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62章 君臣共勉

汉道天下 第162章 君臣共勉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士孙瑞、裴茂被周忠几句话灭了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刘协耳中。

虽然没有看到实录,不清楚具体的讨论过程,透露消息的人也各有目的,周忠的发言却没有太多的讹误,可以算是一字不落。

很显然,这是有人故意要让刘协知道。

但刘协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周忠这几句话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如果说卫霍是佞幸之臣,不值得河东人当作榜样,还可以理解的话,士孙瑞招募关中壮士从军,有什么不妥?

总不会认为士孙瑞有不臣之心,培植私人武力吧?

士孙瑞身为卫尉,招募几十甚至几百关中乡党做部曲,这是很正常的事啊。

若是因此诋毁士孙瑞,未免太明目张胆了。

正当刘协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伏寿提醒了他一句话。“孝武时北军规模极大,十倍于今。”

当刘协追问北军的规模为何缩减至如今这几千人时,伏寿却无法回答。

刘协无奈,只得命人召来卫尉士孙瑞。

士孙瑞脸色很不好,一进门就跪下了,免冠请罪。

刘协没有扶他起来,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卫尉何罪之有?”

士孙瑞迟疑了片刻。“臣有私心。”

“哦?”

“臣借陛下整军之机,引关中子弟从军。”

刘协笑笑。

他已经听到了相关的消息,但具体经办人不是士孙瑞,而是魏杰。这几天陆续有关中人应募从军,大部分被纳入北军的步兵营,目前人数大概有百人左右。

虽说步兵营已经满员,甚至超额,但这百十人可以当作魏杰的部曲,严格来说并不违规,更谈不上有罪,所以刘协也没说什么。

没想到,先跳出来指责士孙瑞的反而是周忠。

周忠字嘉谋,庐江舒人。他有个从子赫赫有名,就是后世的大都督周瑜。

此时此刻,周瑜还没出名,周忠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名臣。

他做过太尉,因为灾异被免,现任光禄大夫,名声很好。

最关键的是,他和士孙瑞关系极好。每逢有三公缺,都推荐士孙瑞。

这样一个人,跳出来指责士孙瑞有私心,刘协很意外。

他怀疑他们是在演戏。

大臣之间一唱一合,这太正常了。

面对士孙瑞的请罪,刘协也无法断定真伪,只能看他怎么演。

“臣还想扩充北军规模,恢复孝武时盛况。”

“孝武时北军是何盛况?”

“孝武时,北军有八校,总兵力最多时至五万人,大多是六郡良家子。平时护卫天子,有事则奉诏征伐。器械精良,训练有素,号为劲旅,天子手中利剑。”

士孙瑞说着,莫名的兴奋起来,声音也变得高亢,眼中神采熠熠。

刘协问道:“后来为何削减北军,如今只剩五营,不足五千人。”

士孙瑞眼中的神采渐渐散去,一声长叹。

“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可大致归结为二:一是天子担心北军为乱,分其兵权;二是光武建都于洛阳,凉州成为边郡,而关东子弟不乐为兵。如今陛下欲中兴大汉,再建太平,扩充北军势在必行。臣欲因此机会,引关中子弟从军,既成就陛下壮志,亦使三辅六郡子弟有用武之地。”

士孙瑞再拜。“如此,则关西人或可与关东人抗行。”

刘协总算听明白了。

士孙瑞的心思与贾诩相仿,希望借此机会增加关西人——尤其是关中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作战就有机会立功,立功就有机会受赏,大批关中人凭借军功入仕,势必挤压关东人的空间。

周忠与士孙瑞个人私谊很好,但他不能坐视关西人压倒关中人。

说到底,还是利益。

当关东人全面占优时,他们不介意对个别关西人抱有好感,比如推举士孙瑞为三公。可是当关西人有可能全面压倒关东人的时候,关东人就不能忍了。

周忠如此,司空张喜同样如此。

刘协按捺着心中不爽。“卫尉对朕讨伐匈奴之议如何看?”

士孙瑞拱手再拜。“臣以为,裴茂之言有理,河东之匈奴不过是丧家之犬,不足为患。可以驱之,亦可以教化,择其精锐,补入五校。陛下当着眼者,乃叛乱之匈奴。擅杀朝廷所立单于,又不遣使请罪,若不予惩戒,朝廷威严无存,其他各部必将效仿,则边疆必败,不可收拾。”

“若是匈奴不服,卫尉能讨平乎?”

“南北军初成,臣力微德薄,恐难胜任。若陛下亲征,发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兵,征必有功。”

“甚善。”刘协点点头,结束了谈话。

他要的就是士孙瑞的态度,其他人怎么说,他并不是很在意。

反对意见必然会有。如果什么都听,就什么事也办不了。

“卫尉,三日后起程,奔赴河东。”

“唯。”士孙瑞下意识地应了一声,刚起起身告辞,又想起来自己是来请罪的,天子还没给答复。“陛下,臣有罪……”

“先记着。”刘协摆摆手,想了想,又说道:“世上无完人,卫尉不是,朕也不是。”

士孙瑞一听就急了。“陛下,大汉行德政,陛下当以圣人为准……”

刘协眼皮一挑,瞥了士孙瑞一眼。“圣人七十而不逾矩,朕争取七十内圣外王,可乎?”

士孙瑞哑口无言。

刘协又问道:“卫尉年寿几何?七十时,能成为大公无私之纯臣乎?你我君臣共勉。”

士孙瑞尴尬地笑了笑,拱拱手,转身就走。

刘协追出帐篷,扬声叫道:“你别走啊,朕还没说完呢。”

“臣军务繁忙,下次再听陛下教诲。”士孙瑞走得更快,一溜小跑地下塬去了。

一旁坐在帐外晒着太阳,缝补衣物的唐姬看得真切,针一下子扎破了手指,疼的一哆嗦。

伏寿从帐中走出,忍着笑,将刘协拽回帐中。

“陛下,周大夫批评的可不仅是卫尉,还有陛下呢。”

“他敢批评我?”

“陛下忘了杨侍中乎?直谏可是名臣义举。周大夫虽不及杨侍中耿直,却也是慷慨之臣。”伏寿将刘协拉回帐中,让他坐下,端来一杯水,又说道:“庐江周氏与汝南袁氏是世交。”

刘协端着水,诧异地看着伏寿。“当真?”

伏寿轻轻点头。

“周大夫之父周仲飨(周景),与袁绍之父袁文开(袁成),皆是故大将军梁冀故吏。梁冀被诛,周仲飨亦被牵连免官,后来能复职,多得袁氏之助。且周仲飨有拥立先帝之功,陛下纵有不满,亦不能忘其功。”

刘协满意地笑道:“皇后越来越像贤内助了。”

伏寿俏脸通红,轻轻地推了推刘协手臂。“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