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组团穿越到晚明 > 第十八章 温润君子

组团穿越到晚明 第十八章 温润君子

作者:滴水世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8:32:31 来源:蚂蚁文学

革弊鼎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次大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思想的大冲击。没有统一的思想,事情做起来就难百倍。

所以,王兴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冲击直至改变现有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

王兴创办书院的目的,不但有为以后行政提供人才的想法,还有进行思想大辩论,进行思想革新的考虑。

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山长人选,那就是徐光启的老师焦竑。

焦竑与“泰州学派”创始人李贽是最为亲密的好友,他们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泰州学派”是王阳明的“心学”的分支,所倡导的思想有其先进性,与王兴治政理念相契合之处甚多。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冲击一下孔孟之道,一定会带来激烈的思想碰撞,想必焦竑对此也会乐意。

况且,焦竑本人才名早著,著书与藏书甚丰,能镇得住。

所以,王兴在安顿好之后,第一时间就给焦竑写了一封信,盛邀其担任即将成立的芙蓉书院的名誉山长一职。

至于山长实职,王兴是不打算让的,毕竟将来这些学生可是自己施政的中坚力量,挂着山长的名和不挂山长的名那是区别很大的。就像后世的蒋介石,就因为担任了黄浦军校校长一职,学生虽有少部分投奔共产党,但大部分都成了军界政界要人,造就了一支非常庞大的政治力量。

以后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称呼自己为“校长”,王兴想想就美得不行。

王兴到了西安,事业重心自然也要向西安转移。徐光启的科研所,孙承宗的新华报社,以及洪大宝、洪二宝的吴山秘密研究基地都要迁到西安来。

徐光启已在路上,而孙承宗不愿意放弃《新华报》在京城的市场,跟王兴商量,打算抽调部分技工和编辑跟他一块来西安,而京城这一块另找一个总编,王兴同意了他的提议。

前两天,孙承宗来信,说王兴的岳父大人听说孙承宗有意把京城总编一职让出来,非要辞去官职担任这个职位不可,孙承宗已经答应了,说带他几天,让他熟悉熟悉业务,自己就带人来西安。

王兴看着这封信,感到有些蛋疼:自己这老岳父也太不靠谱了吧,先还说办学堂呢,现在又看上报社总编一职了,多大年纪了,能不能有个定性呢?报社总编的职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我儿子你外孙的教育问道怎么办?

不过,他当总编王兴倒是放心,文才比不上孙承宗,但当个总编还是绰绰有余的,再者说,报纸这个舆论工具的重要性,王兴当然是非常清楚的,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好。

嘿嘿,自己不同意也不行啊,岳父兼老师,王兴可没有胆子去惹他老人家不高兴,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至于王家要来开酒楼,以及杨素云要开洗涤用品店,办印书坊等事,王兴全权交给杨素云去处理,他才不操心呢。好在西安早就建了新华书店,掌柜的姓于,叫于燕生,是西安本地人,有他帮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王兴嘱咐素云,任何买卖都可以干,就是不能开粮店。

杨素云不知道王兴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必有深意,自然无不遵从。

……

刘招孙要去四川赴任,王兴在他临行前跟他好好谈了谈,重点是让他到四川后整顿旧军队,招蓦并编练新军,王兴给了他五千新军的编制。

另外,王兴还写了一封信给老师王以宁,让刘招孙带去,将自己的治政思路大体谈了谈,请老师斟酌,说等西安形势安稳了,再去四川拜望老师。

“督帅,我义父的事还望您多费心,如果我义父无事,我想请他去四川帮我,要知道他在四川的威望很高。”刘招孙记下了王兴的话,最后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刘綎回京后,遭到了御史的弹劾,说他临机失断,丧师辱国,应明正典刑。

尽管王兴上折子为他辩白,说他是执行杨镐的命令,本人并无大的过错,而且自己也已惩戒。但皇帝还是将他下了狱,据王兴猜测,可能是恼恨刘綎关键时刻没有听自己的命令吧。

“行,这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我会设法的。”王兴答应了。

刘招孙放了心,他觉得督帅只要答应,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刘招孙走了,田有良开始着手整顿各卫所旧军,魏浣初则开始接手西安府的政务,杨素云带着翠儿跟于燕生找店铺、给印书坊找房子。

招募新军的事由洪承畴、洪林在忙活,王兴把潘金、潘树、潘七、潘九、曹文诏都派了出去,反正自己有无影暗中护卫,田有良还派了一百名士兵充当自己的亲兵,安全问题应该是无虞。

后院的管家交给柳玉娘,而前院的管家,暂时交由周至负责。

自己的亲随,变成了潘老三。

……

王兴的到来,在西安的官场和上层社会形成了很大动静,凡西安有头有脸的人物,无不注视着这位总督大人的一举一动。

王兴在芙蓉苑跟李楠和吴牲的闲聊,也被人准确的解读了,这个人就是黄景章。

黄景章回到府里,他的好友李中行早就等着了。

黄景章和李中行都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有同年之谊,李中行曾经在湖广任知县,因贪腐被革职,回到西安老家。

“风文,见到王督帅了?”李中行问道。风文是黄景章的字。

“见到了。”黄景章答道。

“观感如何?”李中行又问。

“温润君子,平易近人,胸有丘壑,卓识不凡。”

“哦?风文,你的评价这么高?”

“不高。王督帅年不过二十,骤登高位,一般来讲都会有些盛气凌人,可他不,总是温昫有加,言谈举止从容不迫,越是这样,越是给人一种一切都在掌控中的自信。他没有谈及政务,但今天说了一件事,我觉得算是露了一点端倪,你们以后可要当心些,别触他的霉头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