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76章 水到渠成

汉道天下 第1076章 水到渠成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或很快就完成了两篇大作。

关于选举、定都、开发江南的那一篇提交给了司徒府。杨彪看了之后,表示有新意,却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建议由印坊排版,在邸报上公布,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讨论。

刘协表示支持,立刻交由印坊排版。

唐夫人看到荀或的文章后,拍桉叫好,一边安排人尽快排印,一边驱车来到荀或住的驿所,当面向荀或表示祝贺。

她对荀或说,你的建议是否完善是次要的,你的态度才是最值得赞赏的。

四十不惑,你现在算是云开日月明了。

诚如天子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你突破了自己的眼界,站到了更高的地方,将来的成就不可估量,可喜可贺。

荀或被唐夫人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思忖半晌后,又拿出了另一篇大作。

唐夫人看了一眼,微微一笑,波澜不惊。

“虽然迟了点,总比执迷不悟好。”

荀或大惑不解。“此言怎讲?”

“党人的那些事,天子大多都知道。”唐夫人忍着笑。“有些是早就知道,有些是最近才知道。不过你放心,天子没有追究的意思。过去的就过去了,他只想将真相公诸于众,留下一部信史。”

荀或释然,却还是叹息道:“这部信史,在某些人眼中,也许就是谤史。”

“那些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何必理他们。”唐夫人不屑一顾,随即又意味深长地看了荀或一眼。“正如与我唐氏结亲并不能掩没你的品德一样,党人的偏激也不能掩没他们的康慨。是宦者还是党人,取决于他们的品行,而不是取决于他们的身份。”

荀或沉吟片刻,眉梢一挑。“你这句话,与天子同出一辙。”

“是……么?”唐夫人有些尴尬,眼中又有一丝得意。

荀或倒没有多想。“难怪天子看重你。你虽是女子,不让须眉。”

——

数日后,周忠、荀悦到达宛城。

一见面,周忠就拉着荀或,兴奋的表示,他支持荀或的观点,分科选士势在必行。

没点专业的学问,只读几部儒家经典,是做不好官的。

儒家经常要读,专业素养更要有,两者不可偏废。

他本来也写好了一篇奏疏,准备面呈天子,没想到荀或捷足先登了。前天在驿舍看到邸报上新刊的文章后,他就将自己的奏疏撕掉了。

“珠玉在前,后生可畏。”周忠最后给了荀或八个字的评价。

荀或连称不敢,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三公之中,司徒杨彪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也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太尉贾诩主兵事,大概率对民事不会有什么态度。他最担心的就是司空周忠。

周忠的顽固,他可是见识过的。

他是真没想到,最后周忠对他的赞同最直接、最坚决。

荀悦与荀或重逢的心情更为复杂。

一路上,他按照蔡琰的建议,仔细阅读了《循吏传》和《酷吏传》,并进行了深入对比,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与周忠认为黄霸术有途而道不足不同,他觉得黄霸的悲剧不在于道不足,而在于想以务实的政务去适应空谈的道,削足适履,岂能不贻笑大方。

所谓神雀祥瑞之事,本来就是儒学中的糟粕。

夏侯胜倒是大儒,但他的成就除了讲学之外,也就是庙乐之争。

说得直接些,这件事与其说是证明夏侯胜敢言,不如说是孝宣帝能容人,不计较他的冒犯。他真要是阿正不阿,就不会与霍光同朝为臣了。

荀或听了,目瞪口呆。

他知道荀悦去了一趟泰山,有所感悟,会与以前的他有所不同,却没想到荀悦的变化是如此之大,甚至有些……极端。

就像憋了一肚子邪火,迫不及待地想骂人一般。

但荀悦最后说了一句话,让荀或陷入了沉思。

从黄霸的经历来看,儒学对治道的影响是不是过于注重形式,始终只是一个装饰,流于表面,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历数这几百年的历史,像李膺那样儒生出身,既有深厚的经学素养,又有较强施政能力,能经世济民的能臣太少了。儒臣给人的形象大多是眼高手低,只能在朝堂上引经据典,却不能付诸实践。真正在关键时刻,能为臣分忧,为国抒难的,大多不是纯儒。

“平定黄巾之乱的名将,一个来自幽州,一个来自凉州,一个来自扬州,没有一个是中原人。幽州卢子干学问最好,战绩最差。”

——

皇后伏寿恢复得极好,得知甄宓、袁衡到来,她安排了宴席,亲自接待。

甄宓抢在伏寿之前生产,是个女儿,粉都都地长得很可爱。

伏寿很喜欢,抱在怀里,亲了又亲。

“这是天子的长女,初次见面,理当有赏。”伏寿说着,命人取来准备好的礼物,亲自为小丫头戴上。

甄宓也知趣,对着皇嫡子夸了又夸,几个人倒也是其乐融融。

一会儿功夫,荀文倩赶来,一见甄宓便打趣说,自从甄宓、黄月英离职,这讲武堂的军械制造便停滞不前。现在好了,甄宓回来了,虞祭酒又可以松口气了。

甄宓谦虚了几句,随即提到一件事。

在冀州这段时间,她养胎备孕,没什么事,就研究了一下黄猗提出的牵星术,还为此请教了一些通晓天文的人。

最后的结果让她很惊讶。如果她的推算无误,那大地很可能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只有如此,很多现象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

这个问题,她和蔡琰、袁衡做了反复探讨。经过睢阳的时候,又和黄猗面对面的讨论过这个问题,答桉非常统一。

荀文倩和伏寿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

“等哪天有空,带你去张平子的祠堂看看,那里有宣夜说的解释,倒是和你说的这个有点相似。”

“宣夜说?”甄宓又惊又喜。

“你知道?”

“我听蔡令史提过,但她说兰台没有收藏具体的文献,只有名录。”甄宓眼珠一转。“是谁提出的,不会是天子吧?”

荀文倩和伏寿互相看看,也有些茫然。

她们知道张平子的祠堂里有宣夜说的图解,但没具体看过,是谁提出的,更不清楚。

但甄宓一下子就想到了天子,这着实有些让人意外。

细想起来,宣夜说的提出的确挺突然的,既不像盖天说那样众所周知,也不像浑天说那样传承有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