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397 交代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397 交代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登基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

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以免到时顾此失彼。

首先第一点,一旦等我登基后,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

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

但这样一来,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

我仔细想了一下,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

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然后每五年一换。

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

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宁志远说完,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

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父亲这个想法我同意,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顶替他们的位置。

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

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

“老李和老萧二人,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各赐国公府一座。

至于其他西北大将,也各有赏赐,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我们宁家不是卸磨杀驴的小人,他们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如今宁家得登大宝,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

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

这时,池非忽然问:“岳父,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您有何打算?”

宁志远笑道:“好问题,你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

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

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

换句话说,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

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拱卫京师。

另外二十多万人,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

你们应该知道,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

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战力低下,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

我要趁此机会,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

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

即每隔几年时间,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

当然,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

在上战场之前,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

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

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

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

“好一个地方轮换制,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算无遗策,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

“臭小子,不用拍老子马屁。”宁志远笑骂。

说是这样说,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

“爹,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宁雅枫好奇地问道。

“老章乃治国之才,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

但现在我才刚登基,还不宜马上组阁,此事稍后再说。

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去,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已经扫荡一空,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官员奇缺。

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逐渐填补这个缺口。

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由他来做这件事最合适不过。

不管是老李、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

“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宁雅枫有些惊讶地问。

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新京也是国都,但它只能作陪都,不能作正都。

大宁的国都,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

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但如今大局已定,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

阿真,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

池非想了一下才说:“小婿记得,分别是‘放权’、‘不争’、‘固军’这三条铁律。”

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宁志远淡然道:“除了这三条铁律外,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

之所以那时不告诉你,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

而这条铁律,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

这条铁律名为‘蛰伏’,其核心用意是:以西北为根,积累民望,缓而养兵,以防万一。”

听到最后这句话,宁雅柏、宁雅枫、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

宁志远接着说:“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卸磨杀驴。

而我宁家贵为国公,战功彪炳,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

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想除之而后快。

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宁氏先祖才定下了‘放权’、‘不争’、‘固军’这三条铁律,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

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只要刀在别人手里,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

为此,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蛰伏’,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

我宁家世代镇守西北上百年,这不仅是魏武帝时期的命令,也是我宁家努力争取的结果。

对于朝廷诸位王公大臣来说,西北虽地域宽广,然气候恶劣、土地荒芜,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苦寒之地。

再加上那里又是经常与胡人开战的边关前线,危险至极,因此谁也看不上西北,更不愿到那里去任职。

然而对于我宁家来说,西北虽然又穷又苦,但却是一块极为难得的练兵宝地。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虽难听,但却是话糙理不糙。

像江南这种风调雨顺、生活安逸的地区,根本养不出能打能拼的兵将,最多只能养出一些只会靠人多势众吓唬一下老百姓的废物而已。

从古至今,真正骁勇善战的精兵强将,几乎都是从那种生活艰难的苦寒之地,从一场场尸山血河中拼杀出来的。

而西北这种几乎长年跟胡人打仗的边陲之地,无疑正是这样的练兵宝地。

因此我宁氏先祖才定下这条秘密铁律,让宁家子孙世代镇守西北,好好经营、累积人望,并借机练兵养将。

虽然我宁家不会像其他蠢人一样死抓兵权不放,但只要我宁家在西北军中和民间的人望不绝,就算有朝一日赵家真想对我宁家动手,凭借我宁家在西北军民当中的深厚人望,只要振臂一呼,肯追随我们的西北军民一定大有人在。

一旦得到西北军民的大力拥护,我们宁家就相当于强军在手,试问除了胡人以外,天下还有谁可匹敌?”

池非三人听完后,不禁心潮澎湃。

没想到宁家第一代镇国公如此深谋远虑,连百年之后的事也已经想得无比透沏,甚至还为子孙后代做好了各种准备。

这样的聪明人,确实可以称为智者。

“爹,你说的这些跟定都北方又有什么关系?”过了一会,性子较急的宁雅枫忍不住追问道。

宁志远瞪了他一眼,“你急什么,我还没说完呢。

虽说自从全面推广土豆种植后,西北的日子已经好过了许多。

但那里毕竟是与关外胡人接壤之地,日后就算没有大战,也肯定小战不断。

再加上气候干旱、天灾连连,总体而言还是一块生活艰难的苦寒之地。

那里依旧是极好的练兵之处,因此我们宁家不能离得太远,要将其纳入随时可以掌握之中才行。

而且有道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既然西北乃至整个北方是胡人最容易入侵的地区,那我们宁家更应该定都北境,奋力死守。

岂能学历史上那些贪生怕死的亡国昏君一样,整天待在远离战事的繁华之地终日忙于享乐、醉生梦死。”

“岳父,您是否想将国都迁回原来的京城?”

“没错,我就是这样打算的。

原京城的位置是魏太祖精心挑选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再加上那里不管是皇宫还是城墙都完好无损,省掉了重新建都的麻烦。

没有比那里更好的地方了,所以我决定以原京城为国都大举回迁,并以金陵府为陪都,遥相呼应。”

“爹,既然您都已经决定以原京城为国都了,何必再搞什么陪都这么麻烦。”

“你懂什么,此乃权谋之术。

陪都名义上是作为国都的备都,但对于帝皇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作为安置那些碍眼官员的养老之处。”

“这是什么意思?”

“我举个较为显浅的例子,假如有一个官员很会做表面功夫,但为人太过油滑总想着两头不得罪人,惯于和稀泥。

这样的人或许人缘不错,但肯定办不好差事,也不是个能办大事的人。

但这种人往往极会钻营,善于溜须拍马左右逢源,在官场上可能比那些埋头干实事的官员升得更快,甚至有机会坐上高位。

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由于他既没有犯错又在朝中有一定的声望,做皇帝的还真不好直接办他。

假如将他外放的话,又不一定有合适的官职给他外放。

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升暗降。

表面上升他的官,然后把他直接送到陪都那边去养老,让他再也回不来。

这样不仅搞走了一个尸餐素位的官员,皇帝也不会落下什么坏名声,这就是设立陪都的好处,懂了吗?”

宁雅枫恍然道:“原来是这样,看来这陪都还是有点用处的。”

宁志远冷哼道:“对于一些性子软弱的皇帝来说,陪都还是在外族入侵时,偏安一隅的好去处。

但我们宁家绝不能出这种亡国之君,以后你们的孩子到一定年纪后,全就要到边关参军从戎,绝不能当那种只会玩乐享受的纨绔子弟。

我会将把此事立为祖训,至于以后能不能让宁氏子孙代代遵从,那就要看你们了。”

“请爹您放心,我一定对崽子们严加管教,绝不让他们乱来。”宁雅枫拍着胸脯道。

宁雅柏虽然没有出声,但也已经用眼神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宁志远却叹了口气道:“人命有数,就算是你们,可以管的也不过是三代而已。

以后宁家会怎么样,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不说这些了,咱们还是说回正事。

等我正式登基后,就会立刻颁布迁都令,估计最快也要一年后才能完成整个迁都过程。

在此期间,江南这边的军务和政务,我想暂时交给你们三个来管理,这对于你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历练。

阿柏,到时你和阿真两人坐镇陪都主持大局,阿枫你就负责整顿江南各地卫所。

就按我之前说的那样,你要先让我们的人马进驻并执掌各地卫所,然后再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务必要把所有地方卫所的兵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

我会把一部分幕僚和军中将领留给你们三人,让他们来协助你们做事。

你们几个有没有问题?”

宁雅枫和池非没有出声,只是一起看向身为兄长的宁雅柏,等他表态。

宁雅柏与他们对视了一下,然后一脸坚定地说:“请父亲放心,我们兄弟三个一定会好好完成此事的。”

宁志远欣慰道:“好,那就交给你们了。

假如还有不死心的江南豪族想要在背后搞风搞雨的话,你们大可先斩后奏,不必对他们客气。

我们宁家有强军在手,根本不用看这些人的眼色。

总之你们放手去做就是了,万事有我顶着。”

“是,父亲(岳父)。”三人齐声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