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67章 主动请缨

汉道天下 第1067章 主动请缨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协听完杨彪的请求,眉头蹙起,沉吟了片刻,反问了一句。

“杨公是希望我亲自处理此事?”

杨彪再拜。“此等琐务,本不该劳烦陛下。只是蔡冒有些特殊,臣恐因小失大,影响了陛下的安排。”

刘协摇摇头。

这本是民政,是司徒的份内之事,杨彪直接处理即可。召集酒坊主来讨论,是他的建议,但也只是他的建议,具体事务依然由司徒府安排。

杨彪来告状,是望他出面压制蔡冒,理由是诸葛亮、黄月英夫妇及黄承彦是大臣,听起来合情合理,其实却是一种无意识的区别对待。

如果蔡冒是读书人,杨彪绝不会这么做,他会尽可能将控制权掌握在手中,哪怕不是他负责的范围。但蔡冒是商人,杨彪下意识地就想用强权压制,只是碍于蔡冒的亲戚关系,不得不通知他一声。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四民之末,受到的歧视也最严重。

他有理由相信,如果蔡冒没有这样的背景,杨彪会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所谓的讨论也只是司徒府的单方面决定。

杨彪是他信任的老臣,这些年的成绩有目共睹,算是最能跟得上节奏的老臣。基于对杨彪人品的信任,他不觉得杨彪是有意为之。

只能说,有些习气根深蒂固,藏得比想象的更深。

“杨公,当初士人反对度田,朕召他们齐聚太学论讲,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呢,朕哪有时间管这些事?”刘协带着温和的笑容。“再者,还权三公,不是你们一直希望的么?朕轻易插手,不太合适吧?”

杨彪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刘协的意思。

这件事,天子不管,司徒府自己负责。

其次,要像天子与士人讨论度田之事一样,只能辩论,不能强制。

至于他担心的诸葛亮等人,也没必要担心。天子不会因此干涉司徒府的决定。

杨彪满意而退。

——

杨彪先召集司徒府的掾属开会,说明了要限制酿酒的根本原因。

粮食产量有限,不能将大量的粮食浪费在酿酒上,这是底线。

其次,蔡冒酿的酒是高档酒,普通百姓消费不志。但南阳有很多有钱人,这些人的消费必然带动风气,使普通百姓产生奢靡习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不必要的消费。

所以,这些高档酒必须限制,以提倡节俭,禁止奢侈。

最后,既然是辩论,就只能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

总结起来一句话:要解决问题,还要讲究手段,不能授人以柄。

前两点是统一思想,后一点是处理原则。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张松主动请缨,愿意作为司徒府的代表,与蔡冒等人先接触。

这么大的事,总不能由杨彪直接出面,与一群商人辩论,弄不好还要落下以势逼人的口实。

——

第一次会议开始的时候,蔡冒意气风发,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鼓舞士气。

你们不要怕,天子重商,我等都是遵循天子的诏书行事,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家外甥女婿诸葛亮去年又是冀州诸县考功第一,凭的就是重视工商业。征收的工商税是口赋的几倍。大战之后,人口剧减,陛下又仁慈,减免了十五岁以下的口钱,这么大的缺口,只有工商税能够填补。

听到诸葛亮的名字,众人忐忑的心立刻平静了许多。

诸葛亮在襄阳的时候名声不大,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襄阳人都知道他的故事,恨不得将他的籍贯改成襄阳。

有这样的后盾,司徒府也没那么可怕了。

等张松进来,众人差点笑出声来。

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几乎可以用丑陋来形容的年轻人,就是司徒府的代表?

可见司徒府那些真正的人才都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肯出面,就推出这么一个玩意来敷衍了事,走个过场。

面对众人的轻蔑,张松也不在意。

换作以前,他也许就暴跳如雷,要使出浑身解数,与这些人争个高下,证明自己虽然外貌不佳,却才高八斗。可是现在,他已经得到了天子的认可,不必在意这些有目无珠的庸人。

他也不解释,入座之后,宣布会议开始,请众人依次发言,并命人记录在桉。

蔡冒首先出场,先表了个态,进行重视实学,重视工商,我建杜康堂,研究酿造技艺,就是响应朝廷的号召,理应得到司徒府的支持,而不是打压。

然后,他公布了今年已经上缴和即将上缴的税额,表示酿得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这是为朝廷做贡献,是有功之人。理应得到嘉奖,而不是责罚。

至于粮价,也许会受到一点影响,但粮价上涨并不是坏事,百姓也能跟着受益嘛。

利国利民,简直是两全齐美。

不得不说,蔡冒的发言很有欺骗性,听起来蛮像一回事。

张松也不急着反驳,让其他人一一发言。

那些人都附和蔡冒,理由也大致不出蔡冒划定的范围。

张松听完,才缓缓说道:“首先,司徒府召诸位来议事,就是要了解情况,权衡利弊,并没有打压的意思。你们过虑了。真要打压你们,何必请你们来,一道文书直接发到郡县。天子在南阳,难道你们还敢造反不成?”

说完,张松环顾四周,眼中杀气腾腾。

蔡冒缩了缩脖子,没敢说话。

造反的罪名太大,没人承担得起。

“其次,你们对粮价的估算不够准确。”张松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根据诸君刚才自报的规模和需要消耗的粮食进行估算,粮价的波动会比你们想象的更大。最保守的估计,也要翻一番。”

“粮价涨了,百姓也能受益。”蔡冒坚持道。

“没错,粮价适当上涨,百姓也能受益。但涨得太快,受益最多的人就不是他们的。”张松随即开始了一连串的分析,对蔡冒的理由进行驳斥,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数据。

很显然,在这方面,蔡冒根本不是张松的对手,被批得体完无肤。

张松最后指出,粮价上涨,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秩序,还会让人重新将土地的收益放在首位,度田的阻力也会更大。已经度田的会反复,没有度田的会反对。

这个责任,你们承担得起吗?

“酿酒可以,影响到大局,不可以。”张松做总结呈词。“只要你们有办法不影响粮价,你们的规模再大,司徒府也不会反对,只会支持。”

蔡冒等人傻眼了。

酿酒需要粮食,不影响粮价是不可能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