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45章 如切如磋

汉道天下 第1045章 如切如磋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或是因为事多,或是因为见识得太多,刘协对名人免疫,尤其是对文人免疫,没什么兴趣和他们闲扯,往往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王粲先是在荆州,后来去上党,在钟繇离任后又游历并州,迟迟不肯入朝,对朝廷的态度已经很明白。既然如此,他也没必要太热情,搞得非他不可似的。

他求才若渴,但坚决不做舔狗。

王粲被刘协的直接搞得手足无措。

秦宓来自益州,不知道他是谁情有可原。天子不可能不知道他是谁,却一点招揽的兴趣也没有,直接问他的来意,让他很难回答。

总不能直接说,我是接到宋忠消息,来为陛下你解忧的。

这也……说不出口啊。

接到宋忠消息,本该声援宋忠,却嘲讽了宋忠一通,来向天子示好,这岂是君子所为?

刘协等了一会,没听到王粲的回复,一抬头,又见王粲那张算不上丑,但也绝对算不上漂亮的脸憋得通红,顿时明白了,不由得一声叹息。

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在并州游历多时,有何收获?”

王粲如释重负,连忙说道:“臣此行收获良多。原本在上党见钟繇施政,已觉大有新气象。后来至太原、雁门、西河,见汉胡和睦,百姓安居,更是大开眼界。当然,臣最惊讶的还是裴潜,没想到他竟能将西河铁官管理得当,百工同心,打造出那么精良的兵器……”

王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夸并州政绩。

刘协听了,想笑又没好意思笑。

王粲文采风流,才情是没话说的。人品嘛,就有些对不住祖宗了。作为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集里充斥着对曹操父子的肉麻吹捧。

不过他也没打算说破。

比起历史上那些无耻的文人,王粲的所作所为倒也算不上出格,最多是诗写得肉麻了些。

刘协摆摆手,打断了王粲。“仲宣感兴如此,想必有诗?”

王粲连忙捧出准备好的诗集,双手奉上。

刘协伸手接过,翻了两页,点点头。“好诗,容我细读。”

王粲兴奋莫名,拱手道:“久闻陛下虽不常作诗,却出口成诵。能得陛下斧正,臣荣幸之至。”

“你听过我的诗?”

“听裴潜说过。此外,臣亦与蔡琰通书信时,也听她提起过。”

刘协没有再说什么,随即问起了当初蔡邕送给王粲的书。

那些都是难得的典籍,蔡琰一直想收回,哪怕是派人抄一遍都是好的。

王粲知道,现在他最佳的入仕捷径就是与蔡邕的师生关系,早有准备。那些书,他一直保存得很好,这次也带到南阳来了。

刘协听了,顺势邀请王粲入仕,为著作郎,第一个任务就是整理蔡邕的藏书,择其紧要,由南阳印坊刻版印行。

王粲有些失望。

他最想做的不是著作郎,而是天子身边近侍,最好是散骑。

他听裴潜说过,现在最受重视的不是尚书、郎官之类,而是散骑。

只是散骑要求文武双全,他达不到要求,只能求而其次,做天子近侍,处理文书机要。他有过目不忘之才,这样的岗位最适合不过。

但他没敢拒绝,著作郎就著作郎吧,先入仕再说。等这个任务完成了,天子满意,也许会给他更好的机会。

王粲躬身而退。

刘协将王粲的失望看在眼里,却没说破。

他知道王粲不满意著作郎这个职务,但他从来就没打算让王粲满意。

凭什么要让你满意?

我觉得你就适合干这个。

——

王粲出了门,秦宓还在外面等着,只是面色已经恢复了平静。

两人相约出了门,一起去隔壁的司徒府。

秦宓去上计,王粲去赴任。

著作郎归太史台,由九卿之首太常负责,又归司徒府指挥。

秦宓一问,才知道王粲见驾之后,已经被授了官。虽然只是著作郎,对他来说,也是难得的恩典,便不禁多问了几句。

王粲嘴上谦虚着,胸脯却不由自主的挺了起来,把自己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秦宓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竟是名臣王龚、王畅的后人,自身的才华更是过人,年纪轻轻就得到名儒蔡邕的赏识,不禁哑然失笑。

真是人不可貌相。

王粲说完了见驾经过,随即问起了秦宓见驾的事。

秦宓叹息了一番,大致说了一下。

王粲一听就明白了。“子勑是反对度田吧?”

秦宓有点尴尬。

看来自己真是自作聪明,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人。

“我不反对度田,只是觉得度田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那些山地,本来也没多少土地,度不度田并没有多少区别,强行度田,反倒会让当地大户心生抗拒之心。届时若是派兵征讨,则山高路远,三年五载也未必能平定叛乱,反倒不如由其自治,以求粗安。”

王粲想了想,说道:“子勑此言,恕我不敢苟同。”

秦宓倒也不介意。“请仲宣指正。”

“我没去过益州,但是我去过并州,见过不少鲜卑人、匈奴人和羌人。正如你所说,山里土地少,度不度田,看似并无区别。塞外也没什么耕地,不是草原,就是荒漠,度不度田也没什么区别。但是……”

王粲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如果不能让普通百姓活下去,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教化、文明都无从谈起。一旦有外敌入侵,往往会内外交困,身死族灭。你要知道,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时,纵使你有坚城可守,没有足够的兵力一样支撑不了多久。”

秦宓放慢了脚步,沉吟道:“仲宣的意思是说,度田是为了更多的户口,以便抵御外敌?”

王粲点了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看你年纪,就算没有经历过黄巾之乱,想必也听说过。如果世家大族骄奢**,百姓连温饱都不可得,你觉得天下可安吗?恐怕等不到外敌入侵,天下就会大乱,民变、叛乱此起彼伏。就算朝廷派兵征讨,也不过是扬汤止沸,不能治其根本。”

他眼神微闪。“朝廷为平羌乱,耗费钱粮无数,曾五议弃凉。可是现在,你还听到有羌人造反的消息吗?”

“这都是度田之功?”

“虽不敢说全是度田的功劳,但度田显然不可或缺。不度田,如何能致百姓温饱?”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