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63章 来者不善

汉道天下 第163章 来者不善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伏寿讲解了庐江周氏与汝南袁氏的渊源,刘协知道,周忠的话不仅针对士孙瑞,更是针对他。

具体地说,是针对他将郭图送入廷尉狱议罪。

裁减北军是光武皇帝刘秀的制度,洛阳也是光武皇帝刘秀所立的京师。扩充北军,放弃洛阳,都是违背祖制。

对一心想效仿光武皇帝的他来说,这无疑是很严重的指控。

但刘协不在乎。

有很多事情严不严重,关键就在你在不在乎。

你在乎,就非常严重。

你不在乎,也就那么回事。虽不能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但也绝不致命。

对眼下的形势来说,重要的是能否找到立足之地,而不是违不违背了光武旧制。

有句话,刘协没有说。

光武旧制不改,中兴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得到了士孙瑞的支持后,刘协随即命令少府田芬起程。先去弘农分配物资,再去平阳传诏。

当然,诏书不是直接说要讨伐,而是斥责匈奴人劫掠之罪,命匈奴人前来面圣。

正式下诏起程之前,刘协召开了一次朝议。

不仅公卿大臣与会,侍中、光禄大夫等近臣也参加了会议,以段煨为首的几个将领也接到诏书,放下手中的军务,赶来参加会议。

不管流浪河东的匈奴人会不会俯首称臣,针对匈奴人的战争势在必行。

匈奴人早就越了线,侵占了大半个并州。

为此,刘协命蔡琰、裴潜合作,绘制了一张并州地形图,标出了当前匈奴人在并州各郡的分布。

蔡琰虽是陈留人,但她出生在朔方,儿时也是在北疆长大,对北疆并不陌生。

裴潜的祖父裴晔曾任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潜儿时也常听裴晔说起并州事。

由这两人来绘制并州的匈奴人分布,虽不敢说百分之百准确,但大致无误。

会议开始之前,蔡琰、裴潜很谦虚地请前来的大臣提建议,及时修改。

看着这张地图,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

虽然都知道边境形势不稳,可是看到并州大半沦为胡人牧场,只剩下太原、上党还算相对完整,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有人不能接受,怀疑这地图是不是有些夸张。

曾任并州刺史的宋果长叹一声。“诸君又何必掩耳盗铃。每逢中原内乱,胡人便南下劫掠。若不能强兵自救,洛阳不免沦为牧场……”

话音未落,身后便传来一声冷笑。“强兵自救?暴秦的故事或许久远了些,你未必知道。孝桓倾一国之力,命段颎平东羌却是二十年前的事,你怎么也忘了?”

宋果回头一看,见周忠拱着手,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淡淡地扫了他一眼,自顾自地走向角落,从容入席。

“如今羌人安否?”周忠又问了一句。

宋果咬咬牙,一声长叹,转身入座,不与周忠交谈。

论口才,他肯定是说不过周忠的。

他特意选了一个离周忠远一点的位置,避免与周忠有直接的眼神交流。

其他人见状,纷纷入座,佯装看不到周忠。

大家都是在官场上混的,岂能不知道周忠来者不善,谁也不愿意当其锋锐。

刘协在内帐,虽然看不到各人的表情,却能想象得到外面的场景,不禁心中恼怒。

这些大臣都是哑巴吗,就看着周忠大放厥词?

伏寿看在眼中,连忙提醒道:“陛下,唯有明君英主,方有直臣。陛下切不可与周大夫起冲突。”

“起冲突?”刘协哼了一声,充满不屑。“他也配?”

伏寿瞋了一眼。“陛下,不可轻敌呢。庐江周氏虽不以经学传世,却也通晓典籍,熟谙圣人言行,汉家制度,出必有典,言必有据,不易对付。”

刘协点点头,站起身。“无妨,朕自有妙计,必让他有来无回。”

伏寿轻声笑着,为刘协理顺了衣褶。“臣妾信呢,不论是战场还是朝堂,陛下都是无敌的。”

“只是战场和朝堂吗?”

伏寿红了脸,转身躲进了帷后。

刘协嘿嘿一笑,举步出帐,来到前面的大帐。

众臣在太常王绛的指挥下起身,向刘协行礼。

刘协就坐,众臣重新入座。

刘协转头看向一旁的蔡琰。蔡琰带了两个儒生,坐在一旁的席上,做好准备了记录。

“蔡令史。”

“臣在。”蔡琰起身行礼。

“今日大议,众臣会畅所欲言,你们三人怕是来不及记录,再叫两个人来。”

蔡琰有些迟疑。“陛下,能用的就这两个。其他人或能抄写,记录却慢,怕是无济于事。”

刘协皱了皱眉,刚要说话,后将军杨定身后站起一人,攘袖而前,正是杨修。

“陛下,臣可助蔡令史一臂之力。”

裴潜也站了起来。“陛下,臣也可以。”

少府身后也站起一人,正是侍中刘艾。“陛下,臣也可助一臂之力。”

刘协看向蔡琰。“如何?”

蔡琰喜出望外,连忙命人准备坐席、书案,又送来笔墨。

趁着蔡琰准备的功夫,刘协说道:“蔡令史,此次朝会关系重大,务必记录详细,及时抄写,及时请发言之人签字。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成文,抄送各府寺。”

“唯。”蔡琰躬身领命。

众臣的脸色却有些不安。

朝议时派人记录,这是常有的事,但让发言的人当场签字,这却是第一次。

听天子这语气,不仅是准备大吵一场,还要留下记录,由后人评说啊。

沉默片刻后,周忠长身而起,躬身施礼。“陛下,臣愚昧,敢问这是何人所定制度?”

刘协面带微笑。“朕刚定的,可乎?”

“陛下为天下至尊,自然可以创立制度。只是臣不知事有何典,礼有何据?以臣所知,宫中有起居注之官,左史记言,右史记行,防人主之失,未闻有记大臣议事者。至于命进言之臣签字,更是闻所未闻。陛下欲以言罪人乎,疑大臣言不由衷乎?”

不等刘协回答,周忠又看向蔡琰。“臣闻,女子为官者古已有之,只是限于宫闱之内,何时可以见于朝堂之上,与大臣并列?”

众人神色各异,无数双眼睛看向了天子。

谁都知道周忠今天会发难,却没想到周忠这么猛,正题还没开始,就和天子杠上了。

只有贾诩面色如常,一动不动,如老僧入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