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醉枕美人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子傅(二)

醉枕美人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子傅(二)

作者:独钓长江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8:59: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眼前干净而不算高档的客栈,站在院子前的李御不由摸了摸下巴,他倒是没有怀疑所得的情报,这样的选择颇为符合那两位先生的品位,。

“不知公子何人?”送完膳食,走出屋来的李斯看着一身华服的少年,仿佛能感觉到对方身上带着一股难言的气度,脑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名。

“小子李御,特来褐见荀况先生和邹衍先生。”见到屋里走出来的青年,李御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知道眼前的这位便是名传千古的秦相李斯。更让李御心动的是,李斯都在这里了,那位草创秦律的韩非子还会远吗。

“两位先生正在屋中用膳,容我通禀一声。”和脑海中的那位少年将军对上号,李斯点了点头,便欲转身向屋中走去。

“且慢,这位先生,既然两位先生正在用膳,御便再次等候一番。”有事麻烦人家,李御自然要表现得尊敬一点,何况屋中的两位可是享誉当世的名士。

“如此,将军请随斯前往左屋稍候。”见李御如此谦逊,李斯暗暗一叹,带着他往自己的屋子走去。对方乃是赵国将军,赵王丹眼前的红人,在这个邯郸城中的权势比之许多贵族都要大得多,总不能将他撂在外头受冷。

“多谢先生。”

进得李斯的屋中,李御随意地看着有些简陋的房间,发现唯一值钱的东西便是席案上的十余个竹简。

“先生正在研读律法?”看了一下席案上一个打开的竹简,李御细读几句。好奇地问着端来酒樽的李斯。

“正是。”将倒满酒的酒樽递到李御手中,李斯合上了席案上的竹简,那上面记载着他对当今各国律法的见解,还未完善可不好见于人前。

“不知斯先生觉得当今之法如何?”感觉到李斯若有若无的防备,李御笑着问道,和这位名传千古的秦相打交道,必须投其所好,主动打开话题。

“七国之法,楚国之宽,秦国之严,。”整理好席案上的竹简。李斯答了一句。对于李御知道他的身份,李斯没有丝毫的惊奇,对方身为邯郸城的城尉,这点事都查不出,那就真的枉负盛名了。

听得出李斯话中的敷衍,李御却是没有放弃:“先生以为,何种律法为上?”

“乱世当用重典,自然秦法为上。”对于这个,李斯没有丝毫的犹豫。秦法的严竣虽让山东六国之民畏惧。然则严苛的秦法却让秦国境内的治安稳居六国之首,可以说是路不拾遗。更是让秦国百姓养成了遵从律法的习惯,因而秦军进退有据,战力雄冠诸国。而楚国宽松的律法是让诸国之民趋之若鹜,楚国的财富无与伦比,却也让楚**队的战力直线下降,原本称霸天下的楚国逐渐没落。

“秦法严苛,偶有小错便是刑罚加身,六国之士畏之如虎,先生为何以秦法为最?”再问了一句。李御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肯开口就好,他就不信自己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为底蕴的人忽悠不了对方。

“将军以为秦军战力如何?”没有回到李御的问话,李斯反倒反问一句。

“冠绝六国。”对秦军的战力,深有体会的李御毫不讳言。除非是他们赵国本土赵人组成的军团,不然任何一支同样数目的军队面对秦军时皆无胜算。

“秦国国势如何?”

“山东六国皆难以企及。”

“如此,秦法自然为上。”

“先生之言,御佩服。敢问先生。秦法是否适合我大赵?”发现自己被问了进去,李御对李斯的思绪很是佩服,不愧是未来的秦相,玩弄权术的牛人。

“天下之事。各有所适。秦法适于秦国,却不适赵国。”

“请先生赐教,。”

“秦法乃商君所创,得秦王渠梁倾力支持,历经百年,方有秦国如今之势。缘由其一便是秦法打破秦国老世族之利,得秦国之民倾力拥护,更是得关中之利,六国难以影响。赵国身处四战之地,若是换用秦法,必然国势动荡。将军以为,赵国如今之局,可经得起动荡?”

说起自己专研的领域,李斯也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雍城之战方歇,诸国觊觎赵国高都石涅之心不死,赵国若强行变法,只会招致亡国之祸。赵国若要变法,必要循序而进,得贵族支持,然不打破贵族之利,变法也不称之为变法。如申不害之流,不过一时之选而已……”

听着李斯的长篇大论,李御汗颜不已,他的心里还真有仿照秦法的念头,毕竟秦国可是统一六国的人选。经对方这么一说,李御发现自己有点太天真的,秦国能变法而创下一统**之机,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们赵国却根本行不通。

一旦变法触及到各大贵族的权益,李御用脚趾想想都知道,不管他有多大的权势,也会瞬间被推翻。有哪个贵族会支持别人来限制甚至瓜分他们本身的利益,除非是圣人,而当今之世可没有一个圣人。后世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夫子此时也不过被儒家推崇罢了,甚至儒家之中对孔夫子的异议并不在少数。

“斯方才莽撞,望将军见谅。”歇了一口气后,李斯才想起此地不是与人争辩的稷下学宫,对方也不是同研律法的士者,而是在赵国朝堂上有着莫大影响的将军。

“先生之言,御闻之如甘霖,岂敢有异。”李御笑着回了一礼,他对李斯的一些说法很是认同,只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李斯对律法的见识还未达到执掌秦国之时的高度,加之也不是秦国律法的修改者。很多东西都没有完善。

“两位先生想必已用完晚膳,斯这便为将军通禀。”看了看时辰,李斯径直走出了屋子。此时的他对赵国并没有真正的属意,和李御的交谈也不可能深入,他心中最理想的还是远在关中的秦国,。

跟在李斯的后面,李御走出屋子,见李斯走进主屋片刻便走了出来:“将军,两位先生有请。”

“有劳先生。”

踏进主屋,李御便见到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白发老者对案而坐,席案上摆放着一副弈棋。那位白发老者正举着一个白棋迟迟难以下手。

如此情形,李御不用猜都知道谁人何属,那白发老者必然是儒家名士荀况,而那位黑须黑发的中年男子便是五德终始说的创始者、阴阳家名士邹衍。如果情报没错的话,这邹衍的年纪比荀况还大三岁,看上去却如同中年男子一般,果然是养生有道,李御都是有些羡慕,心里盘算着怎么套点秘诀出来。

“老夫败了。”一番迟疑之后。白发老者放下了手中的棋子,投子认负。

“举棋不定。败亦常事,将军以为然否?”端起酒樽喝了一口,邹衍转头看着李御笑问一句。

“小子不通棋艺,不敢妄言。”在两位年龄加起来将近一百二的老人家面前,李御保持着十足的谦逊。

“不知将军此来,所为何事?”接过李斯递上的绢布擦了擦手,荀况端起酒樽喝了口美酒,淡问一声。

“御此次前来,一者想见见两位名传天下、令世人仰慕的先生。二者冒昧恳求荀先生出任我赵国太子傅。”面对两位大家,李御也不矫情,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已然有了对太子启起了陷害之心,李御便为太子启加一点码,有名享天下的荀况做太子傅,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做为太子师,李御其实不算是真正的老师。太子师和太子傅便像后世的代课教师和正式教师的区别,地位上不可同日而语。太子傅乃是全职教导太子品德学问的官员,必为上卿之爵,地位超然,。这也是李御身为一个武人。担任太子师而不被诸大臣强烈反对的缘由。

“哦,将军认为,老夫会同意尔之建议?”捋了一下长须,荀况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少年将军。

“御岂敢有此奢望,然御知晓,先生乃是赵人,自然乐见赵国强大。”没有什么长篇大论,李御的理由很简单,这年头的士者可是对故国都有着一个心结,没看到传唱后世的那位张良念念不忘韩国。

“老夫年事已高,恐要负将军厚意。”听到李御的理由,荀况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摇摇头叹了一声。

“荀氏一族受奸臣迫害,以致人脉凋零,而今唯剩一女娃,也不怪先生有此之念。然……”

李御正要说下去,却被激动的荀况猛然间打断:“我荀氏一族还有后人,望将军告知,那女娃何人?”

“那女娃如今生活安康,并无外人知晓。至于女娃之名,听闻名叫荀环,其父名为荀良。”早就预料到荀况的心情,李御淡笑着说了一句,这也是他此行的最大底牌。

先王赵何之时,荀氏一族受宦者令缪贤陷害,举族受戮,唯有在外游学的荀况逃过一劫。而后缪贤事发,赵王何却没有杀之,皆因为缪贤乃是时任上卿的蔺相如的举荐者,不过缪贤也被赵王何放逐乡野,老死不得归邯郸。

如此之仇,荀况自然对故国极为仇视,只是身为儒家名士,有着自己准则的荀况却不以私仇污蔑赵国,世人皆不知内情。即便荀况数十年不踏故国之地,世人也以为其是追求学术,包括他的弟子,皆未深究。

来此之前,李御便发动城卫府的能量查询荀氏后人,当年的荀氏一案可是大案,城卫府自然有记录在案。而李御的运气貌似不错,不过半日之间,城卫府便找到了当年荀氏一案的办案者,还从仅存的几位老者当中找到了一丝线索,其结果让李御感到惊愕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