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130章 水到渠成

汉道天下 第1130章 水到渠成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桥又问:“陛下,你知道唐夫人要举办荐书大会吗?”

“荐书大会?”

“是啊,就是召集一些读书人饮宴,然后从今年出版的书籍、文章中挑出十篇最好的,然后将结果公布在邸报上,优胜者还能得到一些奖品,可谓是名利双收。臣妾听说,有好多名士要去参加,一定很热闹。”

刘协转头看着兴奋不能自己的小桥。“你想去?”

“臣妾想跟着陛下一起去。”

“为什么要跟着我去?”刘协哑然失笑。“放你两天假,你自己去就是了。”

“臣妾不比蔡琰、袁衡博学多识,学问实在太差了,侍候陛下笔墨还勉强,评价文章就没这么本事了。到时候不辩然否,只能人云亦云,有什么意思。”

刘协想了想,又道:“哪天?”

“还没定,陛下若是有意,臣妾可以去打听一下。”

“行,你打听到了就告诉我。”刘协起身,又道:“还有,暂时不要声张,防止有些人目的不纯,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和我套近乎才去参加聚会。”

“唯。”小桥开心的应了。

刘协却有些莫名的烦躁,起身下了堂。

唐夫人举行荐书这么大的聚会,他居然连一点消息都没收到,这实在不太合乎常理。按理说,就算他不适合亲临,唐夫人事先也应该请示一下。

毕竟这书坊名义上是唐夫人在主持,实际上却是他一手操办的新政内容。

难道是因为蔡琰被贬的原因,她误会了?

——

来到后院,还没进门,就听到甄宓与吕小环兴奋的声音。

刘协循声而去,见甄宓、吕小环正对着几张大桥的草图说得热火朝天,连他进门都没注意到。两个孩子扔在一旁,也忘了照顾。一个站在摇篮边,踮起脚,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弟弟,两个人四目相对,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开心,笑得口水直流。

“说什么呢,这么开心?”刘协走了过去,抱起站在地上的孩子,用手摸了摸他的小脚。虽然地板下面有暖气管道,地板还是有点凉的。

“陛下,甄妹妹这桥能造得成吗?”吕小环走了过来,兴奋溢于言表。

“能不能造成,与你有什么关系?”刘协不解地问道:“她造桥是想封侯,你也想靠这个封侯?”

“当然不是,不过若是真能造成这么大的桥,以后战场上造桥就更方便了。”吕小环笑嘻嘻地说道:“我听说,西域虽然不像中原这么富庶,却也有不少大河,将来少不了要造桥的。造桥这么难,那些蛮夷肯定不会,只能用船运。”

刘协眨眨眼睛,觉得吕小环说得有些道理。

与起在黄河上架桥,在战场上迅速架起便桥对西征更有意义。

事实上,讲武堂一直在研究如何迅速搭建便桥,只是没甄宓这么激进,想用昂贵的钢材造桥,还停留在以木材为主的阶段。

果然人的视野都是有盲区的,只看到自己最关注的那一部分。

“河西、上郡虽然需要桥,但户口不多,就算这座钢桥能架起来,走的人不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在战场上架桥就不一样了,如果能提高行军速度,造成突袭的机会,一战就能收回成本……”

吕小环掰着手指头,一一细数在战场上迅速造桥的好处,连甄宓都被吸引住了,暂时扔下自己在黄河上造桥的想法,与吕小环讨论起来。

刘协最后泼了她们一盆冷水。

不管是在哪儿造桥,也不管是造横跨黄河的大桥还是普通的小桥,都需要对造桥的结构力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将成本降至最低。某种意义上,战场所需的便桥更是如此,一旦设计不合理,不是不能满足要求,就是太重,失去了便利性。

以目前的运输能力,不可能带着沉重的大桥到处跑。就算能,也实现不了奇兵的突然性。

所以,要想造出好桥,先沉下心来做研究。

一提到研究,甄宓、吕小环都皱起了眉头。

吕小环就是个武夫,与学问绝缘。当初吕布夫妇逼她读书,什么招都用了,结果她还是个半文盲,反倒是吕布进步不小,居然把几本儒家经典读得朗朗上口。

甄宓略好一些,却也是有心无力,实在没有那智商。

“陛下,臣妾……能提一个建议么?”

“说来听听。”

“最近讲武堂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匠师们个个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研究造桥的人寥寥无几。这造桥又是如此之难,仅凭匠师怕是难以见功,还要有大量精通算学的人才。臣妾想,是不是可以招募一些人,专门研究这项技术。天下江河这么多,若能造出好桥,用处还是很大的,河上能造桥,江上也能造桥,淮水、泗水上都能造桥嘛。”

刘协认真地想了想,觉得有理。

把所有的技术研究都放在讲武堂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像造桥这种民用功能明显大于军用功能的可以分离出去,组织民间力量来完成。这样讲武堂也能集中精力,研究火药、炼钢等战略层面的技术。

“要不你先试一下?”刘协提议道。

甄宓正中下怀,随即又提出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

那么多人的俸禄,试制的材料,尤其是质量上乘的钢材价格很贵,而且没有天子的同意,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刘协和甄宓商量,决定两条腿走路:朝廷拨一部分钱,再从民间筹一部分钱,公私合营。成功后,技术归朝廷所有,合作的民间组织可以得到优先授权,并因此得到优质钢材的供应。

朝廷这部分由司徒府负责,民间这部分则由甄宓负责。

中山多富商,无极甄氏只是其中一个代表。他们不缺钱,就缺好项目。只要有好项目,筹个几亿钱并不难。

甄宓这么热心造桥,除了想封侯之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现在,刘协给了她这个机会,她自然要紧紧抓住。

方向定了,相关的细节就好办了,届时自然会有司徒府安排人去对接。

类似的做法,在冀州已经有过尝试。诸葛亮主政邯郸,黄月英负责相关的道路改造,公私合营的效果很是不错。司徒府为此还开过专门的研讨会,打算将这样的经验推广到全国,以便利用民间的财力、人才,加快发展速度。

一切都水到渠成,只是缺一个机会。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