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组团穿越到晚明 > 第六十八章 朱由校的危机

组团穿越到晚明 第六十八章 朱由校的危机

作者:滴水世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8:32:31 来源:蚂蚁文学

李自成在被王兴赶出陕西之后,得到喘息之机,在刘宗敏的建议下,迅速攻占了豫南重镇——南阳。

攻占了南阳之后,李自成先后接纳了河南籍举人李岩、牛金星和来自陕西的道士宋献策,这三人组成了他最基本的文臣班底。

李岩给李自成的建议是“均田免赋”,牛金星的建议则是“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而宋献策则长于阴谋,他建议“占地盘,设官守土”,并编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

宋献策逃出京城以后,回到陕西隐居,后来见风声松了,这才出来游历天下。在河南遇上牛金星以后,两人相谈甚欢,意气相投,决定趁天下大乱之机,择主而保。

李自成进入河南之后,宋献策想起师父的话,“见星则兴”已经灵验,而“见成则成”是不是应在李自成身上呢?

他把自己想去投李自成的想法一说,立即得到了牛金星的赞同。

牛金星也算是狠人,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变卖所得和宋献策投了李自成。

李自成听取了三人的建议并迅速组织实施,使农民军有了夺取天下的奋斗目标,而且他个人的威望得到了空前提升。

不得不说,这三个人提出的政治口号和军事主张,是非常正确的,是适应当下的形势的。宋献策提出的“占地盘,设官守土”的主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李自成想当流寇的思想。

只不过,他选择的地方不对。河南地处中州,是个四战之地,要想在这里发展壮大,是根本不可能的。

对于来自于陕西王兴的威胁,宋献策是非常忌惮的,如有可能,他是绝对不敢跟王兴对上的,原因就在于师父的那句“见兴则亡”的偈语。

不过,他觉得王兴虽然厉害,但毕竟是朝廷命官,朝廷不会容忍他割据一方的,时间一长,朝廷肯定会有动作。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才敢于出山辅佐李自成。不过,他给李自成定的策略是“立足河南,徐图北向”,意思是从河南往北发展,待形势有变,就取道山西、山东,直取京城。

他的建议得到牛金星和李岩的赞成,李自成大喜,立即封宋献策为大军师,随军参赞军务。

既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主张,那么大军的粮饷只有依靠劫掠,这样一来,河南之地的士绅土豪可倒了大霉了,李自成大军一过,基本就被屠戮干净,财产一抢而空。

……

张献忠等人进入山西以后,迅速攻占了河东地区,他们没有急于往北,而是从运城往东,打下晋城,又从晋城往南,进入河南,一直打下荥阳才算作罢。

此时李自成也以南阳为中心,攻占了驻马店、平顶山、许昌、开封,一路向北,与张献忠等人会师于荥阳。

至此,河南大部落入农民军之手。

与此同时,王进贤在山东也打得有声有色,他在于弘志的协助下,以沂蒙山区为根据地,先后攻占兖州、新泰、泗水、费县,兵锋直指枣庄。

努尔哈赤于天启四年先后灭了叶赫、攻占了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将国都迁至沈阳。辽东经略使袁崇焕据坚城而守,并于天启五年夏,在宁远城下击溃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在回军途中,身患毒疽,不久病死。

皇台吉在与诸兄弟的汗位之争中取得胜利,于天启五年七月继承汗位,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并在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皇台吉称帝后,很快就征服了蒙古。后方稳固了,皇台吉野心膨胀,开始琢磨进军关内,谋夺大明的花花江山了。

……

天启六年春。

大明皇宫乾清宫内,天启帝正在召见朱纯臣、张惟贤、顾秉谦、魏广微、崔呈秀等文武大臣,而魏忠贤、王体乾则伺候在侧。

屋漏偏逢连阴雨,关外的事情就已经让天启帝头痛不已,结果中原又大乱,眼看花花江山被清军一步步蚕食,始于陕西、山东的民乱又如火如荼,难以扑灭,他再也无心研究他的木工事业,开始专心于政务。

天启帝已经非常后悔当初得罪王兴的决定了,他现在已经看明白,自己的老师王兴才是真正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而魏忠贤不过是一个阉寺,不识字,无能力,只不过会玩弄权术而已。

当初觉得王兴没有多少能耐,原来那是藏拙啊。现在你看,不但数月间就敉平了陕西的叛乱,还迅速恢复了陕西的民生,如今川陕之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最令人佩服的是,王兴兴修水利,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问题,天再是大旱,陕西自去年以来,也能实现粮食大丰收。

陕西的粮食丰收,使纵横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垂涎欲滴,数次想进入陕西抢掠,可王兴早有防备,无论是从武关、潼关还是龙门渡,只要你敢来,我就敢消灭,而且,凡参加攻打陕西的军队,绝对让你全军覆灭。

碰了几回硬钉子,农民军再也不敢西向,转而继续在贫瘠之地抢掠、肆虐。

“诸位爱卿,如今建奴改国号,改族名,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且兵锋甚盛,而辽东诸军兵饷已缺三月,袁爱卿上奏折,言道若不及时拨付,恐有兵变之虞。河南巡抚孙传庭也上奏折,言官军缺饷无粮,兵无战心,士气低落,难以抵挡闯贼攻势。诸位爱卿,为今之计当如何之?”朱由校问道。

“皇上,臣以为,为今之计,除了在江南之地增税外,别无良策。”皇上见问,顾秉谦作为首辅,自然是第一个回话。

崔呈秀不屑地看了看顾秉谦,说道:“顾大人,江南的税赋已经收到天启八年,寅吃卯粮已经吃了三年,难道你想让江南也乱吗?”

“崔大人,我大明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财力不足,不加税,不寅吃卯粮,你说怎么解决?火烧眉毛顾眼前,现在寅吃卯粮,等朝廷解决了匪患平定下来,再给江南免税就是了。好话人人会说,可你有办法吗?”顾秉谦反驳道。

“自然是有办法。”崔呈秀答道。

“什么办法?”魏广微问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