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36章 迎面痛击(求保底月票!)

汉道天下 第1036章 迎面痛击(求保底月票!)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伏寿既欢喜又紧张。

西域商路重开之后,织坊就意识着滚滚财源,比印坊更值钱。

可问题是,她根本没管过织坊。或者更准确地说,她就没管过什么事。

刘协的后宫就她们几个人,规模还没伏家的后宅大呢。她的主母是孝桓皇帝的女儿阳安长公主刘华,为了侍候她,后宅有近百人。

突然间让她管理一个织坊,规模比她今天看到的印坊还大,她没底气。

荀文倩看得明白,主动要求给伏寿做帮手。印坊有唐夫人就够了,有她没她一个样。

伏寿也觉得可行,难得的向刘协请求。

刘协虽然有些意外,却还是爽快的答应了。

印坊也好,织坊也罢,她们都是暂时管一管,算是体验生活,不可能一直留在宛城。

经历过实务的人,大多会对空谈道德有一定的免疫力。只有什么事也没做过的才会大言不惭,满口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觉得其他人都不行,只要自己一出手,盛世翘足可至。

刘协随即和她们大致说了一下情况。

在他的规划中,南阳将是荆州重镇,就像邯郸在冀州的位置。江南的丝绸会集中到南阳,然后再发往西域。

南阳的帝乡地位没有了,但商业重镇的地位将延续,而且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宛城以前就是工商业重镇,但利润大多被世家、豪族拿走了,朝廷收获有限。现在朝廷将整个南阳收入囊中,这些工商业利润会成为朝廷的收入,并作为朝廷接下来几十年对南方进行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

简单的说,南阳能不能发展得好,关系到大汉百年之后的国运。

这时候,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在为百年之后的大汉做贡献。

伏寿、荀文倩并不能完全理解刘协说的这些,但有机会为大汉、为后世子孙做点贡献,她们还是有兴趣的。

尤其是伏寿与刘协一起经历过受制于人,连吃饭都要别人施舍的窘境,对自力更生,改变命运有着更高的积极性。

她可不希望她未来的子孙落到那种地步。

看着积极性高涨,甚至有些雀跃的伏寿,刘协暗自叹了一口气,后悔没有早点安排。

说到底,她毕竟还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女子,有着无穷的朝气与精力,天天养在后宫太浪费了。

——

宋忠没见到皇后,转身去拜见司徒杨彪。

杨彪很忙。他在前院等了半天,直到太阳落山,才见到杨彪本人。

见礼之后,还没等他寒暄,杨彪先面色不善的问了一个问题。

“听说郡学有我杨某的画像?”

宋忠一时没注意到杨彪的语气,以为他忙了一天公务,累了,连忙笑道:“确有此事。经诸贤论定,杨公与二十位前太守一道,被选为南阳贤君,绘画刻石,以资纪念。”

“什么时候的事?我在任的时候,没看过这样的碑刻。”

“半年前刚完成的。”宋忠笑得更加灿烂。

杨彪打量着宋忠,眉头越皱越紧。“我想请祭酒帮个忙。”

“岂敢,岂敢,请杨公吩咐。”

“请你将杨某的画像去除。”杨彪淡淡地说道:“杨某虽无大才德,却有自知之明。我在南阳时日甚短,未有善政,不敢立像,与诸贤并列。”

“这……”宋忠顿时傻了眼。

他看着杨彪,咽了口唾沫,也将解释的理由咽回了肚子里。

他看得出来,杨彪不像是故作谦虚,眼神很严厉。

但是,作为这件事的首倡与主要推动者,他非常清楚。如果杨彪因任职时间短,没有真正的善政而缺席,还有资格留在墙上的画像最多剩一半。

更要命的是,拓本已经送到了天子手中。

要是天子或者皇后哪天来郡学,发现墙上的画像和拓本对不上,会不会被判欺君?

“这件事就拜托祭酒了。”杨彪不给宋忠解释的机会,直接做了结论,随即又问了一个问题。“南阳郡学这些年培养了多少学生?都在干什么?”

说到这些,宋忠立刻来了精神,大讲特讲郡学里的青年才俊。

他来见杨彪,本来也有推荐学生出仕的目的。如果有人被司徒府选中,不管最后是否赴任,都是难得的佳话。

宋忠一连说了几个人,杨彪都没吭声,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宋忠的心情再次往上沉,忐忑不安地看着杨彪。

杨彪清了清嗓子,让皱起的眉头松开了一些。

“祭酒,听说过祢衡吗?”

宋忠愣了一下,摇摇头。“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说士林中有此人。祢姓甚为少见,若是听说过,我一定记得。”

杨彪叹了一口气。这人只适合做学问,连司徒府长史都不知道是谁,又何必来参与政事,为刘表鸣不平。

刘表身上有多少麻烦,你是一点也不知道吗?

“他是青州平原人,得孔文举赏识,为忘年之交,共赴长安。如今是司徒府留府长史,负责关中的相关事务。”

宋忠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能得到孔融的赏识,说明祢衡有才华。能成为司徒府留府长史,说明称衡有能力。这样的人,他居然不知道,孤陋寡闻根本不是谦虚,而是实情。

杨彪把祢衡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跟着又介绍了一下孔融本人的情况,最后还附带说了一下王朗。

孔融要去漠北,以花甲之年,冒不测风雪,寻访商朝遗民。

王朗一直在关中的军营里,教化将士。如今受过他教导的将士不说五万,也有三万。凉州将士能一改野蛮习气,守护一方,王朗是有功劳的。

那么,南阳郡学又做了哪些事?

骠骑将军驻南阳数年,你们有几个人到军中任教?

除了做学问,你们教过几个普通百姓的子弟?太守府每年拨付那么多钱粮,你们又做了哪些回报?

为之前的太守刻碑?

虽然杨彪尽可能地控制着语气,但一连串的发问还是让宋忠汗如雨下,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连手心都是汗。

他能感觉得到,杨彪很生气,对南阳郡学很不满意。

这也说明杨彪到宛城这么久,一直没去几步之遥的南阳郡学绝非偶然,而是刻意。

他不想和南阳郡学扯上什么关系,也不想看自己的画像。

这让宋忠很不安。

天子、皇后毕竟年轻,难免意气用事。杨彪却是老臣,而且是儒学世家的宿儒。他对南阳郡学如此不满,表明南阳郡学的所作所为已经和朝廷背道而驰。

那么,是朝廷错了,还是南阳郡学错了?

------题外话------

九月的第一天,求月票!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