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391 税赋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391 税赋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西北军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足有近十万人马驻防的宛州城这个消息彻底传开后,让众多持观望态度的江南世族都为之震惊不已。

他们震惊的不止是西北军的强悍,还有镇国公宁志远的杀伐果断。

面对全是汉人军队以及平民驻守的宛州城,这位西北大将军却说打就打,毫不手软。

如此凶悍果断的脾性,让一众江南世家大族都感到胆寒。

几天后,一个再加劲爆的消息又传来了。

淮南地区势力最大的商、钟、段、米四大家族,被镇国公兼监国大臣宁志远以谋反串连的罪名关进了大牢。

紧接着两天后,商、钟、段、米四家家主以及原宛州指挥使田益光等高级军官经当地官府审判后,被当众处斩,其家人全部贬为军户,家产也被一并没收。

就这样,这四个盘据淮南多年、历经数代的四大家族,就此败落、家破人亡。

消息传开后,更是让一众江南大族心惊胆战、人人自危。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这已经是宁家手下留情了。

真按宁志远的脾性,对于这种企图起兵造反的家族,他一向是奉行斩草除根政策的。

不仅是本家,就连整个家族也要一并铲除才肯罢休。

当年宁家在东北整治地方豪强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凡是敢动用私兵对抗西北军的家族,一律灭族了事。

这回宁志远之所以手下留情没有将四大家族全部灭族,其实是小女婿池非劝住了他。

池非其中一个身份就是个情报头子,而江南这块地方更是他派去探子最多的地方。

因此他很清楚,在油水充足的江南地区,世家豪强的数量远比东北那边要多得多。

而且许多大家族通过子女联姻、合伙做生意等方式相互串连勾结在一起,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

假如还像以前一样将犯事的世家直接灭族的话,很可能会逼着这些江南大族真的联合起来一起在背地里造反。

所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虽然西北军在正面战场上战无不胜,但对于这些来自于江南各族的种种阴谋诡计,有时还是防不胜防的。

至于说要把这些世家大族全部杀光,那更不可能。这事当年一代枭雄曹操就曾做过,结果发现根本就行不通,而且后患无穷。

因此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要搞连坐这一套,只对本家动手,尽量不要牵连到整个家族。

就连在处置本家的具体做法上,也要尽量采取只追究原凶,不祸及家人的做法比较稳妥。

也就是说,只把有份参与事件的人问罪,该斩的就斩,不必留情。

至于犯人的家属如何处理方面,池非极度不赞成将犯人妻女没入官妓,其余男丁流放千里的做法。

这种处置办法不仅极不人道,而且容易滋生后患。

万一流放的人在半路逃走的话,或许很多年后就会出现像颜北清这样一心想要报仇而不择手段的人重新回来搞风搞雨。

为了防止犯人家属心生报复,最好的办法是将犯人家属全部贬为军户。

大魏的军户全是些被判有罪的犯人家属,他们被判充军后就成了军户,五代后方可转为平民。

这些军户本质来说就是军中的农奴,他们要负责给军队耕作田地,提供军粮。

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加入军队成为士兵,只要连续三代都在军中效力,就可以提前变为平民。因此还是会有不少军户的孩子选择当兵这条路。

同样道理,将犯事本家的家属贬为军户,就能让他们在军队的监视下贡献劳力,带罪立功。

假如经过五代人以后,这家人还想要为当年犯事的曾曾曾祖父报仇的话,那也算是万中无一的奇人了。

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就算是为了家里的子孙后代着想,也不希望他们再继续走报仇雪恨这条绝路。

这种将犯人家属贬为军户的做法远比将犯人妻女没入官妓、男丁流放千里的传统做法要好得多,而且还能为军队增加劳动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宁志远听完小女婿的建议后,觉得颇有道理,这才手下留情,只追究商、钟、段、米四大家族的本家主犯,没有把整个家族一并灭族。

但即使是这样,宁志远的雷霆手段还是让一众江南世家大族感到惊恐不已。

对于这位西北大将军的脾性,他们总算是初见端倪了。

而在淮南这边,刚刚才处置完商、钟、段、米四大家族的宁志远,可谓是春风得意、喜笑颜开。

不愧是淮南地区最为有钱有势的四大家族,这回从他们家中抄出的财物和存粮,其数量比他预想的还要多出许多。

这一下,身为土匪头子的宁志远可算是宰到了四头大肥羊,一连几天心情都好得不得了,见谁都是笑。

宁志远从来就不是一个小气的将领,深知赏罚分明的道理。

就跟当年在东北整治地方豪强一样,他按官位等级给每个下属将领分发了数额不一的财物作为奖励,就连普通士兵也一口气加了两个月的军饷,一副人人有份的架势。

这一下,更是让全军将士欢欣鼓舞、喜气洋洋,个个都恨不得再遇到几头这样的肥羊。

池非分到的那份是数量最多、最为值钱的上等货色。

不说别的,光是每颗都有拇指大小、通体浑圆的南海珍珠所串成的项链就有十几串之多。几乎每一串卖出去都能换到一幢三、四进的房子,其价值可想而知。

其他金银珠宝就更不用说了,几乎要用麻袋来装。

看到如此丰厚的战利品,池非不禁再度感概,果然在古代社会没什么比打仗更能捞钱的行当了。

另外这几大世家豪族的身家之厚,也让他对江南的富饶程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打完仗分完赃,接下来就该干正事了。

在整治完四大家族后,宁志远开始对整个淮南地区进行了重新丈量土地和清查隐户的大清查运动。

就连负责丈量的官员和人员,也是从西北和东北带过来的人,一概不用本地人,以免相互勾结。

西北军只认田契和地契,而且还是要在官府那里备过案的契约才行,否则一律无效。

在十几万西北大军的武力威压下,剩下的那些世家豪强不敢再作妖,只能捏着鼻子乖乖配合清查。

结果这一查,果然查出了大量被世家豪强所侵占的国有土地以及逃税的田产,还有大量被当成农奴不用交人头税的隐户。

其数量之大,比东北那边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查出来的被侵占土地和隐户,宁志远并没有完全按照东北的做法全部让农民认领,而是把田地分成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三种。

上等田和中等田收归国有,只把下等田拿出来让当地农民认领。

这是早在出征前,章文轩所提出的建议。

按照章文轩的意思,江南的田地土质肥沃,就算是下等田,换到东北那边也称得上是中等田,要是在西北那种土质贫瘠的地区更是实打实的上等田。

因此宁家完全可以把上等田和中等田收归国有,然后把这些田地租出去给无田无产的佃农耕种,作为国库收入的一种来源。另外还可以拿部分国有田地作为以后封赏有功之臣的奖励。

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操作,其目的是让皇家变成拥有最多上等田和中等田的超级大地主,使国库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宁志远觉得章文轩的建议颇有道理,于是这回就按他的法子来做。

把从商、钟、段、米四大家族那里没收的田产,以及从各个世家豪强那里查抄出来的被侵占土地中的上等田和中等田收归国有,然后让那些卖身为奴的大量隐户来耕种这些良田。

这些良田的田赋暂时每年只收三成,其余归佃农所有。

而且给这些卖身为奴的隐户恢复身份,让他们重新做回良民。

剩下的下等田就拿出来让当地农民认领,并规定只要认领者耕满五年,并且每年交足五成田赋,就可以把这些公田变成私人田产,允许自由买卖。

另外宁志远仗着自己兜里有大把“不义之财”,直接在当地发了一榜公告,明令从今日开始,整个淮南地区所有农民免税免赋一年。若有官员敢抗令不遵者,严惩不贷。

这两项政策一出,尤其是免税免赋一年这一条,顿时在当地百姓当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难道这宁家真的如此大方,不仅把这么多田地拿出来救济穷人,还肯免税一年?

几天以后,随着有越来越多大胆的农民认领了这些田赋高达五成的公田,以及免税政策的全面推行,原本半信半疑的百姓终于开始慢慢相信这是真的。

百姓们感到无比惊喜,纷纷奔走相告。

而颁布了这两项政令的宁家,也迅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称赞,在当地民间的名声可谓是一日千丈。

越来越多百姓由衷地对宁家充满了感激,因为这免税一年的政策,使许多原本因为瘟疫和战乱而艰难度日的人家总算是可以稍稍喘口气了,不至于活活饿死。

趁着百姓开始改观的当口,宁志远还趁热打铁地让部分西北军士兵去帮流离失所的百姓重建家园,又或者是去四处巡逻维护当地治安,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由于之前的两项利民政策,再加上西北军士兵秋毫无犯的严明军纪。

一时间,原本对西北军充满了恐惧的淮南百姓,迅速变成了坚定的拥护者。

甚至这时候谁敢说宁家和西北军的坏话,都很可能会遭到众人的围而攻之。

实际上,刚刚才经历过瘟疫和战乱的大多数江南百姓,连养活自己一家都难,更不要说再交来年的赋税了。

宁志远、章文轩、池非等人自然也清楚这点,因此宁家很早就已经定下了要对江南全境的百姓实行免税一年的政策,来让他们恢复元气。

而宁志远只在淮南地区实行免税政策,而不是在江南各省全面推行这项政策,是有深层目的的。

按小女婿池非的说法,这是为了把西北军打造成解放者的形象。

也就是说,只要西北军去到哪里,那里的百姓就能享受到免税一年的优惠福利。

当消息传开后,其他地方深受重税所苦的百姓自然会翘首以盼西北军的到来,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又惧又怕。

既然早就已经决定对江南各省实行免税一年政策来恢复元气,那就干脆以此作招牌,在各地民间为宁家和西北军刷好感度。

这是收买人心最好的办法,远比广发安民告示要有用得多,于是这才有了如今的淮南地区免税政令。

这公田认领政策以及免税令一出,淮南地区的平民百姓自然是交口称赞、拍手叫好。

相比于百姓们的欢天喜地,那些世家豪强们却是叫苦连天、哀嚎不止。

因为宁家不仅要收回被侵占的国有土地,还要他们作出相应的赔偿。

被侵占或逃税的每一亩地,都要以上等水田的收成为标准,赔偿足足三年的粮食产出,少一斤都不行,而且只收粮食不收银子。

这项赔偿令,彻底把一众世家豪强给炸了窝。

这宁家实在是太狠了。

假如真要按这样算的话,那岂不是要把他们家的存粮给掏掉一大半?

而且如今江南各地正值饥荒,粮食远比银子金贵,这不就相当于挖他们的祖坟?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宁家既然不仁,那就别怪我们不义。

一时间,原本还在观望当中的江南各地世家豪强终于忍无可忍,纷纷联合起来要跟宁家硬缸到底,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条件。

很快,江南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私人武装,少的几千到上万人,多的甚至高达七八万人,全是各大家族所豢养的私兵联合在一起的地方人马。

这些私人武装举着各种各样的旗子控制当地官府、占领县城,摆出一副假若宁家不肯修改政令,将和西北军死战到底的架势。

整个江南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多万人马。

这就是为什么安国公谢明顺会忌惮江南世族的原因所在,他怕的就是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起造反。

而宁家呢?

面对各地不断涌现的私人武装组织,宁志远却大手一挥,给全军下了一个军令:凡是抗令不遵者,杀无赦!

于是,由宁志远亲自率领的东线大军,以及萧志坚所率领的西线大军,两路大军从两个方向一路横扫过去。

一旦遇到敢抗令不遵的县城,就会二话不说直接派兵攻城。

在落地炮、火枪这些强大火器的加持下,原本就骁勇善战的西北军更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大军所到之处,这些由世家私兵组成的私人武装死伤无数、哀鸿遍野。

仅仅一个月不到,就有将近一半的江南大族被西北军给收拾干净。

凡是有份参与叛乱的世家大族,全都被西北军给抄家处斩、全家贬为军户。

这一战,直接让几百个历经数代、经久不衰的大家族就此败落、泯然于众。

包括他们所豢养的私兵以及民夫在内,涉及的人数超百万之多。

由于涉及的人数实在太多,因此后世才会把这场清查运动称为“江南大清算”。

看到西北军如此强横,剩下的世家豪强终于扛不住了,纷纷开城投降,并且主动答应接受之前宁家提出的赔偿要求。

宁志远哪里肯就此放过这些惯会见风使舵的地方蛀虫,随即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赔偿要求。

不仅要赔偿每亩三年的粮食产出,还要额外追加租金才行。

即每家每户要按侵占和逃税土地的数量赔偿二十年租金,而且要以靖安帝时期的租价来作为赔偿标准。

也就是说,每侵占或逃税一亩地,不仅要赔偿三年的粮食产出,还要按靖安帝时期的租价交付二十年租金,少一文钱都不行。

这个新规顿时让一众世家豪强叫苦不已。

这宁家分明是既要粮又要钱啊,真是比铁公鸡还狠。

然而面对拥有大量火器,并且战无不胜的西北军,根本无力反抗的他们只能被迫接受这个条件。

经此一役,宁家不仅成功收回了大量被侵占的国有土地,还从被抄家处斩的世家大族那里得到了巨量的存粮和财物。

如今再加上从这些已经就范的世家豪强那里刮来的赔粮和赔银,瞬间让宁家的身家暴涨数倍,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宁家更有钱的家族了。

这次大清查运动也就是吃大户计划不仅解决了近期缺粮的难题,还得到了大量的军资,让宁志远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然而那些被宁家大刮一笔的江南世族也不是个个都肯甘心认输的。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很快,各种各样不利于宁家的谣言开始在江南各地逐渐传开。

有的说新京之围,是宁家与胡人相互勾结的结果。后来因为分赃不均,双方才打起来的。

有的说宁家比胡人还要凶残,对江南百姓大挥屠刀,导致上百万平民死在西北军手里。

又有的人说宁志远本人是个好色之徒,之所以对众多世家大开杀戒,是为了霸占各家的妻女。

总之各种各样的谣言开始大行其道,并且越传越烈。

就在这时,一直久无动静的《求真报》再次出现,并且迅速扩散至江南各省。

这回《求真报》不仅详细报道了最近有关西北军的各种动向,而且还把发生在江南各地的叛乱事件给重新梳理了一遍。

对于许多想了解时事的人来说,《求真报》的出现实在太及时了。有太多人想知道最近东西两线所发生的事。

然而这一切,都远比不上其中一篇名为《东行随记》的杂谈引人注目。

这篇杂谈之所以引人注目,那是因为它的作者署名为“池非”。

池非?!

难道,这篇杂记的作者真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粱祝》、《仙侠》、《重生》这三部大作的作者池非先生?!

一时间,就因为这篇杂记,这个作者名,使最新一期的《求真报》成了全新京乃至全江南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尤其是众多池非先生的书迷,更是激动不已、奔走相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