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019章 太平经

汉道天下 第1019章 太平经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丛台之上,绿树如荫。

刘协与荀悦对面而坐,静静地听荀悦讲解《太平经》。

荀悦字仲豫,是荀俭之子,比荀彧年长十五岁,如今已过半百,仍是白身。

荀家重视学问,几乎每一代都会有一两个堪称大儒的学者。上一代是荀爽,这一代则是荀悦。

荀悦十二岁能说春秋,有过目不忘之能。

但他并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书生。相反,他非常关心时事,著有大量的政论文章,其中一些已经在邸上发表,引起了不小的赞赏。

不少学者已经将他与安定人王符相提并论,稍逊会稽人王充一筹。

到了行在之后,他与刘协深谈了几次,被任命为尚书,随侍左右。

今天,他为刘协讲的是《太平经》。

刘协听说过《太平经》,却没认真研究过《太平经》。前世是没兴趣,这一切是没机会,连《太平经》的文本都找不到。

他一直以为《太平经》是道书,听荀悦一讲,才知道这是一个误解。

至少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将《太平经》当道书。

《太平经》自称“天书”,推崇《太平经》的襄楷则称之为“神书”,而且“参同经典”。襄楷虽好方术,底子却是儒士,他所说的经典当然不是什么道家经典《老子》《庄子》,而是儒家经典。

《太平经》中还有大量尊儒、贤儒的内容,其五行思想也来自于谶纬和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所以,《太平经》虽然在后世被奉为道教经典,现在却是一部杂揉了神学、方术、儒学的大杂烩,也完美的契合了黄巾军中下层的知识结构。

宫里收藏这部书,也不是看中了他的思想体系,而是看中了其中的方术,其实是广嗣的那一部分。

正经的读书人是看不上这些东西的。

荀悦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他为刘协讲解《太平经》,却不赞同《太平经》,不时指出这一部分思想来自何处,原本是什么,与其他部分又有什么样的矛盾和冲突。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部连自圆其说都谈不上的杂揉之书,根本没有研读的价值。

刘协听了,但又没全听。

在他看来,就算这部《太平经》本身没有学术价值,能吸引那么多人去编撰,又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百姓信奉,这本身就值得研究。

哪怕那些人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底层百姓。

底层百姓就不是百姓?

读书人不把他们当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他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他和士大夫对抗的底气就是这些看起来还有些愚昧的底层百姓,他的目标就是将这些底层百姓教化成真正的士,有担当的士,而不是垄断了知识,转而挟民意自重,和朝廷争权的士。

太学有三万太学生,天下有数十万读书人,就可以左右朝廷。哪怕是皇帝,面对整个士大夫阶层也无计可施,因为你无法脱离官员,直接管理天下。

宦官是一个帮手,却不是一个好帮手。他们能帮的忙,远远不如他们带来的麻烦大。

可若是将六千万普通百姓动员起来,变成自己的基本盘,那几十万的士又算得了什么?

官员不配合,你见过百万人考公的盛况吗?

虽然他教化百姓的目的并不是与士大夫争锋,但他对这一点优势深信不疑,也坚信这才是真正的光明未来。

甚至是最好的机会。

毕竟现在大汉周边还没有能威胁到大汉的敌人,他没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可以从容应对,一步步解除士大夫经济上和思想上的禁锢,没有必要做出过激的行动,导致形势失控。目标没有达成,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

“荀君,《太平经》虽然在学术上价值不高,却是百姓想法的体现。研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百姓想要什么。毕竟论起人数来,仅冀州的黄巾就有百万,比天下的读书人还要多。仅仅因为他们的想法浅陋就置之不理,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刘协打量着荀悦,不紧不慢地说道:“你别忘了,你现在读的《春秋》也是经过夫子整理的。让你去读原始记录,你同样会有浅陋之评。不信的话,你去太史署借起居注看看,很多时候说的也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

荀悦不置可否,只是敷衍地拱了拱手。

见荀悦这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刘协本想再说两句,刘琮快步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

刘协有些意外。

这小子又被谁打哭了?

“陛下,臣要请假省亲。”

“既不过年,又不过节的,为什么突然要省亲?”

“臣父病了,病得很重。”

刘协一愣。刘表真病了?

“什么病?”

“不知道,家母写来的家书只说他吐了血,病得很重,希望臣能请假省亲,以防不测。”

刘协想了想,让刘琮将家书拿来看。

刘琮有点糊涂,常常理解错原意,不是个细心的人。

看完家书,刘协有点反应过来了。

刘表可能是吐了血——这个不能编——但不是病,而是被袁术气的。他的夫人陈氏要让刘琮回去省亲也是表面功夫,她真正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刘琮之口,让他知道这件事,然后看他的反应。

他还能有什么反应?

既然袁术唱了白脸,他当然要唱红脸,将一个爱惜老臣的明君形象保持到底了。

虽然他更希望刘表多吐几口血,甚至一命呜呼。

“原来是令尊为国事操心,久劳成疾啊。”刘协叹了一口气,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准了,你尽快回去探亲,多陪陪令尊,等他病好了再回来消假。另外,传朕口谕,请太医署安排一名太医,随你返乡,为令尊疗疾。”

刘琮虽然糊涂,却也知道这是天子恩典,连忙谢恩,转身去了。

荀悦在一旁看得真切,后背却直冒冷汗。

他虽然一直住在颍川,没去洛阳,却也知道刘表在洛阳绘制《洛阳图卷》的事,更清楚刘表消极怠工的原因。现在天子不仅不责备刘表敷衍王命,反而说刘表久劳成疾,这不是把刘表架在火上烤么?

之前就听荀彧说过,天子虽然年轻,手段却很老辣。

这次算是开了眼界。

这岂止是老辣,简直是毒辣啊。

荀悦有点担心。

自己就是一个书生,能和天子相处和睦吗?最后会不会和孔融一样,被迫远涉江湖,到什么蛮夷部落去探访遗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