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46章 女史蔡琰

汉道天下 第146章 女史蔡琰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琰拿着文稿,从帐篷里走了出来,见赵温、张喜摇头叹气,心中疑惑。

她上前见礼。

赵温点头致意,一眼看到了她手中的文稿,顺口说了一句。

“这是新作吗?”

“非也。”蔡琰摇摇头。“这是奉诏为陛下草拟的诏书,庆功宴上要用的。”

赵温惊讶地看着蔡琰。“陛下让你草拟诏书?”

蔡琰有些害羞。“蒙陛下不弃,召妾为女史,承先父遗业,侍候文书笔墨。”

赵温回头看了一眼张喜。

张喜也有点紧张起来。

蔡琰做不做女史,他们不在乎,但承其父遗业这件事有点麻烦。

蔡邕官职并不高,但他的学问极好,最出色的就是史学。从孝灵帝时起,直到去世之前,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是著史。

王允杀蔡邕,有一个关键的理由就是怕蔡邕著谤史,将来在史书上对他不利。

赵温、张喜不像王允那样担心,可是这几年,为了和董卓、李傕等人周旋,难免会做一些屈己从人的事。这要是记到史书里,他们可就遗臭万年了。

两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转身离去。

蔡琰不解,却也没多想,转身来到天子帐前,报名请见。

刘协正在帐中得意,听到蔡琰来了,命她进来,随口问道:“你与司徒、司空相熟?”

“臣妾当年随父在京,曾有幸拜见司徒、司空。”

刘协没有多问,从蔡琰手中接过诏书草稿,看了一遍。

蔡琰还算有心,并没有引用太多生僻的典故、字眼,他读起来没什么问题。可若是考虑到届时在场的有一半是半文盲的武夫,这篇稿子还是太雅致了。

刘协想了想,还是坦率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蔡琰垂了头。“臣妾再改过。”

“改是要改的,只是不用过于迁就武人。你迁就不来,强行修改,反倒别扭。”

“那……”蔡琰尴尬不已。

本以为自己用心写了一夜的稿子,一定能让天子满意,没想到还是这个结果。

“你就按史书的标准拟诏,届时朕脱稿宣讲便是。”刘协笑笑。“与那些粗汉说话,朕略有心得。”

蔡琰如释重负。

她写这种稿子的确别扭。

不是她不知道那些粗汉听不懂雅词,而是粗汉能听得懂的话,她实在写不出来。毕竟是诏书,将来要载入史册的,写得太粗俗,丢的不仅是她个人的脸,还有朝廷的脸。

天子这个办法,完美的解决了她的难题。

心情轻松了,蔡琰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臣妾遵旨。”

刘协想了想。“以后称臣即可,不用称臣妾。”

“可是臣妾是女子。”

“既然入仕为官,就都是臣,不要再分男女。你不是后宫女史,而是朝官,将来要写的是国史,不是后宫史。”

蔡琰心中不安。“陛下不弃,臣……感激不尽。只是朝廷自有制度……”

刘协摇摇手。“朕正要和你说这件事。”

“请陛下垂示。”

“朝廷的确自有制度,但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就比如汉初有丞相,如今却无,岂能一概而论。以史为鉴并非复古,而是鉴其成败,取其精华,因时而变。”

蔡琰觉得有理。“陛下所言,诚为至理。”

“朕本该亲览典籍,奈何军政繁忙,怕是没那么多时间。你通读史书,捡其精要,以咨顾问。”

“唯。”

“朕有几个题目,你先记下来,优先考虑。”

“唯。”蔡琰取出随身携带的木简和笔墨,端身正坐,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刘协有点意外。“你倒是准备充分啊。”

蔡琰脸色微红。“先父待诏,又好读书,笔墨都是随身带的。臣……自出生起,便随先父流浪江湖,染其习风,已经成了本能。”

她顿了顿,又道:“臣能重操旧业,再执笔简,乃陛下恩德所赐。臣,铭感五内,此生不敢忘,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协摆摆手,推过一杯水,示意蔡琰喝口水,平复一下心情。

劫后重生的人更知道感恩,唐姬如此,蔡琰如此,那些被解救出来的关东百姓也如此。

蔡琰谢了恩,接过水,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重新拿起笔墨。

刘协拟了几个题目:

一是有汉四百年的制度变迁。汉承秦制,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这般,其中利弊如何,又当如何改进,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二是学术变迁。以儒学为主,包括道法各家的学术是如何变迁的,其中又有哪些有利,哪些不利,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纠正。

三是当前形势。要着眼于天下,分析各地经济民生、风土人情,为朝廷制定平定天下,中兴大汉做资料上的准备。

刘协最后又关照了一句,重点研究《太平经》,看看是什么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跟着造反。

他很快就要去河东,与白波军接触。在此之前,他必须做好理论上准备。

“陛下要去河东?”

“是啊,你觉得可行否?”

蔡琰沉吟了片刻。“臣在河东不足一年,且足不出户,了解有限。不过曾听先父说过,河东虽在司隶,却与河内、河南不同,恐怕不是合适的龙兴之地。”

“有何不同?”

“陛下能说得出几个河东籍的大臣?”

刘协仔细想了想。结合两世记忆,除了那些在后世闻名的徐晃、裴潜等人,他想得起来的也就是卫青和霍去病、霍光。

与并称三河的河南、河内一比,河东就像是妾生庶子。

“这是朝廷有意为之,还是地理所限?”

“臣一时也说不清楚,但河东虽无世家,却多豪族。地近匈奴,筑堡自守者比比皆是,是以不惧官府,对朝廷也无太多忠心。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陛下去河东,如何与豪强相处?”

刘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只知道历史上的刘协虽然经过河东,却没有留在河东,以为当时的他不知道天下大势,一心想回洛阳。现在看来,河东对朝廷没什么向心力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