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19章 送你一功

汉道天下 第119章 送你一功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协几乎一夜没合眼。

杨奉、郭武出发之后,他就站在山坡上,眼巴巴地看,心急火燎地等。

看着李傕大营火起,又看着李傕大营火灭了,他的心情跟着起起伏伏,希望也像那些火光,燃起不到一会儿,又熄灭了。

李傕的大营并没有因此大乱,郭汜、杨定也没有趁势出击。

然后便是难耐的等待,直到杨奉、郭武平安回营。

顾不上休息,刘协便人统计伤亡,为伤者疗伤,询问整个战事经过。

杨奉很兴奋,手舞足蹈的将整个过程说了一片,最后有些遗憾地说道:“可惜没遇上飞熊军,否则臣当斩杀李式,以报陛下。”

刘协心情也不错,顾不上纠正杨奉的失态。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全部目的,好在损失也不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

真要遇上飞熊军,一番恶战,损失绝对不止这些。

“你们没遇上飞熊军?”

“的确没遇上。”相比之下,郭武冷静得多。“臣以为,他们可能不在营中。以飞熊军的实力,若在营中,绝不会闭营不出,坐视我等从容离开。”

刘协深以为然。

飞熊军是李傕麾下的精锐骑兵,没道理看着敌骑袭营却不露面,哪怕这支骑兵可能是张绣率领的西凉骑兵。

不在营中,是最大的可能。

那他们在哪儿?

刘协想不出理由,只能吩咐杨奉加紧戒备,防止李傕派人报复。

安排将士们去休息,刘协却睡不着,和丁冲讨论后续发展的可能。

从杨奉、郭武的叙述来看,这次夜袭实际造成的损失非常有限,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不能引发他们希望的变化,现在还不好说。

并不是每只蝴蝶扇一扇翅膀,都可以引发一场风暴。

两人商议到最后,觉得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做好迎战李傕进攻的准备。

李傕被激怒之后,有可能会做最后一搏,不惜代价的猛攻。

这并不是坏事,反倒是好事。

以当前的形势,不怕李傕猛攻,就怕李傕不攻。

讨论了各种可能后,天色已经微明。

刘协让丁冲去休息一会儿,自己提起笔,给贾诩写了一份手诏,简单的介绍了夜袭的经过,让贾诩做好应变的准备。

至于如何应变,他没说。

——

贾诩也一夜未睡。

李傕营中火起,董承就收到了消息,匆匆带着人赶到他的大营外,美名其曰保护。

贾诩对董承的心思一点兴趣也没有,却对李傕营中的火非常感兴趣。

奈何董承一心保护他,没安排斥候去打探消息,所以他们除了李傕营中的火以外一无所知。

直至他收到天子手诏。

看完诏书,贾诩的眉梢轻轻挑起,一抹笑意从眼角绽放。

“大汉中兴有望。”贾诩放下诏书,看着董承。“将军,你有个好女儿,将来富贵无忧。”

董承眨眨眼睛,咧着嘴,得意洋洋地抚着胡须。

他也这么觉得,董家就是靠女儿起家的。之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贾诩沉吟片刻。“我送将军一桩功劳,如何?”

董承一时心动,刚准备点头答应,转念一想,又摇摇头。“我能力有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者,我如今仅有部曲三百,想立功也没机会。”

贾诩微微一笑。“不用将军一兵一卒,木简一枚,短笺数行即可。”

董承控制不住好奇心。“短笺?给谁?”

“郭汜。”

董承犹豫起来。“我与他素无来往,何必多此一举。他的死活,与我何干?”

“将军可以不在乎郭汜的死活,却不能不在乎陛下的胜负。”贾诩从案上取过一支木简,又取出笔墨,推到董承面前。“朝廷为李傕所困,守或有余,攻则不足。虽奇计迭出,形势逆转,终究还须郭汜、杨定出兵。将军若能在短笺数行,明天命所在,大势所趋,劝郭汜讨贼,为朝廷分忧,岂非有功?”

董承觉得有理,却还是不太理解。“郭汜对侍中言听计从,侍中何不自取功劳?”

“我出身凉州,又为董卓故吏,不为关东大臣接纳。虽蒙陛下不弃,亦难免倾轧。将军有个好女儿,将来或许能施以援手,不使我孤立无朋。”

董承盯着贾诩看了片刻,点了点头。

贾诩说得没错,他需要朋友。

但需要朋友的不仅仅是贾诩,他董承同样需要朋友。

贾诩是董卓故吏,他董承又何尝不是?

他的女儿与天子是儿时玩伴不假,但她无论家世还是学问都不及皇后伏寿,将来入宫,必然受伏寿打压。若他能与贾诩结盟,立下功劳,女儿在宫里也有说话的底气。

“多谢侍中。”董承提起笔。“若能立功,必不忘侍中点拨之恩。”

贾诩笑着摆摆手,以董承的口吻口授劝降书一封,由董承手书,然后派人送往郭汜大营。

——

收到董承的劝降书,郭汜不以为然,甚至大失所望。

他最想收到的不是董承的劝降书,而是贾诩的承诺。

误会已经造成,李傕随时可能发动攻击,是战是降,他进退两难。

此时此刻,若能得到贾诩的承诺,保证朝廷不会追究他的责任,并且不会在他迎战李傕时断他后路,他才能安心迎战。

董承算什么东西?

正在郭汜纠结的时候,副将谢广赶来汇报。

李傕的大营正在集结,很快就可以发动进攻,是战是降,必须尽快决断。

郭沁很不耐烦,将董承的劝降书甩给谢广,抱怨道:“贾诩这是何意?都到这一步了,他也不肯给我一句准话么?”

谢广拿起劝降书,看了一遍,又惊又喜。“将军,这封劝降书可比贾先生的承诺更有用啊。”

郭汜诧异地看着谢广。

“将军,天子又被人称作董侯,那个董是哪个董?”

郭汜一下子也反应过来了,抬手一拍脑门。“我倒是忘了,董承虽然无能,却是董太后的族人。”

“是啊,他的女儿董宛是天子儿时的玩伴,入宫是迟早的事。再者,董承虽是皇亲国戚,却曾为董太师部曲,为朝臣所轻视。若能与将军结盟,将来互相扶持,岂不两全齐美?”

郭汜如梦初醒,用力一拍谢广。

“老谢,还是你有脑子。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先发制人。”谢广大声说道:“奉诏讨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