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39章 时不再来

汉道天下 第939章 时不再来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协脸上的笑容不变,身体却下意识地往后仰了仰。

荀攸这个计划是之前没有提及的,有点突兀。

从麹义的表现来看,似乎他也不清楚荀攸有这个计划,又或者说,荀攸的这个计划中并不包括他?

“这是谁的计划?”

“还没有计划,只是来的路上闲聊说起,臣觉得可行。”

“一举平定高句丽、夫余自然是好,可是战事规模却非平定辽东可比,需要的钱粮、物资也会成倍增加,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准备起来的。”

“诚如陛下所言,所以臣以为当见机行事,视平定辽东后的收获再定。”荀攸从容说道:“只是作战计划当进行调整,以便战机出现时,臣可见机行事,不必再往复请旨。千里往来,就算是六百里加急,也需要五六天,很可能会贻误战机。”

刘协点点头。

调整作战计划没问题,就怕你擅行其事,将战事扩大化。

对于荀攸这种坐镇一方的将领来说,最怕的就是他们不经请示,擅自用兵,捅出篓子,却由朝廷来收拾烂摊子。

“尽快将计划提交太尉府。”

“唯。”荀攸躬身领命。“只是臣麾下猛将虽多,能吏却少,撰写作战计划怕是力不从心。臣计划辟除几个可信的人,还请陛下恩准。”

刘协眉头一挑,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寒芒,随即又笑了。

“荀公达,你说的这些人不会是汝颍乡党吧?”

荀攸面不改色。“陛下英明。军事当密,不密则败。能胜任此事,又值得信任的人,非乡党而谁?”

刘协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你看中了谁,将名单报上来,一并提交太尉府吧,按制度来。”

“谢陛下。”荀攸再拜。

又说了一阵,刘备、孙策联袂而来。

荀攸主动告退,与麹义等人一起出了大帐,等待庆功宴的开始。

荀彧等人还在外面闲聊,见荀攸出帐,也没有主动过来打招呼。

荀攸也没动,倒是麹义主动走了过去,和荀彧、荀衍寒暄了两句后,直接对辛毗说道:“佐治,你意下如何?”

辛毗说道:“蒙将军器重,感激不尽,只怕能浅德薄,耽误了将军建功。”

麹义哈哈大笑。“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他又压低了声音。“佐治,不瞒你说,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讲武堂的学生一批接着一批,用不了多久,诸部就没有自行辟吏的机会了。我实在是欣赏你,这才央求都护出面,抢在天子变更制度之前定下来。”

辛毗微微一笑,拱手道:“惭愧,惭愧。”

麹义抑制不住得意,眉梢轻扬。“说起来,我也是半个汝南人,和你算是乡党。亲不亲,家乡人嘛。佐治,就这么说定了,我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一起送太尉府批复。你抓紧时间安顿家人,尽快到营里报到。有什么困难,你直接说,千万不要客气。”

辛毗再次表示感谢。

麹义回去了,辛毗这才回头,看着荀彧、荀衍。

荀彧、荀衍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麹义言者无心,他们却是听者有意。

用人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不会太远,这是他们入仕的最好机会。一旦天子下诏,他们再想靠私人关系入仕就难了。

荀攸这么做,已经是冒着触怒天子的危险,尽可能的帮乡党脱困。

“事不宜迟。”荀彧对荀衍说道。“兄长,你要尽快做出决定。”

——

刘备、孙策有些沮丧。

孙策从渤海赶来,一箭未发,邺城就投降了。

刘备倒是打了几仗,但有胜有负,总体战绩并不理想。陈登阵亡是最大的损失,搞得刘备很没面子。

对接下来的辽东之战,他们都摩拳擦掌,希望能一显身手。

刘协鼓励了他们几句,让他们尽快与荀攸商量,拟定作战计划,提交太尉府审批。

这么大的战事,该走的程度还是要走的,要不然太尉府就成了空架子。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贾诩这个战略高手能够把把关,避免盲目乐观。

说完军事,刘协专门问了张昭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兴趣留在渤海做太守?

张昭很意外,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刘协也不掩饰,直截了当的对张昭说。从目前的情况来,渤海的度田效果是远远不如河间的。但政事不能看一时效果,更要看长期。用今年的成绩判定两种不同施政方案的优劣过于简单,我希望你能留任渤海太守,做满四年。

四年后,再根据两郡的发展结果来做判断,进行取舍。

刘协话音未落,张昭的脸就有些泛红,血气往上涌,看向孙策。

孙策的心情有些复杂。

他不想留下张昭,但天子这么说,他也不好拒绝。

刘协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张昭,却也说得明白,张昭在渤海的度田方案并不能让人满意。要想证明他的方案合理,除非他留任渤海太守,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发展超过河间。

如果张昭不留任,等同认输,承认这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治久安的政策。

对张昭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公,能得陛下器重,是你的荣幸。”孙策强笑着说道。

既然留不住,不如大方一点。

张昭离席,拱手施礼。“谢陛下,臣愿留任,在渤海施政,上报朝廷,下抚移民。四年之后,若渤海不如河间,臣愿上书请罪,从此归隐。”

刘协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笑容,淡淡地说道:“卿言重了。天下广大,治道复杂,是德是刑,莫衷一是。朕年幼,难以判别,只能请诸君各逞其能,择优而用。卿也不妨趁机此会,一展胸中所学,付诸实践,以验真伪。”

张昭想了想,又道:“既然如此,臣冒昧,敢请罢度田。”

孙策吓了一跳,连张纮都皱起了眉头,觉得张昭太过份了。

度田是天子既定方针,而且已见成效。你不在渤海彻底推行度田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恢复原状?

一旁的刘备、麋竺等人看在眼里,也有些不以为然。

刘备甚至有些庆幸。亏得张昭不是他的幕僚,否则会被他拖累。

“陛下……”孙策起身,准备为张昭解释。

刘协摆摆手,示意孙策不要着急。“卿欲罢度田,是想证明德治胜于刑治?”

“是。”张昭梗着脖子,抗声道:“诚如陛下所说,德刑之争,由来已久,一直未有定论。臣虽不才,愿行德政,以明天下之乱,非儒门之罪,而是儒门之道不行之故。”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