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336 商议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336 商议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天一早,西北大营外不远处的大将军府里,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今天是大将军夫人姚氏的生日,府内不仅摆了宴席,就连远在东北的几个儿女也都特意赶过来给她庆祝。

只是宁家向来低调,除非是两位当家人过整寿,否则一般不会搞得太隆重。

这次也不例外,这回妻子生日,大将军宁志远只请了三服以内的族人以及手下的心腹大将参加,算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家宴。

西北这边摆喜酒的话一般选在中午,这样客人吃完喜酒后,大多能够在天黑之前回到家。

毕竟西北地域太过宽广,往往县城与县城之间,隔个上百里都不出奇。而且以前经常有胡人或马贼在各地出没,晚上赶路也不安全。

宁志远身为主人,他只需要在开席之时招呼客人即可,其他琐碎之事自然有下人操办。

趁着离开席还有大把时间,他把宁雅柏、宁雅枫、池非、章文轩、李定北、萧志坚这几个自己人都叫到书房来商讨一件大事。

而他想要跟众人商议的,正是南征之事。

换作以前的话,西北军别说是向魏朝发起反攻,光是防御来自京城的大军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宁家已经羽翼丰满,想拿下京城早就不是什么遥不可及之事。

他的底气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土豆在西北和东北两地全面推广后,获得了巨大成功。

不仅当地百姓能够吃饱饭,原本一直困扰西北军多年的军粮紧张问题,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实践,土豆加工技术已经成熟。原本不能久放的土豆在各大作坊里做成土豆块或粉条后,就可以长期储存。

以今年西北和东北土豆大丰收的情况来看,再加上从海外购入的粮食,西北军在两年内都不会再缺军粮。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一直禁锢西北多年的军粮问题不再成为西北军最大的软肋,这下猛虎终于脱困了。

二是经过这三年来不断增兵,再加上一直使用老兵带新兵的练兵之法,如今的西北军已经成了一支足有六十多万人的虎狼之师,其中七成都是西北子弟。

三是神机营的火枪兵已经发展到了两万七千多人,这才是宁志远最大的底气所在。

要知道当年区区五千人左右的火枪阵就已经把朝廷的北征大军打得落荒而逃。如今人数一下子翻了数倍,这是何等恐怖的增长。

如今的宁家,既有六十多万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又有火枪和开花弹这两种既可远攻,又可近战的大杀器,实在想输都难。

宁志远既然有心逐鹿中原、夺取天下,当然不想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不仅是宁志远本人,就连李定北、萧志坚、宁雅枫这几个军方大将也赞成发起南征。

但身为谋主的章文轩老先生却持不同的意见,他拱手道:“主公,属下认为,此时并非南征的最好时机。”

宁志远皱着眉头说:“如今伪朝民乱四起,前后失据,难道不应该趁他病要他命吗?”。

章文轩老先生却摇了摇头说:“属下认为,现在还不够乱。”

“此话可解?”

“从各种迹象来看,伪朝很显然是打算迁都江南,以避开西北的反扑。

换句话说,谢氏余孽自知胜算无望,所以准备集中兵力固守江南这片钱粮充沛之地,大有偏安江南之意。

主公大可等其迁都之后,再从容取下京城乃至北方全境,与伪朝成南北对恃之势。

只要拿下北方各省,离一统天下已经不远矣。”

“可这不是白白等着谢家长据江南吗?这也太便宜他们了吧?”李定北忍不住说道。

萧志坚也赞同道:“定北说得对,江南各省乃肥膏之地。谢家只要占着江南,以后钱粮根本不缺。

反观北方各地,乱民四起,大帅如果想要安定北方,就必须要四处出兵镇压。

这镇压好了还不算完,还要想办法去养活各地的灾民,否则一旦没饭吃他们还是一样会作乱。

相比于谢家拍拍屁股溜到江南去享福,我们这边可是累死累活却吃力不讨好。

既然如此,还不如我们直接去打江南,先把江南给占了再说。

虽然江南那边肯定有重兵把守,但我们手上不仅握有大军,而且还有火枪和开花弹这两样大杀器,魏军哪里是我们的对手,就算人再多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大帅,我们干脆就去打江南吧。”

宁雅枫虽然没有出声,但从其跃跃欲试的表情来看也是极为赞成这个想法。

毕竟江南各省乃大魏主要的粮食和税收重地,如果西北军真的拿下江南,那以后真是要粮有粮,要钱有钱,什么都不缺了。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诱人,让人光想一下就流口水。

看到两个心腹大将和次子都想打江南,宁志远也不由得有几分心动起来,于是又去问长子宁雅柏:“阿柏,你觉得呢?”

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父亲,我不赞成现在出兵江南。理由是江南离西北太远了。

虽说我们既有大军又有火器,但长途奔袭不仅容易让士兵疲累不堪,而且江南地形复杂,大军容易陷入到敌人的埋伏当中,因此我不赞成现在出兵江南。

我觉得章老先生的提议就挺好,先一步步占领北方全境,然后再慢慢将其吸纳消化,稳扎稳打。”

既然长子宁雅柏和章文轩两人不赞成出兵江南,那就是二对三。

终于,宁志远将目光投注在小女婿池非身上。

“阿真,你觉得呢?”

随着宁志远的发问,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看了过来。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池非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对大帅的影响力是无人能比的。

这与他身为女婿的身份无关,全是这数年来他通过种种实绩,慢慢累积到如今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他一直尽量隐藏自己的名声,不让太多人知道诸多新政其实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但在场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西北和东北两地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变化,几乎全都跟他当初提议的各种新政有关。

如今在涉及到是否出兵江南这种影响深远的大事上,大帅会问他的意见也就很正常了。

面对众人的关注,池非笑道:“岳父,我赞成章老先生和大哥的看法,稳扎稳打比较好。

其实早就几个月前我就已经跟章老先生通过书信交流过这个问题,我跟他的想法一样,认为现在并非大举出兵的最好时机。

江南虽然是块大肥肉,但也正因为它实在太过肥美,对它感兴趣的绝不止我们一家。

与其现在着急吞下,还不如等看完一场狗咬狗的大戏再拿不迟。”

宁志远听完,顿时眼睛一亮,“你是说,南方的胡人?”

“是的,正是盘据在南方的胡人。

这些来自塞外的豺狼早就对中原地区,尤其是繁华富饶的江南各省垂涎三尺。

伪朝迁都江南虽然可以暂时偏安一隅,但同时也暴露了他们自身的虚弱,表明伪朝已经无力控制大魏全境。

像胡人这种贪得无厌的豺狼,一旦看到这点,又岂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伪朝越是占着江南这块大肥肉,就越有可能成为胡人下手的目标。

几年前西北大战时,谢家不是想串通并利用胡人来对付我们西北军吗?

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在怎么也该轮到我们看他们的好戏了。

等胡人和伪朝打到两败俱伤之时,我们西北军再进场收割,不是更省时省力吗?”

听完池非的话后,在场除了早已知悉此事的章文轩外,其他人全都兴奋得眼冒青光。

宁志远干脆用力一拍桌子说:“好,我们就等着他们狗咬狗。

既然谢老贼想迁都江南,那就让他们走,我们先拿下北方各省再说。”

章文轩提议道:“主公,此事宜早不宜迟。

我们可以先从西北周边地区开始动手,由北往南逐步侵吞过去,逼迫伪朝早日迁都。

他们越早迁都江南,就越早跟胡人发生冲突。”

“你说得对,此事宜早不宜迟。

过几天我们就在大营里找齐所有将领一起商议此事,如果准备够快的话,可能下个月就可以出兵江西。”

宁雅柏、宁雅枫、李定北、萧志坚这几个军方大将一听到下个月就能出兵江西,眼中都露出了强烈的战意。

苦忍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他们西北军大举反攻了。

池非和章文轩却并不像他们这么高兴,反而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他们很清楚,一旦胡人与谢家在江南大打出手的话,到时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会死伤惨重。

尤其以胡人的凶残,所到之处用尸横遍野来形容是一点也不夸张。

如果西北军现在出兵并提前占领江南的话,可能就能避免这种惨剧发生。

但这样一来,西北军很可能会同时面对来自伪朝和胡人的两线压力,这在战略上是非常危险的,也容易陷入到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当中。

虽说西北如今已经有了一些家底,但也禁不住两线作战的长期消耗。

因此先是坐山观虎斗,然后待胡魏双方两败俱伤时再入场收割才是最好的办法。

还有,如果想缓解各地因为饥荒而爆发的民乱,最好的办法就是由西北这边提供土豆的种子和种植方法,让尽可能多的灾民来种植这种高产的救命粮来保命。

但宁家既然有心逐鹿中原,天下越乱反而对宁家越有利,因此他们一直严禁土豆从西北和东北流出,为的就是对这种高产作物实行垄断。

说白了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只有跟着宁家才能吃饱饭,否则就要继续挨饿。

这对于维持地方稳定是十分有效的做法,但未受宁家接管的地区肯定会饿死不少人。

有时政治就是这样的冰冷和无情。

历朝历代,真正能坐上那张椅子的,绝不可能是心慈手软之人,宁家也不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