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88章 以身作则

汉道天下 第1088章 以身作则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应该去做学问。”刘协哈哈一笑,半开玩笑地说道:“是我耽误了你。”

“臣也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学问。不过陛下没有耽误臣。若无陛下指点迷津,臣就算做学问,也是整理旧典,训诂字义,终究只是些纸上文章而已,并无新义。”

杨修露出一丝笑容,抬手一指。“如今则不同,臣上可仰观于天,下可俯察于地。天地之间,大有文章可做,而且都是古人没有做过的新文章。”

刘协来了兴趣。“比如说?”

“比如说两小儿辩日。”

刘协一愣,转头看向杨修。“说来听听。”

“陛下还记得用琉璃片演示光影吗?臣反其道而行,揣摩日与地之间当有一琉璃镜片,通过正斜位置的不同,使朝日大而近,午日小而热。”

刘协再一次沉默了好久,一是揣摩杨修的逻辑,二是对杨修的聪明表示羡慕。

这厮……真聪明,仅由透镜的演示就推理出了接近真相的答桉。

“怎么没听你说过?”刘协问道。

换作普通人,有了这样的发现,肯定会大肆宣扬,第一时间在邸报上公布自己的发现。

杨修耸耸肩。“臣毕竟是一郡之守,只能偶尔想一想这些问题,当作公务之余的消遣,不可能全力以赴,又何必与人争一时长短。公开言说,必有人反驳,往来反复,太浪费时间。”

刘协摇摇头,表示不赞成杨修这个观点。

科学发展,尤其是初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研究方法时,是非常依赖个别人的智慧的。一两个智者的灵光一现,就有可能打开一个新局面。

比如杨修的这些发现,就困扰着很多人。

他虽然可以解释,但说实在的,那些都不是他的智慧结晶。真要人来考问他,他也未必能答得出来。

杨修则不同,他是完全自己想出来的,经得起别人的质问。就算有什么问题,也是向真相逼近一步的契机,而不是拦路石。

“不要怕麻烦。”刘协说道:“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比你治理好一郡更有价值。能做好一郡太守的人很多,但能如此巧妙的解开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多。且往来辩驳,也正是去伪存真的机会,更是锻炼思维的砺石,比玄谈有趣多了。”

杨修听了,欣然而笑。“既然陛下这么说,那臣就放肆一回。”

两人边走边说,谈的内容也很宽泛,没有特定的主题,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不知不觉,两人便谈到当前热议的话题。

杨修直截了当的表示,他赞成文武分途,天子掌握兵权,但是他担心这个方案难以为继。

统兵比施政的要求更高,首先习武这一关就能劝退很多人。每天鸡鸣即起,一般人坚持不了。

杨修举了个例子:黄猗。

如果不是后路断绝,黄猗能吃得下那个苦头吗?不可能的。

你看他现在还能不能鸡鸣即起,每天坚持习武。

他跨过这个门槛是机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缘。同样,后世之君不会像陛下这样面临生死,也不会有陛下这样坚韧的意志,让他们坚持习武,几乎可以说是做梦。

yawenku.

连习武都不能坚持,就算成为三军统帅,也只是象征而已。

刘协笑笑。“的确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当皇室连一个肯吃苦的继承人都找不出来的时候,你觉得王朝不能延续多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这句名言不仅对普通人成立,对皇室更是如此。”

他沉默了片刻,又道:“如果皇帝必须像尧舜一样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还会有人拼命争夺这个位置吗?”

杨修愣住了,嘴角抽了抽,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以尧舜为标准要求天子,是儒门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实践中几乎不可能做到。如今天子不仅坚持这个标准,而且将标准细化,变成可以执行的制度,简直比儒门更儒门。

而以他中兴之主的身份来制定并亲自践行这个制度,显然要比儒门提出期望更有威信。

有了这个榜样,以后大臣们要求天子就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了。

天子重践行,他算是真的体验到了。

相比之下,自己吃的那点苦不值一提。

杨修想了半天,说了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陛下比李广更当得起这句话。有陛下为榜样,至少百年之内无恙。”

刘协笑着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杨修这句话看似夸奖,其实还是觉得不可能长期坚持。他现在二十出头,不出意外的话,可以再活五十年,五十年后,他亲手教育出来的子孙还能坚持一两代人,所以说百年之内无恙。

百年之后,他的余威就会消失殆尽,后世之君就会想办法挣脱这个束缚。

不能说杨修的想法不对,但杨修毕竟还没能完全跳出这个时代的思维模式。

真要让他执政五十年,大汉还会是现在的大汉吗?

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不论是实践还是思想,都会跨上一个台阶,皇权的继承也许就没那么重要了。就算有什么问题,华夏文明、刘氏子孙遍布全球,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总能试验出一个更合理的制度。

“能有百年筑基,足矣。”刘协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周有天下八百年,筑基也不过文武周成三代人。大汉已经有四百年天下,若能再有四百年,与周相齐,我也无愧于列祖列宗。”

“陛下真能这么想,岂止于是无愧于刘氏列祖列宗,当无愧于尧舜禹汤。”

“不敢,不敢。”刘协摇摇手,哈哈大笑。

杨修也笑了。他看得出来,刘协虽然嘴上谦虚,心中志向之高远,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事实上,他也有这样的底气。

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君主既有他的智慧,又有他的坚忍?

有这样的明君,不仅是大汉的幸运,是千万臣民的幸运,更是华夏衣冠的幸运。

逢此盛世明君,我等岂能自甘落后,虚耗光阴?

杨修转头看向石碑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有了主意。

我不仅要做圣人身边的颜回,追随圣人的足迹,更要做圣人身边的子贡,将圣人的事业发扬光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