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组团穿越到晚明 > 第一章 进京 一

组团穿越到晚明 第一章 进京 一

作者:滴水世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8:32:31 来源:蚂蚁文学

万历四十三年十月,两艘商船停靠在京杭大运河之畔的临清卫河码头,当先船头上站立两名青年男子,一名二十四五岁模样,一名十七八岁模样,码头上迎接的是一名身着武官服色的三十岁左右的卫所军官。

船工搭上船板,那名十七八岁的青年在前,二十四五岁青年在后,两人踏着船板走上岸。

那名武官走上前,伸手扶了一把前边的青年,待其站定,一揖到地,说道:“恩公,三年不见,真想死田某了。”

那青年一拱手,回了一礼,说道:“济民兄,别来无恙?”

武官回道:“恩公,千万不要这样称呼,叫我济民就行。”

那青年一摆手说道:“不可,咱们有过命的交情,岂能拘于俗礼?你年长于我,称你一声兄长是应该的。恩公二字以后休提,你叫我任之就好。”

那武官听青年如此一说,感激地说道:“恩公既然如此说,那我以后还是称呼你公子,你还是叫我名字,称我兄长我浑身不得劲。”

“行,那就这么办吧。”那青年说完,转身对那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说道:“大哥,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临清守御千户所千户田有良,字济民。”

又对那武官介绍道:“济民,这是我内兄申绍芳。”

那武官连忙上前见礼,也是一揖到地:“见过申大人。”

那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连忙回了一礼。

说到这里,读者诸君应该已经明白,那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就是王兴,字任之,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就是申绍芳,字自如,武官就是田有良,字济民。

王兴于四十一年春参加院试,有薛阎王暗助、王以宁照拂,得了院试第一名,也称为院首。今年八月参加乡试,又得了头名,又称为解元。

尽管王兴平时非常注意太老师身体,不断地让陈树给予调养,申时行还是没有逃脱历史宿命,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去世。神宗闻讯非常悲痛,诏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定“。

申用懋和申绍芳父子,申用嘉和申用功芊父子闻讯立即“丁忧”回籍,申用懋和申用嘉两兄弟自是要结庐守孝三年,申绍芳、申绍芊是“齐衰不杖期”,孝期一年,现已经出服。

王兴考取秀才功名以后,申时行可能觉得自己时日不多,力排众议,给王兴和申绍仪定了亲,又担忧如自己去世,申绍仪三年内不能结婚,于四十二年初给两人完婚。所以,申绍仪作为出嫁孙女,“齐衰三月”,也早已出服。

王兴对太老师的良苦用心自是非常感激,他原来是准备考取举人以后再向申府提亲,对于申时行的死,他早有心理准备。

他是这样算的,申时行四十二年去世,申用懋的孝期是三年,那么等申用懋过了孝期就是四十五年,那时再结婚,他十九岁,申绍仪十八岁,身体发育都刚刚好,按后世的习俗,其实就算早的了。

但在今世,盛行早婚,女子十四五岁结婚正好,再小一点结婚的都有。申绍仪如果等到十八岁再结婚,就算“大龄剩女”了。

申时行显然不愿意让孙女成为“大龄剩女”,当然看好王兴的前途是先决条件,这才有了让两人早日结婚的决定。

申绍仪的陪嫁丫头有四个,除了屏儿、画儿,沈氏又给了两个,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申绍仪给她们取名琴儿、棋儿。另外,申时行逝后,沈氏把秋韵也给了绍仪。

伺候申时行的丫头,按沈氏的意思,都配了外院的小子。但秋韵不知何故,死活不愿意,口口声声愿意伺候孙小姐一辈子。沈氏念她伺候老太爷有功,就遂了她的心愿。

……

王兴中举以后,终于还是接受了众乡邻的投献。有希图减轻租税投献土地的,也有希图免除徭役典身为奴的。这样一来,王家真正成了周家村除了申府以外最大的豪门了。

王兴一直不愿意接受投献,他认为,造成大明朝财政匮乏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土地兼并,其中土地投献就是土地兼并的开始。大明朝大厦将倾,没必要再伸手推上一把,所以按他原来的意思,不接受土地投献。

随着他的志向转变,对于投献的想法也转变了。大厦将倾就倾了吧,大不了再重建一个。他的治政理念,得到自己有了权力以后才能实施,如今要是当出头椽子,必然遭受士大夫阶层的嘲讽甚至打压,可别还没立定脚跟,就先被击倒在地,这可与他的志向不符。

……

上个月,申绍芳接到吏部行文,起复他为工部营缮司主事,正好王兴考中了举人,要去京城备考明年的会试,两人商量以后,决定偕同进京。

田有良自梁山平乱以后,升了百户,后来申用懋知道他是女婿所救之人,把他调出漕运总督衙门,到济宁卫担任百户,又几经照拂,不到三年时间,就升了千户。后来济宁卫撤销,改为临清卫,隶属临清守御千户所,他也就跟着来了临清驻扎。

升了千户以后,田有良觉得自己有点地位了,得取个字了,装也得装个文雅吧,于是写信给王兴,让他给取个字。按说,取字之人得是师长,但田有良不听那个,觉得王兴是自己的恩公,是自己尊敬之人,让他取字正合适。

王兴知道他的心思,况且他是现代的灵魂,对于这些本来就不是十分在乎,于是欣然答应。思考良久,觉得他名字是田有良,意思是地里有粮食,那就叫济民吧,有粮食还要周济百姓的意思。

于是,田有良就有了“济民”的字。

……

却说田有良和王兴、申绍芳见过礼以后,对王兴说道:“公子,既然到了临清,就住几天吧,这里挺繁华的,小吃也天下闻名,还有鏊头矶等景点,让夫人们都歇歇脚,如何?”

王兴看田有良语气诚恳,眼里露出希冀的目光,知道他是真心实意,遂看向申绍芳:“大哥,济民真诚相邀,要不就歇歇脚?扰他一天?”

申绍芳笑道:“任之,仪儿和你嫂子早就在船上呆腻了,住一两天也行,只是太过打扰田千户了。”

“申大人说哪里话?我求之不得呢。”田有良高兴地说道。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n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