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92章 兵役改革

汉道天下 第1092章 兵役改革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借着益州称臣的机会,刘协与贾诩商量调整兵役制度。

比起西汉,东汉的军事上的成就逊色不少,除了豪族、世家的兴起掏空了乾廷的财政之外,兵役制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光武帝因郡国都试起事,担心别人跟着效彷,所以取消了郡国都试,致使西汉的全民兵役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应付战争,募兵制渐渐成为主流。

王朝由全员兵役转向募兵并非东汉特有,唐朝也是如此,这是随着兼并难以避免的现象。但东汉尤重,因为开国君主的个人原因,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守成。

有点像赵宋。

相比于全民兵役制度,募兵制有更专业,战斗力更强,不影响农时的好处。但坏处也很明显,一是募兵为钱而战,打顺风仗的时候没问题,一旦形势不对,指望他们苦战是不可能的。二是募兵的开销很大,对付小规模战事还可以接受,一旦战事旷日持久,军饷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但实事求是而言,全民兵役制也不可持续。

这种兵役制度保证了兵源,却无法提升战斗力。满打满算不到两年的训练,只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无法成为真正的精锐。一旦难以速胜,又必然会影响到农时。

在刘协要以精锐万里远征的时候,全民兵役制度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刘协借鉴后世的制度,结合全民兵役和募兵制的优点,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并行的制度。

义务兵提供基本的训练,承担当地的治安任务,并从中选拔适合转为志愿兵的人选。

志愿兵作为职业军人,脱离生产,专心训练,并作为朝廷掌握的军队主体,承担作战任务。

贾诩早有此意。

对凉州人来说,因为土地贫瘠,不适合农耕,加之民风尚武,征伐比耕种更有吸引力。否则即使是度田之后,凉州能养活的人也不如关东。换言之,凉州人的数量永远赶不上关东人的数量,在朝堂上的声音有限。

一旦天下太平,武人的作用减少,凉州人何去何从?

远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凉州人成为远征的主力,成为天子倚重的力量,谁还敢轻视凉州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张济部的出路。

两路进攻益州时,张济虽是东路军主将,实际上建功的还是孙策、黄祖等人,张济只是挂名,麾下的西凉精锐也没发挥多大作用。现在回到荆州,准备对交州的战事,张济还是个看客。

张济年纪大了,官至骠骑将军,可以解甲归田,他麾下的将士怎么办?

可以通过远征来解决。

将他们调回来,从中挑选可以远征的精锐,作为骨干,并培养一批新兵,数年后随天子出征。

真正的精锐需要多年训练,还有些无法直接传授,只有时间才能积累的经验,这些老兵还有发挥余热的机会。

刘协赞同贾诩的意见,让他做一个详细的方案。

比如如何进行常态化的义务兵征召、训练,要组建多大规模的志愿兵作为常备力量,其中有多少在京师,有多少在内地,又有多少用于远征。

在商讨方案时,贾诩建议,召张济述职,顺便解决他致仕的事。

刘协同意了。

——

湘水。

孙策与周瑜拱手作别,互道珍重。

益州战事结束,周瑜将重返漠北,继续他的北方之旅。孔融已经在辽东等他,随时可以出发。

“公瑾,虽然你不是第一次去漠北,还是要小心。万里征途,不能大意。”

周瑜哈哈一笑。“伯符,多谢你的关心。不过比起我,你更要小心。南方多瘴气,即使太医署和南阳本草堂都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研究,还是难保万全。你我都还年轻,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必急在一时。”

孙策也笑了,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急不来。”他挤挤眼睛,又道:“就和缘份一样。”

周瑜无语地翻了个白眼,扬扬手,转身进了船舱。

孙策大笑。

他和周瑜亲如兄弟,知道周瑜中意兰台令史蔡琰。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蔡琰心有所属,对周瑜一点感觉也没有。周瑜失志漠北,本身也有逃情的嫌疑。

船夫解开了缆绳,扯起了风帆,客船缓缓离岸,向北驶去。

周瑜从舷窗里露出脸,向孙策挥手告别。

孙策一边挥手,一边对吴奋说道:“真没想到,公瑾还是个情种。可见这人虽然要读书,却不能读得太多了。女人嘛,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身体好、脾气好才是重点,要那么多学问干什么。想法太多了,反而麻烦。”

吴奋嘿嘿笑了两声,没说话。

看着周瑜的船消失在远处,两人转身正准备回去,一艘快船出现在视野中。孙策目力极佳,瞥了一眼,就认出是传递军情、诏书的邮船,立刻停住脚步。

一会儿功夫,邮船来到孙策面前,靠了岸。

背上插着三角彩旗的邮使钻出船舱,孙策就大声说道:“是南阳来的消息么?在下讨逆将军孙策,可为使者提供快马一匹。”

邮使闻声,转头看了孙策一眼,赶了过来,拱手施礼。

“多谢将军。敢问将军,骠骑将军可在城中?”

“当然在。”孙策笑笑。“要不然,他还能去哪儿?”

张济最近懒得动,从益州回来之后,就窝在临湘城里,连正常的操练、演习都不参加,全由军师丁冲、庞统等人负责。

“多谢。”邮使拱手称谢,大步向临湘城走去。

孙策和吴奋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

张济虽是骠骑将军,但他身边还有丁冲、庞统,但凡有军事行动,诏书都不是给张济一个人的。邮使只问张济,不问其他人,可见这份诏书不是军事行动,是只给张济的,与其他人无关。

西红柿

如果猜得不错,张济这个摆设终于要离开了。

两人故意等了一会儿,到下午才回去。不出所料,一进大营,张纮就告诉他,朝廷有诏书到,召张济赴行在述职,军权暂时由丁冲接管。

让孙策没想到的是,这次诏书不仅召张济回去,还将张济的旧部都要召回。换言之,对交州的战事将以孙策所领的江东兵和黄祖所领的荆州兵为主。

丁冲显然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请孙策议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