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230章 保持冷静

汉道天下 第1230章 保持冷静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韩融很是诧异。

「除了韩公,我想不出谁更合适进言。」辛毗拱手再拜,恳切地说道:「天子是知恩图报之人。韩公致仕多年,一直未向天子开口。若能进言,天子多少会给几分薄面。」

韩融斜睨了辛毗一眼,斜睨着身上的白熊氅。「没想到你辛佐治也会用这种手段。」

辛毗连忙摇手。「韩公千万别误会。就算没有这件事,我也应该表示一下心意。」

「那你倒是说说,我如何进言,才能保住这张老脸,不至于晚节不保。」

见韩融语气松动,辛毗笑了。「韩公可知天子重划州境,并要安排驻军的事?」

韩融一脸茫然。「自孝武设刺史部以来,十三州便是成例,为何突然要改?」

「刺史部原本只是监察,依户口而分,实际上有诸多不便。尤其是凉州,东西两三千里,刺史根本不可能顾及全境。凉州多叛乱,与此有关。天子计划重新划分州境,欲使各部驻军辖区相近,便于守边,而不是疲于奔命。」

「这和汝颍人有什么关系?」

「增州,驻军,需要大量的官员、将领。只要能入仕,以后在哪儿入籍都无所谓。」

韩融恍然,轻轻点头,只是神情并不轻松,甚至有些不安。

「韩公担心人数太多?」

韩融轻叹道:「我虽隐居乡里,却还算关心时政,知道天子对汝颍人的戒备,只是一直把握着分寸,才没有引起党锢那样的大案。如果汝颍人想借此机会脱困,势头太猛,会不会……」

「的确有这个可能,但正因为后果严重,才要摆在明处。」辛毗轻拍栏杆。「若是一两个人,借着汝颍人的引荐,根本不用惊动天子。可是现在人太多了,知名的就有数十人,总数在百人左右。如果不事先通报天子,将来被有心人上奏,反倒无法解释。这是个问题,天子想必也知道。如果一定要解决,摆在明处,总比私下里操作更好。」

韩融明白了辛毗的意思,也觉得他说得有理,便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公达也是这么想?」

「是的,但他身为幽燕都护,不宜出面。」辛毗顿了顿,又说道:「手握重兵,一举一动的影响都太大,不能不小心从事。」

韩融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这件事就由我出面吧。开诚布公,除此旧疾。」

「谢韩公。」

「你不要急着谢我,我还没有说完。」韩融说道:「既然由我出面,何时说,如何说,就由我决定,你们不能催我。」

辛毗愣了一下,随即又道:「这是自然。」

——

「陛下,这个韩公是谁,竟有如此面子,一到宛城,就惊动了这么多人?连很少上书的唐夫人都有书信来。」小桥拿着一封刚收到的文书,歪着头,疑惑不解。

正歪在床头看书的刘协将目光从书上挪开。「唐夫人的书信?」

「嗯。」

「拿来我看。」刘协放下了书,坐了起来。

小桥更加疑惑,看着刘协。「陛下要亲自看?」

刘协从她手中取过书信,展开。通常来说,私下上书,他一般是不亲自读的,由大桥、小桥读,告诉他大致内容即可。

汉人重礼节,说正事之前,往往要说一大堆客套话,给天子上书尤其如此。他没时间看这些,要么听关键的要求,要么听个大概,知道某人问安。

但唐夫人很少给他消息,有也是在荀文倩的书信里提两句,像这种专门写信的机会并不多。

看完书信,刘协也有些意外。

唐夫人说的是老臣韩融到了宛城的事,与

之前其他人提及的情况不同,唐夫人多说了几句,描述了与韩融见面的过程,以及韩融在宛城的行踪,最后还提到了辛毗与韩融见面的事。

刘协放下书信,心生疑惑。

之前杨彪有奏疏来,提到韩融,说是与交州士燮兄弟有关。

难道辛毗也想为士燮兄弟说情?

荀攸呢,是不是也在在里面掺一脚。

汝颍人交游广,即使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汝南袁氏受挫,其他人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这些年,因为党锢的事,他一直在关注汝颍人,防止他们跳出来。现在看来,该来的还是来了。

老臣韩融没什么大碍,掀不起什么风浪,但荀攸、辛毗的动向却不能掉以轻心。

幽燕都护府直接关系到北疆以及幽州、冀州的稳定。

「如果还有关于韩融、辛毗的消息……」刘协想了想,又道:「包括幽燕都护府的,一律优先处理,由我亲自过目。」

见刘协神情凝重,一向俏皮的小桥也紧张起来,连忙应了一声。「之前的也要调过来吗?」

刘协满意地看了小桥一眼。「明天再去办吧,倒也没这么急。」

小桥将文书收好,准备洗漱休息。

看着忙前忙后的小桥,刘协突然想起周瑜来,接着又想到了孔融。

之前接到消息,周瑜将孔融留在狼居胥山附近,自己去了西域。这个结果不在他的计划之中,也不知道孔融能否适应草原上的生活。

万一孔融死在草原上,那就有点难看了。

说实在的,他不太理解周瑜这么做的动机,但他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冲动,一种年轻人才有的冲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种冲动无所不在,渐有浩荡之势。

这当然是他期望的局面,但期望不等于就能放松警惕,甚至一拥而上。

头脑过热,是会出问题的。

对治国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情绪一来,拍拍胸脯就做决定。

必要的时候,不仅不能头脑发热,还要适当地浇一点冷水。

至少在他看来,大举西征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更希望能等到蒸汽机的相关研究走上正轨,甚至是造出了原型机,铺设了第一条铁轨之后再做决定。

归根到底,文明的底气是技术,没有先进的技术做后盾,所谓征服只能想当然。

***战争之后的中华,空有文明,没有技术,也只能挨打。

卧薪尝胆七十年,迎来伟大复兴的中华,随着技术差距逐渐得到弥补,文明的优势才渐渐显现,才有底气喊出「我们的征途是星程大海」这样的豪迈之言,无人能挡。

「陛下,你在想什么?」小桥洗漱完毕,钻进被子,见刘协无动于衷,不免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我在想……」刘协看了一眼娇羞的小桥,嘴角轻挑。「如何才能不被眼前的美***惑,保持冷静,以免做出冲动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