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345 瘟症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345 瘟症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朝廷上下都极其紧张。

为了遏止瘟疫蔓延,各地官府只能采取整片区域隔离的传统做法。

也就是一旦有某个县城爆发瘟疫,那就派兵把整个县城给围起来,不让里面的人出来。

至于当年池非在西北防治瘟疫时所提出来的四级隔离法,根本就没有官员愿意去实行。

在各地官员看来,与其在疫区内按四级隔离法搞什么甲级、乙级、丙级隔离区以及安全区等麻烦事,还不如直接把整个爆发瘟疫的县城或村落封起来更省事,也更容易防止瘟疫扩散。

至于疫区里面的百姓是死是活,那就看他们自己的命了。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尽快阻止瘟疫蔓延,尤其是不能让瘟疫蔓延到新京那边,否则朝廷一定会对他们问罪的。

这是各地官员共同的想法,因此他们都拼了命地派出大量官兵把爆发瘟疫的县城或村落给封闭隔离起来,凡是有逃脱者,格杀勿论。

在这种近乎冷血的区域隔离措施下,瘟疫的扩散确实得到了有效遏止。

但可惜好景不长,仅过了一个月左右,各地又出现了新的疫情。

有些从未发生过瘟疫的县城或村落,莫明其妙地又出现了新的散疮患者,而且扩散得极快。

这时,朝堂之上终于有官员提出,这场瘟疫有没有可能会是人为?

否则就无法解释一个好好的县城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感染散疮之人。

众人这才想起当年西北爆发瘟疫之时,好像也是胡人搞的鬼。

是一些胡人奸细伪装成行商,把散疮病人穿过的衣服拿到西北境内到处贩卖,这才酿成了那场大瘟疫。

如今这场突如其来在江南爆发的瘟疫,跟当年西北是何其的相似。

经这官员一提醒,朝廷诸公越想越觉得这可能性极高,纷纷向和安帝建议彻查各地行商。

正怕得要死的和安帝在得到安国公的默许下,立刻下令各地官府彻查当地行商是否有可疑之处。

在事情未查清楚之前,禁止所有商人进行交易。

命令很快下达各地官府,各地官员哪里敢有所怠慢,立刻对当地的所有商人进行彻查,尤其是最近曾经交易过衣物的商人。

这一查之下,果然发现了诸多可疑之处。

尤其是有些在近期大量交易过物品的商人突然离奇失踪,甚至有人在外面发现了几个疑是失踪商人的尸体。

而且最先爆发瘟疫的地区,这些失踪商人几乎都在那里做过生意。

其中交易的物品也大多以衣服、被褥、毛巾等织造物为主。

这一切迹象都表明,这场瘟疫很可能跟当年西北一样,是人为制造的,而且幕后凶手很可能正是胡人。

毕竟当年西北瘟疫就是胡人所为,如今再来一次也并不出奇。

为了防止再有奸细借行商之名到处散步瘟疫,朝廷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禁商令。

禁止所有除皇商以外的商人做买卖,就连在菜市场卖菜也不行,违者一律收监处斩。

这禁商令可要了众商人的命,尤其是那些靠做小买卖维生的小商贩,更是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然而面对官府的高压政策,商人们也不敢公然违背,以免惹祸上身,只能无奈地关门歇业。

靠做小买卖维生的小商贩固然没了生计,住在城的居民也好不到哪里去。

由于绝大部分店铺都不开门,百姓就算想买米买菜也买不到,只能从皇商所开的店铺那里买高价米和高价菜,价钱贵了差不多近一倍,不禁怨声载道。

除了颁布禁商令外,朝廷还下令大举清查各地的奸细。

凡是发现可疑人等,先抓起来再说。

通过这两项措施,在江南各地爆发的瘟疫终于得到了控制。

然而在幕后秘密谋划和准备了将近一年时间的仇先生又怎么会仅止于此。

对大魏官员一直以来处理瘟疫的做法了然于心的他,早就留了一招后手。

正当朝廷诸公和各地官员刚刚松了口气时,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巨大的危机正在各个爆发瘟疫的地区犹如煮开的热水一般不断沸腾着。

这天一大早,凤溪府碌波县所有百姓的家门陆陆续续被人给拍响,那拍门的人还一边拍门一边大声说:“白先生要召集大伙商量一件大事,你们快去城东的菜市场集合,赶紧去。”

听说是白先生要召集所有人商议大事,碌波县立刻急急忙忙地从家里出来往菜市场那边赶。

很快,每家每户的百姓都纷纷聚集到菜市场那边去听听白先生有什么事要宣布。

如今的碌波县,没有人比白先生的话更管用,甚至连官府都比不上。

这位白先生之所以如此有号召力,那是有缘由的。

当初碌波县爆发瘟疫的时候,那些官老爷不是第一时间救治百姓,而是带着城里的富户和乡绅私自出城,然后以防疫之名下令官兵从外面把整座县城给围了起来,不让任何一个百姓从城里出来。

面对官府这种不顾城内百姓死活的冷血做法,许多人都充满了怨愤,但又不知该怎么办,几乎所有人都陷入绝望当中。

就在这个人人等死的关键时刻,从外地来这里做生意的白先生突然带领一大帮青壮对城内的米铺和富户家里进行了大肆的抢掠,抢到了大量的米粮。

在抢到这些米粮后,白先生并没有私自据为己有,而是全都拿出来救济城内的百姓,每天两次给所有人施粥。

看到白先生如此义举,所有人都大为感动。

尤其是对比官府的冷血做法,这位白先生才是真正的大善人。

除了每天定时施粥外,白先生还把城内的大夫组织起来,让他们给感染了瘟疫的百姓进行医治。

不仅如此,还组成了乡民联防队,对城里的治安进行管治。

经这位白先生的连番举措,城内总算恢复了安定,百姓也终于不再感到一片绝望。

也正因为白先生的种种义举,城内百姓都把他视为救命恩人,对他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如今听说白先生有事要跟大伙商议,百姓们自然不敢怠慢,纷纷赶了过去。

没过多久,不分男女老少,几乎全城的百姓都来到了菜市场,然后全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站在台阶上的白先生身上。

这位白先生年约四十来岁,脸色白净、留着不长不短的胡子,五官端正,看上去十分儒雅,有种饱读诗书的味道,让人倍生好感。

“全都别出声,白先生有话要说。”看到有很多人在议论纷纷,几个对白先生充满崇拜的年轻人大声喝道。

经这几个年轻人一喝,全场顿时变得一片安静,没有人敢再出声,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等着白先生开口。

白先生先是环视了一下底下的数万百姓,突然向众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表情沉重地说:“各位父老乡亲,白某无能,辜负了各位的期望,白某实在无颜以对。”

看到白先生突然行此大礼,百姓们惊讶不已,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向所有人谢罪。

站得比较前的人赶紧开口说道:“白先生,您这是干什么,请别这样。”

“是啊,白先生请不要这样,有话好说。”

“白先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伸手让所有人停止发问后,白先生这才以悲痛的表情道:“不瞒各位乡亲,城内的粮食已经快用完了。

如果没有新的粮食,过两天城中就会断炊。”

听到这句话,底下的百姓顿时露出了惊惶失措的表情。

这没吃的可怎么办啊?

白先生接着说:“白某曾经去城门那里问几位官爷粮食什么时候可到,可是那些官爷根本就不肯理会白某。”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一个青年满脸悲愤地插口道:“白先生去问的时候,那些狗官不仅不理我们,还喝令我们不得再靠近城门,以免把瘟疫传给他们。

白先生甚至亲自跪下恳求他们把粮食送进来,以解城中缺粮之危。可是那些那些狗官不仅不听,还嫌白先生多事,想用箭射他。

如果不是我们闪躲得快,白先生早就被他们给射中了。”

众人一听,顿时群情激动,纷纷叫骂不止。

“那些狗官,完全不把我们当人看待,这分明就是想活活饿死我们。”

“白先生,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想死啊!”

“是啊,白先生,我们该如何是好?”

“我们家孩子还小,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啊。白先生,求求你救救我们,救救我们一家。”

白先生环视了一下底下苦苦哀求着的百姓,突然举起右手大声道:“我也跟各位乡亲一样,不想活活饿死在这里。

今天召集大伙到这里,就是想跟各位商量一件大事。

白某听说新京那边正在给各地灾民施粥,如果我们到了那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冲出城去自谋生路。

我愿带领各位父老乡亲冒险行事,谁愿跟白某一起?”

站在他身边的几个青年立刻举起手大声说,“我等愿与先生一起同甘共死!”

在他们的煽动下,底下的百姓也纷纷响应。

“没错,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冲出城去找生路。”

“白先生,我们愿意听从您的安排,请白先生救我们。”

“冲出去,冲出去,冲出去!”

“冲出去,冲出去,冲出去!”

最后,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叫着同一句话,民情彻底沸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