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醉枕美人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强国

醉枕美人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强国

作者:独钓长江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8:59: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来到王宫,李御又听到一个让人惊讶的消息,被囚禁于天丽殿中的鹂夫人亲手扼杀了公子偃,并火烧天丽殿,母子俱亡。

对此,李御唏嘘不已,没想到他对赵穆的那个承诺实现不了。不过这样也好,此事乃是鹂夫人自己所为,他心里毫无负担可言,毕竟那位公子偃存活下来,也不可能有好的生活可言。

“将军来了。”见到李御进来,韩晶笑颜如花地迎了上去,之前的那一点哀伤全然不见,清瘦的脸庞配上那依然不减半分的诱人身材,让人见了便火气十足。

“末将见过王后。”

“怎么,将军不要妾身了。”看到李御行礼,韩晶娇嗔着抱了上去,根本不在意李御身上那冰冷的盔甲。

“小妖精。”

原本准备好说出的正事在王后晶的无敌魅力下顷刻间消失,李御捏起那精致的下巴,狠狠地吻了上去,双手更是在那山峰和翘臀上游走。

不知何时,一声声诱人至极的娇喊声在房间里回荡,仿佛要将长久以来的忐忑和担忧都泄出来,而忍耐了很久的青年将军也是不顾一切地征伐着那魅惑无比的娇躯,一次又一次将身下的美人带上那美好的巅峰。

云收雨歇,李御抱着怀里柔软的娇躯,一只手缓缓按捏着那傲人的山峰,轻声诉说着别离的相思,让美人王后感动不已。

在王后晶的不舍中,歇息片刻的李御便离开了王宫。此时的邯郸尚未安定,做为主心骨的他要去镇守。

“……特晋封李御为武定君,执相印。”

“臣叩谢王上。”

次日,太子启便在众臣的拥护下登上王位,王后晶晋为太后,辅佐朝政,李御升为相国,执掌朝堂。

先前的清洗之中,与赵穆同路的贵族大臣皆已俯抄家,一些顽固的老臣也被剥夺官职。朝堂之上尽是亲近李御之人,还有那些原本中立的大臣。李御的上位没有任何人出言反对,也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这几日的朝局变化,让人措不及防,还好的是大多数的贵族大臣都是支持太子启的,因而才保证了赵国的正常运转。

执掌相位的第二日,李御便召见了几位使臣,怒斥一番之后,便直接调动大军前往各国边境。既然要来威慑。李御就来个反威慑,刚刚消除胡人之患的赵国可是能调动北疆的近二十万精锐南下。岂能怕谁。

北疆暂定,赵国能抽出来十几万的兵力,而且都是由赵人组成的军团,其战力比之秦军精锐甲士丝毫不弱。

而就在北疆的十万大军调往赵魏边境之时,新近继位的燕王喜听从相国栗腹之策,举倾国之兵四十万攻打赵国,号称甲士六十万,分两军进犯赵境。胡人大部被赵国消灭,没有后顾之忧的燕国自然是雄心勃勃。要趁着赵国混乱之际,立下强国根基。

“栗腹其人,不过好谈之辈,舍大将军剧辛不用,而以其自身和卿秦为将,自求其辱。”

得知燕军进攻的具体部署,王缭不屑一顾地说道。以文臣领兵,燕军根本就不足为惧。

“我欲以庞煖和乐乘为将,分击燕军,几位先生以为如何?”

“庞煖老成持重。昔日曾与栗腹为友,知其根本,可挡栗腹大军;乐乘乃乐毅之侄,昔日乐毅遭燕王猜忌,方才来我大赵,对燕国殊无好感,可挡卿秦大军。”听到李御的决定,王缭瞬间想通了其中的关键所在,表示了支持。

有王缭这位兵家大才的赞同,虞庆等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何况上将军李牧依然驻守北疆,局势根本无需担心。唯一要注意的便是,战事不能拖得太久,以防其余诸国异动。

虽说诸国大军皆已离开边境,然则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横生变故。

见诸位先生同意,李御便召见庞煖和乐乘,如今独揽朝政的李御根本无需顾及其余大臣的意见,只要事后向晶太后和赵王启禀报一声便是。虽然李御对权臣这种东西深恶痛绝,但是赵国的局势容不得他有半点迟疑,若不能阻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赵国只能和原先历史中一样走向灭亡。

“见过相国。”

“两位将军想必知晓,燕国六十万大军入侵我大赵,本相欲以两位将军为将,迎击燕军,不知两位将军以为如何?”李御也没有任何客套,直接说出了召见两人的目的。

“但凭相国之令。”

听到让他们领军,庞煖和乐乘眼中都透露着激动,尤其是乐乘,抱拳的双手都不由紧了几分。

为将数十年,经历战阵无数,却不过上卿之爵,即便可荫蒙一子,却也不过下大夫之爵,庞煖岂能甘心。而今新王登位,李御初掌相国之位,正是拉拢人心之际,庞煖相信,只要立有大功,绝对能迈向君侯之位,再不济也可以让另外一子蒙荫,更不会是下大夫之爵,那位陡然从中大夫之爵跃居上卿之爵的大司空便是一个明证。

乐乘从未想过,这么快就会有独自领军的一日,要知道他之前可是追随赵穆,虽后来投诚,却也改变不了那个污点。而李御却让他独领大军,迎击燕军,长久以来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乐乘岂能不激动。跟随曾为五国联军统帅的叔父逃亡赵国,乐乘时刻记得这个耻辱,每一日都想着如何让燕国付出应有的代价,这也是为何他对功利如此执着的缘故。没成想,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乐乘心中不由对李御升起了效忠之心。

“不知两位将军需要多少兵马?”看到两位踌躇满志的将军,李御很是满意。和燕国相比,他们赵国的将才便胜了一筹。

“栗腹其人,不知兵士,再多大军也是无用。相国只需给末将五万兵马,末将便让燕国大军有来无回。”为了获得更大的功绩,庞煖说出了心中的底线。即便李御如今需要拉拢人心,若是他没有足够的功勋,要想跨过君侯这道坎,也是很难的。深知栗腹性格,庞煖自然有足够的自信击退燕军。赵军和燕军的战力本就不在一个档次,更何况是方才击败胡人,气势如虹的赵军精锐,以一敌十轻松至极。

“燕军嬴弱,不足为惧,末将认同庞援将军之意。”和庞煖的想法差不多,乐乘想要实现那报仇之愿的同时,自然想要获得更大的功绩,这样才能在新生的赵国中有立足之地。

“好。本将便给两位将军十万兵马。本将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我大赵的铁骑踏破蓟城。”

“我等必让燕王负荆请罪。扬我大赵之威。”

听了李御的目的,庞煖二人热血沸腾,踏破燕都,如此大功岂能落于他人之手。

定下领军之将后,李御便从邯郸和北疆抽调出九万甲士并一万骑兵迎击燕军。刚刚抄了数百万金的财物,加上乌氏和郭氏的倾力支持,李御直接从北疆军团中抽出一万精锐之士,武装成骑兵,让庞煖二人欣喜不已。

不去理会北方的战场。李御开始将目光投向南疆,值此掌权立威之际,他自然要好好把握一下。除了要击败燕国,李御还要给其余诸国一点警醒,那个一直在背后鼓捣小动作的齐国自然成为了李御杀鸡儆猴的最佳对象。

没有太多的朝政资历,李御只能用接连不断的大胜来稳固自己的相位,竖立起绝对的权威。为之后的变法打好基础。

赵王启一年一月第二十日,赵国十万甲士迎击六十万燕军,天下瞩目。

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其主帅栗腹骄傲轻敌。以为赵军经历大战和朝堂变幻不稳,分两军进击赵国。鉴于燕军长途跋涉,人马困乏,庞煖和乐乘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

上将军李牧率军坚守代地,吸引攻代燕军不能南下援救,庞煖自率六万甲士迎击燕军主力。

和燕军交战数次,庞煖皆大败而退,栗腹见此大喜,以为赵军不堪,亲率大军追击,数日不歇,直至鄗地。

面对追击而来的数十万燕军,假败数次的庞煖整肃大军,迎向疲惫不堪的燕国大军。经历胡人之胜的赵军士气恢宏,同仇敌忾,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更是于乱军之中斩杀其主帅栗腹。

攻代燕军闻听攻鄙大军之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等候已久的乐乘率一万精骑趁机起突袭,配合三万甲士,迅击溃燕国大军,俘虏燕军主将卿秦。

不过半月,号称六十万的燕国大军一败涂地。

根据李御定下的策略,庞煖和乐乘率军追击数百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城。

燕国之殃,天下震动,诸国君臣大跌眼球之余,也将之前威慑赵国的大军撤归驻地。

“……我王欲以信德君为质,奉上十万金,割十城之地,望赵王恕我王一时听信谗言之国,从我燕国撤兵。”

看着下方的燕使言辞恳切地求饶,年少的赵王启自然是激动异常,不过有母后和相国李御在场,他只能保持严肃的模样,按照预定的计策开口:“燕王听信谗言,致使我大赵损失数万儿郎,岂可轻饶。然念在燕王与我大赵有同室之谊,寡人便召大军归国。不过,寡人要燕国二十城,三十万金,以弥补我大赵军费。另,燕国不得在燕赵边境驻兵,否则我大赵铁骑会再次踏破蓟城。”

“外臣谢过赵王。”听到赵国愿意退兵,燕使哪里管多少赔偿。如今燕国面临亡国之危,蓟城随时可能被破,什么样的条件都会答应,何况这个离他的底线尚有一段距离。

等燕使退去之后,赵王启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问,问向下的李御:“李师,不知为何不灭了燕国,反而答应大军归国?”

“不知王上可否看了臣送上的变法之策?”没有直接回答赵王启的问题,李御反问了一句。

“寡人已看过,实乃我大赵强国之策,可我大军进击燕地,旦夕可破蓟城,为何……”

说着说着,赵王启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点什么不妥之处,可是一时之间又想不通透,让他有些懊恼。

“王上何时想通了此事,便是我大赵变法强国之际。”看到赵王启开始思索,李御很是欣慰,那位号称帝王之师的荀老夫子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不是李御不想覆灭燕国,毕竟哪个将帅不想收灭国之功,然则赵国刚刚收拢数万胡人,又值王位交替,内忧实多。此时若是收了燕国,对于赵国而言并不是好事,单单消化掉那数郡之地便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更何况燕国覆灭还会引起其余诸国的警惕。

一旦赵国势大,致使秦国与诸国合谋,赵国根本就抵挡不住,即便挡住了也要元气大伤,而知晓时间紧迫的李御也是耗费不得。让燕国留着,可以让赵国能专心变法,加强自身。

唯有变法强国,赵国才能与虎视山东六国的秦国相抗衡,再者,等赵国强盛之后,燕国之地唾手可得。

看到情郎和儿子的和睦相处,坐在殿上的韩晶很是欣喜,心中不由涌起几分情动,望着那位少年相国的俊脸的眼神多了几分魅惑。

待到李御出了王宫,已是夜幕降临,回到相府的李御连夜下达了将令,让北疆调至沙丘的五万甲士强渡大河,以齐军进犯赵境为由攻取齐地。

不过数日,五万赵军甲士在将领赵固的率领下连拔数城,歼灭齐军万余,齐国上下震动不已。与此同时,赵国也将攻燕大军调往齐地,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

面对赵军的咄咄逼人,齐军难以抵挡,很快便割地求和,送上了十城之地,达到立威目的的赵军也返回大河以西。

接连的大胜让诸国君臣震慑,也让初登相位的李御站稳了脚跟,声望日隆的李御随之颁布了新法。

刚开始的新法只是涉及军中诸法和刑法,并没有引起诸大贵族的反对,加之之前的清洗,这套耗费了韩非数年之功的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赵国开始走向变法强国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