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74章 惺惺相惜

汉道天下 第174章 惺惺相惜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琰很无奈。

??天子刚刚还接受了她的建议,要谨慎对待。眼睛一转,就对荀攸坦诚相待,引为近臣。

??这未免有些草率。

??趁着荀攸去洗漱、更衣,领取印绶,蔡琰委婉的提醒刘协不要轻信于人。

??刘协无声地笑了。

??“令史与荀攸不熟,有些担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虽不敢说荀攸是毫无保留,但他想效忠朝廷,搏一把前程,却是可以确定的。若非如此,他又何必提醒上党之危?”

??“陛下熟悉荀攸?”

??“略知一二。”刘协想了想,又道:“你回头查一查,是谁辟召荀攸为吏,又推举他为官的。”

??“唯。”见刘协胸有成竹,蔡琰没有再多说。“陛下,最近案牍增多,竹木简供应不及,需少府增加人手,有时伐竹木制简。”

??“很急么?”

??“很急。”蔡琰晃了晃手里的竹简。天子刚刚与荀攸讨论形势,她又记了一大卷。“除了起居注、会议记录,还有大量抄送公卿的副本要写。即使副本收回后可以削去再写,也需要人手来处理……”

??看着絮絮叼叼地说个不停的蔡琰,刘协也有点无奈。

??竹木简成本高,又笨重,是个很现实的限制。

??“先坚持两天,或者到营里招募一些不识字的妇人帮忙处理回收的简,等到了河东,想办法建纸坊造纸。总是捧着一大卷简跟着,朕怕你这手将来会落下病根。”

??“造纸?这倒是个办法,只怕人手不足。”

??“从大臣、将士的家眷中招募吧,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刘协想了想,又道:“回头你与夫人商量一下,看她有没有兴趣来主持这件事。”

??蔡琰觉得有理。大臣、将士大多有家眷,又从李傕营中解救了不少俘虏,也是以妇人为主。这些人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为将士们洗衣、做饭,混口饭吃,免不了受人轻视。

??如果能建个纸坊,将她们集中到纸坊里工作,也能落个耳根清静。

??夕阳落山,大地陷入黑暗,大营里点起了星星灯火。

??刘协回到大营里,荀攸正在帐前等候,与贾诩说着闲话。

??裴潜站在一旁。

??见刘协走来,三人不约而同的转过身,向刘协行礼。

??刘协一边还礼,一边对裴潜说道:“河东竹木多么?”

??裴潜说道:“河东多山,竹木繁盛,处处皆是。”

??“既然如此,河东可有造纸的纸坊?”

??“纸坊倒是有,只是技术一般,粗糙不堪用。读书人还是喜欢山东纸,奈何价高难得,不如竹木实惠。”

??“如今公文太多,竹木简消耗太大,笨重不便,还是用纸好。”

??裴潜忍不住说道:“陛下,纸虽轻便,却不便宜,大量使用,怕是承受不起。”

??“那就想办法降低成本。”刘协摆摆手,打断了裴潜。“你去各营问问,有没有会造纸的,哪怕知道一星半点也行。聚在一起拼凑一下,或许就知道如何造纸了。”

??裴潜应了,转身去了。

??刘协邀贾诩、荀攸入帐,各自落座。伏寿与宋都安排宫女布席,端上晚餐。

??晚餐很简单,一人一碗麦粥,一块胡饼,酱一碟,豉一碟。

??刘协也不客气,拿起饼,蘸了些酱,咬了一口。

??贾诩早就习惯了,端起麦粥喝了一口,又掰下半块饼,蘸了点酱,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起来。

??荀攸见状,有样学样,只是麦粥入口时皱了一下眉。

??刘协吃得快,便取过一份公文来看,却是大司农张义送来的消息。

??韩遂、马腾有举兵向关中的迹象。关中仅有老弱两万,骑兵也极少,恐怕难以应付。

??此外,益州牧刘璋上表,奏荆州牧刘表不臣。因汉中为米贼所占,道路不通,是以上表耽搁了大半年时间,直到张义安抚关中,才由张义转交。

??刘协很不以为然。

??刘焉在世的时候,曾派兵与韩遂、马腾联手,进攻李傕等人。如今却说米贼阻道,不能交通,摆明了就是借口。

??你以为朕不知道所谓米贼就是你们养的看门狗。

??只不过如今刘焉气死了,刘璋上位,与张鲁翻了脸,弄假成真也有可能。

??等荀攸吃完,刘协将刘璋的上表递过他。

??荀攸看了一眼,又递了回来。

??“刘璋愔弱,益州自顾不暇,难成大事。陛下不妨征召益州才俊入朝,以维系益州人心不失。至于汉中,张鲁以五斗米道义羁縻庶民,颇得人心,倒是要小心些,以免坐大难制。”

??“你熟悉张鲁么?”

??“不熟悉。”荀攸摇摇头。“不过以道惑人者,多为糊涂人,不足为患。”

??刘协多少有些意外。“黄巾之祸亦不足为鉴?”

??荀攸淡淡地说道:“黄巾八方俱起,号称百万,看似声势浩大,然而张角一死,便分崩离析,溃不成军。如今各据一方,看似有席卷之势,其实不过是釜底游鱼,挣扎求生。曹操在兖州,公孙瓒在冀州,都曾大破黄巾。袁绍入黑山,也是所战辄胜,未见可惧之处。”

??他顿了顿,又道:“黄巾之祸,不在其烈,而在其久。欲根治之,非行王道不可。王道行于天下,黄巾自然如洪水归道,化为涓涓细流。”

??刘协深以为然,对荀攸又高看了一眼。

??等贾诩吃完,刘协让荀攸将刚才的建议又说了一遍,贾诩静静地听完,点头表示同意。

??但他随即又提了一个问题:派谁去上党为佳?

??荀攸没表态。

??刘协心里已有人选。

??上党与袁绍的大本营邺城相接,境内又有正被袁绍打得节节败退的黑山军张燕部,派杨奉去最合适不过。既能协助钟繇守上党,又能联络黑山军,一举两得。

??但他没直接说,而是反问贾诩。

??“先生以为谁是适合?”

??“前将军段煨。”贾诩淡淡地说道。

??刘协心中诧异,贾诩的态度如此坚决,根本没有讨论的意思,而是强烈建议。

??对贾诩来说,这可不多见。

??“先生有何理由,不妨说来听听?”

??贾诩摇摇头。“无他,唯形势所宜。若是由上党攻邺城,左将军杨奉更合适。若是守上党,阻止袁绍西进,前将军段煨最合适。”

??刘协恍然大悟。

??他不动声色,转向荀攸。“侍中以为如何?”

??荀攸欠身一拜。“贾侍中不愧是凉州智士,发无不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