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338 差距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338 差距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奢华静谧的书房内,突然响起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谢昱珩、谢长风、谢长琤、谢长平等一众谢家子弟看到安国公咳成这样,全都露出了担忧的表情。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两年来安国公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病上一轮,而且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跟以前那老当益壮的样子实在差太多了。

如今谢家正是四面受敌、风雨飘摇之时,如果身为顶梁柱的安国公在这时候出了什么事,他们几乎不敢想象该如何是好。

虽然谢昱珩是安国公两个儿子当中唯一活着的人,也是名正言顺的谢家继承人。

但与执掌兵权数十年,并与各个世家家主有密切关联的安国公相比,谢昱珩想要完全代替父亲统率全军还差得远。

更何况当初安国公最看中的继承人是大房的长孙谢长志。

他原本想先让长子谢昱昆继承国公府,然后再顺理成章地由长孙谢长志继承谢家。

因此许多人脉和军权他都有意留给谢长志,好让他将来顺利接管谢家。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万万没想到,胡人会横跨上千里的西南高原偷袭西南地区,还把长孙谢长志给杀了。

后来顺天帝御驾亲征,身为大将军的长子谢昱昆又遭到胡人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

由于痛失长子谢昱昆和长孙谢长志,谢家大房已经名存实亡,安国公谢明顺只能把二房立为继承人,这也是无奈之举。

正如当皇帝的年纪再大,也不愿在自己没死之前把皇权交出去一样。

虽说是时候进行权力交接,但性格强势的安国公多年来习惯了大权在握的感觉,当然不甘心现在就把手上的兵权交给儿子。

身为“隐太子”的谢昱珩心里也很清楚父亲的禁忌,自然不敢轻捋虎须,只能继承夹着尾巴做人。

这导致军权交接之事就这样一直拖着,不上不下。

在咳了一轮后,安国公用手帕擦了擦嘴角的唾液,然后沉声道:“如今江西的战况如何?”

谢昱珩赶紧踏前一步汇报道:“回父亲,贼军势大,如今已经攻下了开阳府。”

“西北军拿下开阳总共花了多少时间?”

谢昱珩脸色有些难看地回答:“西北军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开阳。”

虽然早就预料到开阳会失守,但听到这个回答安国公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宁家真的仅用一天时间就拿下了开阳城?”

“是的,父亲。据探子回报,贼军使用了大量火铳兵配合攻城,守城士兵根本无法抵卸。

在火铳兵连续不断的集火掩护下,攻城兵很轻易就爬上了城头,与城内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由于贼军跟胡人一样凶悍无比,因此城头很快就失守了。紧接着几个时辰后,开阳城就被贼军给拿下了。”

“又是火铳,可恶!”安国公的脸色变得铁青一片。

火铳阵之犀利,当年在西北大战中他早已亲眼见识过。

就连装备了马铠和盔甲的精锐骑兵也挡不住火铳的威力,区区守城兵就更不用说了。

正因为见识过火铳的厉害,他才决定迁都江南的。

他并非真的打算彻底放弃京城乃至北方全境,而是准备迁都江南暂避锋芒,再倾全国之力大量制造火铳装备全军。

换句话说,他迁都江南的真正目地,是想用北方广袤的土地来换取大量制造火铳并装备全军的宝贵时间。

等他理想中的火铳大军成型后,他会重新对宁家发起大反攻,从而一举奠定胜局。

只要火铳真的能够装备全军,到时别说宁家,就算是胡人他也不怕了。

在安国公看来,火铳这种全新的武器甚至比百万大军还要厉害,他已经深深为其着迷。

然而现实却往往比想象更加艰难许多,工部所研制出来的火铳不仅十分难用,而且制作起来也太过耗时耗力。想要达到装备全军的目标,根本就遥遥无期。

如今的工部,已经换了三批人。

前两批官员因为进展太慢,几乎被安国公给杀得差不多了。

但即使是用这样的雷霆手段来强迫工部加快进度,还是没能突破如今的困境。

工部所研制出来的火铳,完全不像西北军那样可以直接射出铅弹。

相反,每次开火之前,都要像前朝的火铳那样,把一根引火绳插进药室里,然后通过人手点火的方式来点燃发射,方可完成一次射击动作。

从推入火药和铅弹,然后到插入火绳,再到点火发射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每次发射都要很长的时间。

跟西北军的火铳相比,差了几乎一倍时间。

如果能搞到一支西北军所用的火铳就好了,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不用火绳点燃就直接发射铅弹的。

奈何西北军对火铳营看守严密,这才一直无法得以实现。

这难用也就算了,最让安国公无法忍受的是,每杆火铳从开始制作到完工,至少要三、四个月时间。

这还是熟手工匠才能做到的事,如果是生手,花个半年到一年都有可能。

如今三年过去了,动用了数千工匠拼命加班制作的工部也不过做出了两千多杆勉强能用的火铳出来。

这样的进度想要装备全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反观西北军那边,已经越来越习惯把火铳兵用于实战当中,并且屡建奇功。

这两相对比之下,怎能不让谢家上下感到无比的焦急。

谢家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跟当初池非在研究如何让火枪量产时所遇到的难题一样。那就是如何大幅提高火枪的产量。

可是安国公等人就算再聪明多智,也绝想不到这世上还有简易机床这种东西,以及标准化的分工协作这种流水式的工作方式。

少了这两样东西,想要实现火枪的批量生产,根本不太可能。

这种差距的产生不是池非真比工部的官员聪明多少,而是时代与见识的差异所造成的。

而这种差距,绝不是通过威副利诱的手段就能强迫官员和工匠们有所突破的。

否则在池非那个世界的近代史里,堂堂中华大国就不会被洋人的洋枪洋炮给打得丧权辱国了。

当年的鸦片战争,与其说是洋人打大清,还不如说是工业文明打农业文明,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量级,哪里打得过。

如今的谢家,就跟当年的大清有点类似。

在面对西北军犀利的火枪时,自知单靠人力已无能为力,不得不研究制作比池非那山寨版遂发枪更加山寨的火铳来应付西北军的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