,他又补了一句。“可这并不是朕巧言善辩,而是史书所载,有感而发。你说不过朕,就说朕是巧言,这可是欲加之罪。”

蔡琰张口结舌,神情尴尬。

——

赵温病了,高烧不退,浑身无力。

刘协得知消息,不顾众人劝阻,亲自去探望赵温。

赵温挣扎着起身,向刘协告罪。

刘协有手背试了试赵温的额头,确实烫手,不是装病。

“司徒是身体受了凉,还是心里受了凉?”刘协含笑看着赵温。“大丈夫当雄飞,安可雌伏。司徒言犹在耳,令人振奋。如今正是雄飞之时,司徒怎么反倒病倒了?”

赵温苦笑。“陛下,臣已是花甲之年,少年时的狂妄之言,何敢再提。臣也有幸,能于此时此地,重见大汉中兴之机。奈何岁月不饶人,怕是余日无多。此时一病,不能能否再起。臣有几句肺腑之言,想与陛下言说。”

刘协摆摆赵温的手。“司徒言重了。你只是受了凉而已,休息几日便好了,何至于此。”

赵温反手握着刘协,恳切地说道:“人年五十不为夭。臣寿五十有九,心满意足。若陛下能听臣言,臣虽死而无憾。”

刘协叹了一口气。“司徒切莫如此,朕听着便是。”

“谢陛下。”赵温喘了两口气。“陛下锐意进取,志在中兴,此诚大汉之幸。然,大汉积弊已深,纵有仙药,也难以一朝而起。董子曰: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陛下当文武并用,张弛有度,积三十年之功,而太平可至。”

刘协盯着赵温看了好一会儿,沉吟良久。

“司徒之言,朕虽不能完全领悟,却愿意试一试。这样吧,诏书暂且不行,司徒作书与袁绍。若他能诚心改过,效忠朝廷,朕可既往不咎,拜其为车骑将军、冀州牧。如果他愿意,入朝主政亦可,朕将以大将军之位待之。”

赵温又惊又喜,坐了起来,双手紧握刘协。“陛下,所言当真?”

“朕言出必践。袁绍肯来,朕必以礼相待。袁绍若执迷不悟,心存侥幸……”刘协抽回手,站了起来,俯视着赵温,淡淡地说道:“朝廷自有斧钺,少不得拿他示众,勿谓言之不预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