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73章 推心置腹

汉道天下 第1073章 推心置腹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饮宴过后,荀或告辞,到驿舍住宿。

刘协在荀文倩的房里坐了一会儿。

荀文倩怀孕了,不能侍寝,只能说说话。

在鸟鸟的茶香中,刘协与荀文倩说了几句家常话,让她这些天将手头的事放一放,陪一陪父母。荀或这一年很辛苦,再加上西域那么的消息时好时坏,心理负担也很重,身体状况并不能让人满意。

刘协对他寄予厚望,可不希望他英年早逝。

南阳有本草堂,名医、良药都不缺,借着这个机会,让荀或好好调养调养。

荀文倩求之不得,一口答应。

第二天,荀文倩先向皇后伏寿请安,顺便请了假。

伏寿之前已经收到刘协的通知,很爽快的答应了。

伏寿生子之后,织坊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主要由荀文倩负责。如今荀文倩也怀孕了,本来也负责不了太久,提前几天卸任也没什么问题,可以让其他人先顶上。

荀文倩随即去驿舍和父母汇合,传达了天子的恩诏。

唐氏自然求之不得,连连感谢天子鸿恩。

荀或要冷静得多,谢恩之余,又问了荀文倩一些问题,看看天子有没有说其他的事。

昨天与天子讨论河南户口的时候,他其实只说了一半意思,并没有说全。

荀文倩莞尔一笑。“阿翁,你就别担心了。天子何许人也?你的那点心思,他早就知道。就算你一句不提,他也有数的。”

“那你说说,我的心思是什么?”

“还能是什么,不就是看天子是否要还都洛阳,然后趁着洛阳户口不足的机会,迁一部分汝颍人到河南?可是你又怕提得太早了,弄巧成拙,天子有所忌惮,索性不在洛阳立都,你白忙一场。”

荀或很尴尬,抚着胡须,说不出话来。

唐氏瞅瞅女儿,又看看丈夫,半晌才道:“原来你纠结了这一路,想的就是这件事?”

荀或有些挂不住脸,没好气的说道:“这岂是我一个人的得失?这是涉及到汝颍无数人的利益……”

荀文倩抬手示意荀或不要激动。“阿翁,说到汝颍人,现在有一个真正的麻烦。”

《诸界第一因》

“什么麻烦?”

“你还记得陈逸吗?”

荀或的脸色有些难看。“陈太傅子,我岂能记不得。”

“那他参与王芬谋逆之事,你知道吗?”

荀或眉头紧蹙,沉默半晌,一声叹息。“我就知道,只要天子追究党事,这件事就瞒不住,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这么说,确有此事?”

“有,参与其事的不仅有陈逸,还有不少党人。”

荀文倩有点不高兴。“这就是你当初极力反对天子深究党事的原因?”

荀或一声长叹。“文倩,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当年党人有多绝望。但凡有一点其他办法,又何必出此下策?而且这也只是王芬等人的想法,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否则……”

“否则这事也许就成了,对吧?”

荀或看着面带愠色的荀文倩,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王芬不能成事,袁绍呢?”荀文倩追问道:“他也不一样一败涂地?”

荀或沉默良久,无奈地点点头。“你说得对,就算王芬有干才,这事……也成不了。大汉天命未绝,是党人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荀文倩面色稍缓。“事情已经过去了,天子也收到了不少线索,这事瞒是瞒不住的。如果天子再和你说起这件事,你还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吧。天子以赤心待你,你不要辜负了他。”

“好……的。”

——

由荀文倩陪着,在宛城附近转了几天,荀或见识了南阳的新气象,大为惊叹。

度田带来的影响,他已经见识过,但南阳的变化之大,还是让他大开眼界。

他不禁想到河东。

如果当初他在河东不是行绥靖政策,而是坚决的推行度田,河东会不会出现南阳这样的盛况?

可能性是存在的。

要论推行度田的难度,河东远远不能和南阳相比。河东有大族,南阳却多封君,而且是随光武皇帝复兴大汉的功臣之后,实力比河东大族强多了。

但天子不像他那么纠结,一到南阳,就干净利落的罢免了几十个封君,扫除了度田最主要的障碍。

如此雷厉风行,带着一股压抑已久的怨气,而这怨气有大半来自于他在河东的不坚决。

河东本该成为第一个标杆,而他应该成为天子最坚决定的支持者。

天子曾对他寄予厚望,主动要求结婚姻,并给了荀文倩除了皇后之位以外的最大恩宠。

但他却辜负了天子。

荀或很惭愧。

几天之后,当天子召见,向他咨询都城方案时,他提出了一个让天子都有些意外的建议。

以大汉疆域之广,仅靠一地,恐怕难以覆盖天下,有必要对都城制度进行一些改革。

其中之一,就是东西京并列,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不分高下主次。天子往来于两京之间,居无定所。

其次,在东西京之外,选择重点城市立陪都,天子四时巡幸。

比如太原、邯郸、涿、临淄、彭城、南昌、长沙、成都、金城等地,都可以作为备选地点。

这些地点都是战略要地,天子应每隔几年就要巡幸一次,让当地的臣民知晓天子的存在。

天子巡幸四方,古已有之,只是一直没能形成正式的制度。

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当然,要将巡幸四方形成制度,就要对驰道进行修缮,这将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调配,不能急于求成,要从长计议。

刘协听荀或说完,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桉,只是答应可以讨论一下。荀或可以先和三公通气,看看有没有这个可能,然后再提交朝会讨论。

然后,刘协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荀或。

荀或接过一看,正是荀文倩提及过的那件事:冀州刺史王芬意图谋反,故太傅陈蕃子陈逸曾参与其事。

“有这事吗?”

荀或放下文书。“有。臣知之甚悉,可为陛下陈其本末。”

刘协笑了笑。“好,正要听荀君高论。”

“陈逸乃陈蕃子。陈蕃是党人,位列三君之末。王芬亦为党人,乃八厨之一。欲明原委,自然要从陈蕃说起。前后三十年,涉及人物甚多,还请陛下安坐,听臣一一道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