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035 梁祝改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035 梁祝改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春园排的新戏《梁祝改》,其实就是陶班主对池非所说的大团圆结局的《梁祝》改编版。

虽然是大团圆结局,但陶班主也是浸Yin戏剧多年的老行家,很懂得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

所以在后面加了一些颇为曲折的剧情,使这大团圆结局来得并不容易,吊足了戏迷们的胃口。

至于梁祝二人在山上读书这段美好时光,他认为不需要作任何修改,就按原著来构思剧本。

当然,原版小说本身太长,不可能完全按小说来演,毕竟一出戏时间有限。

有经验的剧作家都会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剧情一笔带过或直接跳过,只保留其中精彩的部分。

《梁祝改》也是如此。

关于梁祝二人为什么会来到山上读书,剧中并没有作太多的描写,只是让扮演山伯的小生和扮演英台的花旦分别用清唱的方式各自唱一遍来解释其中的缘由,这是戏曲通常的做法。

其中扮演英台的花旦更是用细微的动作和身体反应把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孩子刚来到一个周围全是男生,并且完全陌生的地方时,那种惶恐不安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细微处见功夫,这就是一个戏班的台柱跟普通戏子之间的区别。

接下来,就轮到扮演山伯的小生出场了。

他把老实憨厚,却又有着一副热心肠的老好人形象演绎得十分到位。

开口闭口都是“祝贤弟,我们去吃饭吧。”

“祝贤弟,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不用客气的。”

“祝贤弟,你的字写得真秀气,有点像女孩子似的。啊,你不要误会,我不是真的说你像女孩子,只是字有点像而已,你不要生气。”

“祝贤弟,你不要害怕,那只是只虫子而已,我已经把它赶跑了。”

“祝贤弟,你不换衣服就睡觉吗?”

“祝贤弟,你不擦身子吗?要我帮你打水吗?我怕你提不起来。”

“祝贤弟,你怎么每次都吃这么少?你这么瘦,应该多吃点才对。”

看着他傻呼呼的样子,许多看戏的女生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笑声此起彼落,清脆悦耳。

她们在看话本的时候,看到这一段也觉得很有意思。如今看到真人表演,更是忍俊不禁。

英台在这呆瓜一声一声的“祝贤弟”叫唤下,终于不再感到紧张和不安,开始慢慢适应了私塾的生活。

扮演英台的花旦也很细致地表现出对山伯的各种信赖。有时一个发自真心的微笑,又或者背后一个温柔的凝视,就足以把这种全身心相信对方的气氛表现出来。

这种于无声处露真心的处理方式,让台下的观众们看得十分投入。

在夜捉萤火虫那一幕,这种天气戏班当然没办法真的捉来大批活的萤火虫,而且这大白天的萤火虫就算能发光观众们也根本看不到。

所以这一幕只能靠戏子们用自己的演技把观众带入到那个虚拟的情景当中去。

而扮演英台的花旦不愧是长春园的台柱,她用惊喜无比的表情、语气,以及捉萤火虫的动作,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在她身边真的围绕着无数的萤火虫。

她还把刚睡着的梁山伯硬拉起来,要他跟她一起去捉萤火虫。

山伯早就习惯了她的各种小任性,只能无奈地帮她一起捉萤火虫。那笨拙的动作很快就引来许多观众忍俊不禁的笑声。

看到这里,安顺侯夫人廖氏忍不住对旁边的承恩侯夫人张氏说:“这出新戏还挺好看的,怪不得连诗儿这个急性子丫头也会特意跑过来看。”

张氏小声说:“的确是不错。听说这出戏还是公主殿下帮我家老夫人点的,说让她尝尝鲜。”

“原来是这样。”

接下来的表演,就是梁祝二人在山上一起读书一起生活时的其他场景。

等演到两人闹别扭那一段,看到英台因为心里委屈而哭出来时,台下的女生们恨不得冲上台去摇着这呆子的脑袋咆哮:人家英台是因为你胡乱夸其他女孩子才跟你急的,你还好意思板着脸跟人家置气?

直到后来看到两人终于和好,台下的女生们这才跟山伯一样露出迷之傻笑。

当然,因为时间有限,无法将所有场景都再现出来,只能挑几个比较经典的场景来演。

但即使是这样,长春园的两位台柱依然用精彩的表演把台下的观众带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就连那些上了年纪的夫人们也看得十分入迷。

很快,三年过去,英台就要下山回家了。接下来就是整部戏的另一个**:十八里相送

两位台柱把这一幕表现得十分唯美和伤感,那一停一顿,以及那种欲说还休,或者应该说不知该说什么好的复杂心理表现得很到位。

实际上,就这一段戏,陶班主这个戏痴足足花了六天时间,才通过不断地现场演练和动作编排,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表演方式。

当两人终于为两家定下婚约后,那些没看过原著的夫人都松了口气,觉得两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

只有那些看过原著的女孩子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们知道接下来就是悲剧的开始。

然而出乎她们意料之外的是,接下来的剧情好像跟原著不太一样。

当得知英台就是祝九妹后,山伯马上请母亲派人到祝家庄向祝九妹求亲。

但英台的父亲祝员外由于看不起家境贫寒的山伯,于是直接拒绝了对方的求亲。

英台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哀求父亲答应这门亲事,并明志非君不嫁。

祝员外这才知道女儿竟然已经跟同窗梁山伯私定终身,顿时暴怒不已,将她关了起来。

还好英台身边有一个忠心丫环不想小姐继续伤心下去,于是冒险把消息通知了山伯。

山伯得知消息后,既心痛又感动,于是亲自来到祝家庄想跟祝员外当面谈一下。

然而祝员外不想见他,将他拒之门外。

山伯无可奈何之下,干脆把心一横,直接跪在了门口,直到祝员外肯见他为止。

这一跪就是两天两夜,山伯滴水未进,脸色已经变得十分苍白。但为了英台,他继续咬牙强忍着。

直到第三天中午,就在山伯快要支撑不住要昏倒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

原来,祝员外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决定跟他见一面。

两人经过一番详谈后,祝员外看得出来这年轻人的确是真心喜欢自己女儿。

看在女儿英台的份上,他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只要山伯在三年内考上秀才,就把女儿英台许配给他。

山伯立刻答应下来,然后留下一封信给英台后,就回到山上开始拼命读书。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日以继夜的苦读,山伯终于成功考上了秀才。

而祝员外也信守诚诺,把女儿英台许配给他。

两人在成亲拜堂之时,山伯紧紧抓住英台的手,露出了既憨厚又满足的笑容。

而头上披着红布的英台也用力握住他的手,从红布下方露出来的嘴角处,带着同样欢喜甜蜜的笑容。

整部戏到此终于大团圆结束。

台下所有观众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许多人的脸上更是露出了满足的表情。

当然,在这里看戏的都是出身良好的夫人小姐,是很注重仪态的。不会像外面普通百姓那样会因为看到精彩表演而大声叫好,最多也就是鼓掌表示欣赏而已。

许多看过原著的千金小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议论起这部戏,就连跟简书诗坐在一起的几位世家小姐也不例外。

“要我说,《梁祝》的结局改成这样也挺好的,至少不会看得那么难过。”

“我也这样认为。怪不得这部戏叫《梁祝改》,原来是指故事结局被改过了。”

“我当时就奇怪为什么会在这种大喜日子上演《梁祝》,原来是这样。”

“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后终于在一起,真的好感动啊。”

“对对对,我也是感动得不行。”

“阿诗,你怎么不说话?你不是也很喜欢《梁祝》这部话本吗?”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只觉得结局改成这样,好像少了些什么东西,只是我也说不清楚究竟少了什么。”

“对,我也这样觉得。虽然这结局看起来很好,但总感觉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行了,你们就不要再细究下去了。这只是一部戏而已,没看到戏名本来就多了一个字吗?总之只要看得开心就好了。”

“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虽然我更喜欢原著,但我承认这部戏的确演得很不错。”

“长春园不愧是京城戏班中的第一老字号,的确不同凡响。你们等着吧,这部戏很快就会红遍京城的。”

果然,这部戏很快就成了京城最火的一部戏。许多达官贵人家里办喜事时,都会请长春园来演这部戏。

长春园的陶班主不敢接太多,只接了几家得罪不起的,以及一早就预约好的人家。

即使是这样,也已经把整个戏班所有档期都占满了,一点空隙都没有。

其他戏班看到这部戏这么火,当然不肯放过赚钱的机会。既然别人不肯教,那就只能去偷师。

于是不少戏班想尽办法在长春园演这部戏的时候,找懂行的人混进现场去偷看偷学,尽量把台词、扮相、身段、动作、唱法等等都一一记住,然后再回来进行排练。

于是没过多久,京城越来越多戏班也开始上演《梁祝改》这部戏。

虽然跟长春园比还相差甚远,但至少也满足了许多有钱人家想请戏班在家中演这部戏的需求。

随着这部戏的爆红,《梁祝》这部原著小说再次迎来一波大卖。

到目前为止,已经印到了第五版,这在话本界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就在《梁祝》持续大热之际,一本名叫《仙侠》的话本突然在全京城各家大小书坊当中悄然上架。

然而只要是见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不自自主地拿起来看看。

这本书之所以引人注意,那是因为在其封面的中间,多出来一条大概一根食指高的纸带。

在这根不算宽的纸带上,打横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梁祝作者池非最新力作。

不管是这条从未见过的腰封,还是上面所写的字,都足以让任何一个见过此书的人对它充满好奇,从而不自觉地拿起来翻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