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36章 分而治之

汉道天下 第936章 分而治之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4: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彧心中一紧。

天子看似说家常,其实话里有话。

他的意思很清楚,荀氏子弟愿意为朝廷效力,那就和其他人一样参加选拔。如果不愿意,那就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是庄子里面的话,本意是互不相识,各不打扰,获得真正的自由。

虽说儒家也有隐逸之士,但是要让儒门像道门一样,与朝廷相忘于江湖,那是不可能的。

说得好听是相忘于江湖,说得不好听,不就是党锢?

天子这是什么意思?

是希望荀氏子弟踊跃参选,还是希望荀氏与朝廷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势力过大,打破朝堂上的平衡?

荀彧迅速权衡了利弊,躬身说道:“陛下旨意,臣稍后便向汝颍子弟传达。”

刘协笑了。

荀彧这是棉里藏针啊。我说荀氏子弟,他直接把范围扩展为汝颍子弟。

不过这样也好,省得我再多一嘴。

审配走投无路,选择了投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可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城里的冀州人限于俘虏的身份,暂时没有入仕的希望,可是汝颍人怎么办?

他们人数太多了,一旦入朝,必然打破现有的平衡。

还是在豫州没有彻底度田的情况下。

这必须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印象。不度田也没关系,不影响入仕。接下来再想在中原度田,只怕难度会更大。

刘协极想出的办法,就是提前改革选官制度。

改举荐为考试。

举荐只适用于熟人政治,极易形成结党——考试并不能避免结党,至少不像举荐这样名正言顺的结党。

不熟悉怎么举荐?关系不好怎么举荐?举荐的机会这么难得,被举荐的人怎么能不知恩图报,对举主尽忠?

袁氏为什么能那么嚣张?不就是因为四世三公,积累了太多的门生故吏。

实行考试,就是要将这个举荐权从官员的手中收回,归于朝廷。

不是归于皇帝本人,而是由公卿大臣和天子一体的朝廷整体。

这会动及所有有举荐权的官员利益,必然会引起反弹,是以即使有战胜之威,刘协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和荀彧说这些,是希望荀彧以够以身作则,作个示范,探探士大夫的风声。

荀彧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

荀彧是君子,但他首先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品德高尚的前提是他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涉及到他自身的利益,他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如果考虑到他还是党人,那就更不能抱太大的希望了。

党人前仆后继,不就是希望能独霸仕途,将其他的竞争者都排斥在外。

也正因为如此,当他们被曹氏、司马氏父子杀得人头滚滚的时候,他们就不谈什么道德了,只要利益,清议也变成了清谈。

作为穿越者,刘协从来不会那么天真,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道德上。

没有利益,空谈道德,都是耍流氓。

正说着,士孙瑞来了。

北军人多势众,不仅校尉、假校尉、司马悉数到场,还有几个刚获得自由不久的汝颍人。

其中就包括辛毗、荀衍。

士孙瑞并没有辟他们为吏,只是说辛毗劝降有功,应该可以参加庆功宴会。荀衍则是来见荀彧、荀谌的,多年不见,死里逃生之后,兄弟见上一面,人之常情。

如果天子求贤若渴,辟他们为吏,那就完美了。

刘协明白士孙瑞的意思,却没有说破。态度很热情,却绝口不是礼聘之事。

君臣入座闲聊,人太多,帐里坐不下,荀彧就拉着荀衍、辛毗出去了。

“士孙公,征益州的计划,和他们说了吗?”

士孙瑞看了一眼麾下的校尉、假校尉们,微微一笑。“臣说了,只是他们不肯信,所以只好请陛下再说一遍了,免得他们心焦。”

二十多双眼睛转了过来,火辣辣的目光看得刘协有点不好意思。

“你们不要这么看着朕。”刘协摆摆手。“北军新练,进步很大,但这次未能实战,多少有些遗憾。趁着士孙公尚能饭,带着你们去攻益州,试一试刀。”

“陛下英明。”关羽挺身而起,大声说道:“臣亦以为,邺城不足以试刀,益州勉强当之。不仅可以水陆并进,突入益州腹地后,骑兵亦能大显身手。”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臣以为然。”魏杰起身,拱手施礼,豪气不让于关羽。

“臣亦以为然。”娄圭、徐晃等人纷纷起身,附和关羽、魏杰,只有沮俊坐着不动,神情漠然。

刘协看得仔细,笑道:“沮校尉有不同意见?”

沮俊慢吞吞的起身,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并非有不同意见。只是益州四塞之地,可不是邺城,任大军来去。臣本儒生,年纪又大了,这几年东奔西走,心力憔悴,怕是爬不得高山,有畏难之心。”

刘协看了士孙瑞一眼,士孙瑞也有些无奈。

沮俊消极怠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碰上大批冀州才俊被流放海外,心情更加低落。

刘协点点头。“沮校尉随朕西狩,的确是受累了。之前天下未定,不敢让你休息。现在好了,冀州平定,可以给你调整一下了。你说说看,是继续留在禁军,还是外放地方,卧治州郡?”

沮俊愣了一下,倒有些不好意思。

他是故意怄气,天子不与他计较,还在这么多人面前记他的功,要给他转官。

相比之下,倒显得自己有些小家子气了。

“臣岂敢。但使臣能胜任,不论官职。”

刘协想了想,转头看向士孙瑞。“刘璋至今不肯入朝,执金吾虚悬多时,终究不是办法。不如就转沮校尉以执金吾,掌管京城卫戍,如何?”

士孙瑞立刻起身。“臣以为甚好。”随即又转向沮俊。“贺喜沮君。”一边说,一边向沮俊连使眼色。

沮俊有些懵了。

北军没有战功,连士孙瑞都没有赏赐,只能给他一个征战益州的机会,自己却平白转为九卿。

这不合适吧?

“陛下……”

“怎么,不愿意?”刘协面带微笑。

沮俊连夜离席起身,拜服在地。“臣……无功受禄,不敢当。”

“谁说无功?”刘协淡淡地说道:“朝廷西狩,诸君护持。华阴之战,诸君死战。这些难道不是功劳?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诸君的忠义,朕都记在心里,片刻不敢忘。之前冀州未定,天下不安,朕还要倚仗诸君统兵力战,不得不暂时克制。今日冀州已定,天下将安,当从沮君起,与诸君共天下。”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