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一凡人 > 第八章 鸟**换炮

明末一凡人 第八章 鸟**换炮

作者:千里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1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杨云在出摊的大柳树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着:

感谢各位新老客官对杨氏酸梅汤的支持和厚,小生杨云在此叩首。本店自即日起,歇业三日,以备扩大之需。待整饬完毕,小生杨云恭候各位大驾光临。望见谅。

小生杨云再三顿首。

崇祯九年六月初九日

贴罢告示,杨云的扩大计划就开始实施了。在风义山的帮助下,请了各色工匠,在柳树下搭起了一座占地约半亩的芦棚,以做汤之所。

虽是芦棚,却不显寒酸,十二根雕花九龙柱撑起棚顶,地面一色三尺见方青石铺就,十六副楠木桌椅错落摆放……野趣中透着雅致,古朴却又显匠心。

芦棚四面无墙,大柳树的枝条垂下来,随风轻摆,间或有鸟叫虫鸣,意趣盎然。再看门口,左右各有一面旗帘迎风招展,两面旗帘之间挂着一块鎏金大匾,上书:杨记酸梅汤。虽然不是名家手笔,却也古朴劲拙。棚后砌有三座老虎大灶,上架人宽大锅。

看罢这一切,杨云很是满意。特别是砌了灶架了锅,酸梅汤随熬随,不用担心不够了,也免去每日装车卸车之苦。

一切准备妥当,又雇了六位伙计,二人熬汤,四人招呼客人。

六月十四日,是重新开业的日子。吉时一到,杨云亲手揭下牌匾上的红绸,风义山点燃一挂万字头鞭炮,门前吹鼓手敲锣打鼓,乐声响起,一派喜庆吉祥。

柳依然自来到京城后,就足户不出,每日身着重孝,纪念亡父,今天也改穿了绿衫红裙,前来观礼。看着昔日的“流贼”――杨大哥,短短一个多月就在京城事业有成,心头无限欢喜,很是为他高兴。

不过杨云现在心思可不在她身上,他正忙着迎来送往前来光顾的客人,一位白须老者正拱着手对他说道:“杨公子,恭喜恭喜!如今真是今非昔比啊!”

杨云赶紧露出笑脸,作揖还礼道:“林老伯,这一切也有您老的一份功劳,真要谢谢你那日帮我画的广告啊!”

老头捋着胡须笑着说:“好说好说,杨公子自创招贴画以招徕顾客,算是开创了画界先河,老夫也算沾你的光,得以重执画笔,每日落得几文酒钱。”

原来此人正是给杨云画画的宫廷画师。自从杨云在明朝的京城贴出第一份广告海报后,杨氏酸梅汤声名鹊起。众多商家亲眼目睹广告的神奇效果,纷纷效仿,请林画师为他们的产品画广告画,京城一时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广告海报。林画师的艺术生命也因此重获新生,每日不必再为酒资发愁。不过大家对广告的新鲜劲已经过去,广告效果能不能达到杨云第一次的效果还有待考证。

除了杨云和新雇的伙计,风义山一家人也在店内帮忙,大家都是喜气洋洋,满脸含笑。风义山的女儿出阁后嫁给了京城商会会长王长顺的公子为妻,今天会长也带着商会的一干人前来道贺,为杨云长脸不少。

不出杨云所料,装修后重新开业的杨氏酸梅汤生意爆红。以前多是些平头百姓前来喝汤,其他公子老爷是不屑喝这种地摊饮料的。如今整饬一新,档次也上去了,各路达官贵人,**名士也开始来此品汤赏景,为芦棚增色不少。

几日后,生意渐渐稳定下来。因为雇了店伙,杨云就不用每日事必躬亲,时不时来店里打下招呼就行了。如此一来,时间也多了起来,每日自是吃茶饮酒,结交朋友,逐渐变得养尊处优起来。又在鼓楼附近置了一套宅子,选了一个吉日良辰,搬入新宅,如今是俨然一副志得意满的富家翁模样。

一日,杨云正在店里算账。忽见白公子摇着纸扇,踱着方步走进店里来。话说这白公子可是京城数一数二的人物,家里老爷子在京城做了几任京官,少不了欺上瞒下,百般敛财,置得好大一爿产业。到了白公子这一辈,家资百万,自然就丧失了进取心,更是无心功名,每日只是喝酒狎**,吟诗作对,哪有新鲜玩意哪就有他。杨云在酒局见过他几面,却没有搭上话。

看到白公子进来,杨云赶紧放下账本过去招呼。王公子摇着扇子,在棚里转了一圈,点点头说:“不错不错。”

杨云招呼他坐下,恭敬的说:“难得白公子光临,小店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白公子摇着扇子,“好说好说,阁下想必就是杨云杨掌柜。”

“正是在下。”

白公子收起扇子,环顾四周,“杨掌柜好手段,你这店倒是很有几分野趣,不错不错。”

杨云陪着笑说道:“白公子谬赞了,也就是混口饭吃,哪入得了白公子的法眼。”

“杨掌柜也不用太自谦了,你这酸梅汤我也尝过,味道很是不俗。只是你这店名――杨氏酸梅汤,略微有些俗气,若是能文雅一些更佳。”白公子矜持地说。

杨云心中不以为然,又不愿得罪他,只得说:“愿听白公子高见。”

白公子摇着扇子沉吟了一会,“这芦棚外柳枝轻垂,清风拂面,你又姓杨。有柳有风有杨,合起来就是杨柳风,你这店名不如改为杨柳风,杨掌柜觉得如何?”

杨云一听,果然觉得妙不可言,不得不佩服白公子还真有几分歪才。

杨柳风三个字不仅风雅,而且还暗合了杨云,柳依然,风义山三个人的姓氏。对柳依然和风义山,杨云很有感情的。柳依然自然不用说,而对风义山的则是感激之情,他这个店,从计划到开业,每一步都是仰仗风大伯费心出力,可以说是他的命中贵人。将店命名为杨柳风三个字,杨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准备明日就定制新牌匾。

两人正说话间,门外进来一个人,拱着手说:“白兄,久等了,久等了。”

白公子笑着说:“刘公子,你又跑哪儿去吃酒去了,累我好等。”

被称作刘公子的人作着揖说:“对不住了,刚才路过城隍庙,有一家铺子开业,敲锣打鼓,舞龙斗狮的,好不热闹,于是看了一会热闹,让白兄久等了,罪过罪过。”

刘公子看到身旁的杨云,接着对他说道:“杨掌柜,城隍庙开业的可是你的分号?我看和你这一样的芦棚,一样的九龙柱,一样的楠木桌椅。”

杨云赶紧摆了摆手,“不是不是,小店就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就奇怪了,那店里不仅装潢和贵店一样,连的东西也一样是酸梅汤。看来你这店的里的生意要被分走一半了。”刘公子惋惜地说。

杨云听到这里才明白,一定是有人看他的酸梅汤生意火爆,于是模仿他在城隍庙开了间一模一样的店铺。

现代中国人模仿,没想到明朝的人也是如此。不过他并不担心,熬制酸梅汤的配方从未外泄,每天熬汤都是他亲自配料,下料,就连几个店伙也不知道配方。城隍庙新开的那家就算模仿了我的店,也模仿不了我的汤。

杨云淡然的说道:“刘公子,他做他的生意,我做我的生意,这世上的银子哪有一个人赚完的,只能顺其自然了。”

白刘两人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说道:“杨掌柜果然是超脱之人,这份豁达让我等实在佩服。”

三人又随意聊了几句,白刘二人作揖告辞,不知道又去哪喝酒**去了。

听了白公子的建议,杨云第二天就将门头上杨氏酸梅汤的牌匾换成了杨柳风三字,如此一来,果然显得风雅了许多,众人齐口皆言此名甚好,客人还未进门就已觉清风拂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