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59章 志在高远

汉道天下 第959章 志在高远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协登上一旁的土坡。

马云禄紧随其后,步履矫健,静静地站在刘协身边。

刘协看着远处起伏如线的燕山,出神了片刻,转头对马云禄说道:“你看,那就是燕山。”

马云禄眨眨眼睛,看着刘协不说话。

“过了燕山,就是草原。东西万里,一马平川。此时此刻,荀攸向东,蒋干向西,而周瑜正在大漠之北,寻找那条大河。一旦成功,我大汉水师就可以溯水而上,直抵草原深处。”

马云禄瞬间明白了刘协的意思,脸上泛起了微红。

她低下头,看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

“陛下,赵毋恤登常山而瞰中山,人以为高远。可是他与陛下一比,简直是鱼目拟珠,不值一提。”甄宓跟了上来,喘着气。“你似乎知道周瑜一定能成功?”

刘协转头打量着甄宓那张千娇百媚的脸,忍不住笑了。

夫子说过,近之则不逊,可谓至理名言。

甄宓这次随驾,经常与他见面,相互之间的熟悉渐渐加深,她的态度也变得有些张扬,不再那么拘谨。

或者换个词,恃宠而骄。

不过不得不说,她的手段高明。大贾出身,又在书坊历练了几年,如今的她可谓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他身边的人对她印象都不错,马云禄这个直肠子更是隔三岔五的夸她,把她带在身边,当作闺蜜,全然不知她的心思有多大。

或许马云禄知道,但她不在乎。

毕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身为天子,尤其是他这样的少年英主,身边只有她们几个人是显然不可能的,多一个甄宓也没关系。

但他却清楚甄宓在想什么。

他也不排斥甄宓——谁会拒绝一个又漂亮又机灵的少女呢,否则他也不会让甄宓掌控冀州印坊,但他不想被甄宓看透,要尽可能的保持一份神秘。

在甄宓这样的人精面前,被她看透,也就意谓着没有了价值。

她只会仰视强者,不会平视弱者。

“应用之妙,在乎一心,不在乎目。”刘协抬起手,伸出双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甄宓那双神采奕奕的妙目。“山川入目,会于心,方能见山非山,见水非水。赵毋恤与我只是远近不同,不存在境界的高低。再者,我今日能站在这里,畅想大漠之北,也是站在赵毋恤以及诸位前贤的肩上。”

他顿了顿,又道:“你觉得赵毋恤是鱼目,是你低估了他,不是他境界不够。”

甄宓有些尴尬。

刘协这句话,等于说她是鱼目,自己不懂,还妄议古人。

相处这么久,这还是刘协第一次说这么重的话。

虽然他是带着笑说的,看起来并不严厉。

“臣愚钝,让陛下见笑了。”

“无妨。”刘协转过头,不再看甄宓。“印坊事务繁杂,你很忙。可是再忙,也要抽出点时间三省吾身,不要乱了阵脚,为眼前所蔽。”

“唯。”甄宓讪讪地说道。

“大漠之北苦寒,不利农耕,只宜渔牧。渔牧能生人,不能养人。一旦这些部落壮大,南下就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如果不能于漠北制之,只能于漠南设防筑塞,疲于应付。用兵之道,当致人而不致于人,卫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建功,就在于主动出击,深入漠北,斩草除根。”

马云禄眼中神采更盛。“陛下说得对,胡虏来去如风,被动应战难以建功,不如主动出击。”

甄宓也恢复了平静。“可是卫将军渡漠,需要大量辎重,虚耗中国。霍将军轻骑出击,又损失巨大,皆非上策。陛下以水师运粮,在漠北驻精兵,方才治其本而消耗不多。”

刘协点点头。“比起筑塞千里,这也许更合算些。否则纵有卫霍,也只能争一时之胜,不能长治久安。”

他想了想,又道:“将来天地转暖,苦寒之地也能耕种,那就更好了。”

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

虽说眼下还是农耕时代,但工业化的种子已经播下,用不了百年,工业化将首先出现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那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着工业时代所需的血液,岂能拱手让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既然身为穿越者,立世要为华夏开篇章,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要将目光看得更远。

与其让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内斗,不如让他们睁眼看世界,做开拓者、先锋官。

甄宓被刘协描述的远景打动,眼中露出崇拜的光芒。

东西万里的草原都变成可以耕种的良田,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要想走到那一步,眼下的冀州新政至关重要,而自己主持的印坊更担负着启蒙百姓、提升民智的重任,不能有一点闪失。将来会有无数后来者,因为读了印坊编撰的书籍,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虽然不能像马贵人一样,陪着天子征战天下,却可以用自己的本事,助天子一臂之力,也算是不枉此生。

甄宓不知不觉地走到刘协身边,看向远处。

不远处,正负责记录的袁衡停下了笔,咬着笔头,仰头看着刘协的背影,眼神闪烁。

她刚才只顾记录,没时间思考。此刻停了下来,她回味着刘协三人的对话,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就在十几年前,大汉还是病入膏肓,民变四起,冀州更是黄巾之乱的中心,死伤数十万。十年前,天子被董卓裹胁着西迁长安,生死尚不能自主。五年前,华阴一战,尚未弱冠的天子掌握了权力,从此形势逆转,垂死的大汉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走向复兴。

短短五年之后,天子就可以站在这里,遥望大漠之北,畅想着汉家铁骑横行万里。

这是何等伟业?

将来的史书,将如何记载这五年光阴?

当然,更让她好奇的是这样的奇迹为什么能发生。

难道只是天意吗?

不,天子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才能出奇制胜,扭转乾坤。

一个思路突然浮现在袁衡的脑海里。

她记得,杨修曾经说过,天子要他思考一个问题。若能杨修能解答这个问题,他就能像跃龙门的鱼一样化龙,成为这五百年之变中的先行者。

杨修有没有解开这个问题,她不清楚。可是从天子这几年的举措,她倒是有点明白了天子的用意。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四民皆士。

士乃国本,天子从来不是想消灭士。相反,他是要将所有人都变成士,让国本更加浑厚坚固,而不是某些人以士大夫自居,满嘴的仁义道德,为民请命,实际上党同伐异,为权利不择手段。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