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55章 讳疾忌医

汉道天下 第955章 讳疾忌医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汉目前名义的都城是河东安邑,但三公常驻长安,重修太学,又在未央宫内建同文馆后,很多人都觉得朝廷会迁都长安。

可是随着天子亲征冀州,这个观点又有变化。

行在到长安的距离太远,三公与天子交流不便,司徒杨彪不得不亲自赶到行在,太尉府、司空府也派员到行在,协助天子处理相关政务。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天子一直没有还都洛阳的意思,也没有任何解释。

今天天子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杨彪意识到天子另有深意。

让袁术绘制洛阳城内逾制旧宅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换句话说,想让天子中途而废是不切实际的妄想。袁术干不成,天子只会换个人干,绝不会放弃。

“不知陛下所指为何?”杨彪的后背湿透。

看着明明已经猜到了一些,却故意装糊涂的杨彪,刘协笑了笑。

“杨公,讳疾忌医可不好啊。”

杨彪的额头也沁出了一层晶莹的汗珠。“臣愚钝,不知道陛下说的是什么疾。”

“当然是儒门之疾。”刘协直言不讳,根本不给杨彪躲闪的机会。“杨公世习儒术,又久历仕宦,不会不知道儒门之疾是什么吧?有疾就是医,不能装看不见。洛阳城有多大,里面又有多少百姓,我还是知道的。要说绘制图卷会影响百姓返乡,虽不能说是一派胡言,却也是避重就轻。”

刘协拍了拍案上的图卷。“你回个话给袁术。他若是办得成,那就继续办,不管他延误多久。他若是办不成,就如他所愿,致仕隐居吧。至于洛阳城,若不能将毒瘤去尽,终究难复荣光,修复也没有意义。”

杨彪有些喘不过气来。“陛下所谓毒瘤,又是……”

刘协瞅了杨彪一眼。“最大的毒瘤是皇宫。南北宫占了半个洛阳城,又阳气不振,阴气太重,又多有阉人,是以天子短寿,皇子多夭。朕是以避居长安,减宫室规模,废阉人,增散骑,正是为此。宫里的疾,朕治了。宫外的疾,诸位公卿是不是也想办法治一治?”

刘协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一丝波澜,但他用“朕”代替“我”,已经展示了他的态度。

这是一次很严肃的表态,你最好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杨彪被无形的威压逼得低下头来,汗如浆出。

他入仕近三十年,与天子相处也有近十年,从未感受过如此重压。

“臣……明白。”杨彪颤声说道。

“那就有劳杨公了。”刘协收回目光,淡淡地对一旁的孙权说了一句。“请蔡令史来。”

孙权应了一声,出去了。

杨彪会意,再拜告退。

——

出了帐,杨彪直起腰,长出一口气。

后背已经湿透,秋风一吹,遍体生寒。

浑沌的思绪渐渐清晰,杨彪定了定神,不由得一声叹息。

这时,蔡琰跟着孙权快步走来,见杨彪站在御帐外出神,打了个招呼,便进帐去了。

杨彪回头看了看,举步向外走去。

出了行在不远,眼前就是洨水。秋高气爽,天气渐寒,已经有片片秋叶坠落,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更多的落在树根下,重重叠叠。

杨彪在河边站了片刻,想定了主意,转身让人去请荀彧。

时间不长,荀彧来了,孤身一人。

“杨公?”

“友若去渤海了?”

“是的。”

“你什么时候回河东?”

荀彧眼神微闪。“杨公的意思是……”

“邺城之围已解,你汝颍人不仅安然无恙,而且大多都已经入仕。你还留在这里不走,怕是不合适。还有什么事没做,又如此难以启齿,能否对我说一说?”

荀彧想了想。“党事。”

杨彪眉头一皱。“党事有什么好说的?相隔不过三十年,很多事都是我亲眼所见,你还担心有人会向壁虚构不成?再说了,如今邸报发行天下,但凡稍微关心一点时事的人,都不会漏过。就算有人掩过饰非,也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岂能瞒得过有心人的眼睛。”

荀彧倒吸一口冷气,眼睛瞪得溜圆,几乎要挣裂眼眶。

他来行在的目的,就是希望天子收回成命,不要向天下征集党人的事迹,以便对党人做过的一些过激的事有所保留。

可是杨彪这句话却说得明白,掩过饰非只是欲盖弥彰,向壁虚构也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唯一的办法就是直书其事。

如此一来,党人就算不被人当作伪君子,至少也是偏激之徒,名誉扫地。

他知道杨彪一向不赞成党人的做法,但他真没想到杨彪会如此狠辣,竟然为天子发声,要对党人进行清算。

荀彧咽了口唾沫,寒声道:“杨公……不担心天下人心崩坏吗?”

杨彪转头看着荀彧,眼中闪过一丝怜惜。

他知道,荀彧虽然是王佐之才,但他受限于党人的身份,无法做出决断。

“文若,你觉得本朝政事之失,首在于何?”

荀彧犹豫了片刻,还是抗言道:“是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信阉竖,锢党人。”

杨彪摇摇头。“是皇室规模太大,负担太重。宫室数以百计,大多年久失修,是以常有崩塌、雷火,修缮、维护开支亿万。宫中嫔妃万计,衣食胭脂,日费千金。”

他转过头,看着缓缓东流的河水,一声叹息。“所以天子减宫室,皇后、贵人共居一殿,去宦官之制。荀贵人主持同文馆,宋贵人、董贵人主持太学书坊,马贵人披护侍卫天子,皆以俸禄自养。赖朝廷供养者,不过皇后、皇子数人,日费数金而已。仅此一项,一年便可节省二十亿。”

荀彧屏住了呼吸。

他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朝廷之所以入不敷出,除了战事连绵不休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皇室的开支太大。

后宫除了天子、太后、皇后,还有很多贵人、美人,再加上服侍她们的宫女、阉人,数量近万,每天消费巨大,仅是衣食、胭脂这些日常开支,就要近千金。

这一直是大臣们批评的对象,却无法改变。

现在天子对自己下手,减省后宫规模,还让无所事事的贵人做事,将这一笔巨大的开支节省得只剩下一个零头,改革的诚意不可谓不足。

天子如此,那大臣们是不是也应该投桃报李?

如果连直面问题都不肯,还说什么去除弊政,锐意革新?

荀彧的声音有些嘶哑。“这是……天子的意思,还是杨公的意思?”

“是谁的意思,重要吗?难道最重要的不是是非?”杨公转头看着荀彧。“文若,你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王子师一时意气,毁了长安,你不要步他后尘,毁了中兴之机。”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