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90 亲事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90 亲事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年前,宁雅柏和宁雅枫的亲事终于定下来了。

宁雅柏和宁雅枫的亲事是宁志远亲自安排的,宁雅柏娶的是昭武将军李定北的女儿,而宁雅枫娶的是安远将军萧志坚的女儿,两人都是宁志远最为信任和重用的心腹大将。

这两椿婚事多少透着一些政治婚姻的味道。

宁雅柏和宁雅枫年纪也不算小了,三家人都想赶紧把亲事办完,好尽快生出下一代。

由于男方女方都是身体健康、年龄适中之人,宁雅柏和宁雅枫成亲没多久,他们的妻子很快就陆续怀孕了,并且在十月怀胎后所生的都是儿子。

这两个孙子一出生,宁家的第三代算是彻底稳了。

看到这个结果,宁李萧三家都十分高兴,已经升级为祖母的姚氏更是整天抱着两个小孙子不撒手。

正如宁志远对妻子姚氏私下里说过的那样,在宁家女儿可以娇养。只要不是敌对的人家,甚至允许她们自行挑选夫婿,但儿子却不行。

因为儿子要继承家业,不仅要从小严格管教,亲事方面也必须要挑有利于家族的人选才行。

实际上,在未叛出朝廷之前,宁志远对两个儿子的亲事原本另有安排,相中的是京城里的另外两家世家。

但如今既然已经独立于西北,宁志远自然更加注重手下人,尤其是军方各位将领的忠诚。

李定北和萧志坚都是宁志远一手栽培并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就算所有人都要反他,他们俩人也会坚定地跟着宁家共进退,他们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宁志远特意让两个儿子分别娶李定北和萧志坚的女儿为妻,不仅是为了向两位心腹大将表达自己定会与他们同甘苦共富贵的明确态度。

更是要借此机会安其他将领的心,表示宁家绝非过桥抽板、卸磨杀驴之人。

之所以要这样做,那是因为宁志远看得很清楚,天下大势确实已经倾向了宁家。

先不说大魏朝廷在安国公的治理下,不管是军事还是政事都一败涂地。

不仅整个南方地区被胡人占去了,其他地方更是因为不断加税而导致民乱四起、怨声载道。

反观已经叛出朝廷的西北和东北两地,却是蒸蒸日上,百业兴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东北的九江府这边,在小女婿池非的治理下,简直肥得流油。

想起被他硬逼着才肯当上九江知府的小女婿,宁志远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别人是千万百计削尖了脑袋都想要当官,而这小子却是真的不想做官,整得像个隐士一般。

自从三年前上任九江知府因为贪污受贿被当地清廉社抓捕入狱后,宁志远一时间却找不到合适的继任人选。

九江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不仅是主要的产盐地区,而且还是重要的出海港口,海贸生意完全依靠这里经营。

可以说整个西北乃至东北的大半钱粮都从九江所出,这里对于宁家的重要性就相当于江南在大魏的地位一样关键。

就因为九江如此重要,所以必须要由信得过,并且有治理能力的人来接管才行。

西北这边虽然不缺武将,但有能力的文官却实在太少了。

宁志远往底下的人看了一圈,发现除了心腹幕僚章文轩外,竟然没有一个人适合担此重任。

但章文轩要协助他处理各种军务和政务,宁志远实在不想把他调到九江去,免得自己这边应付不过来。

在考虑了好一阵后,宁志远决定让自己的小女婿池非试试。

一来他是可以完全信任的自家人,二来工坊那边已经上了轨道,火枪产量基本稳定下来,小女婿现在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宁志远想,反正那小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让他来试试治理九江看看。

当时宁志远一想到这,立刻大手一挥把委任状发到了九江,硬生生地把小女婿提到了九江知府的位置上。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接到这个任命肯定欢天喜地、高兴不已。

这小子倒好,立刻写信过来哭诉自己不是当知府的料,请他赶紧收回成命。

宁志远气得直接回了一封信,上面就一句话:闭嘴,给老子好好干。

池非看着老丈人这封充满匪气的信,真是欲哭无泪,只能硬着头皮当上了这九江知府。

如今三年过去了,宁志远再次为自己当初这个决定感到无比得意。

为了让商业活动变得更加的自由和容易,小女婿大幅降低了九江的各种经商门槛,就连私盐买卖这种在大魏境内会被杀头的生意也变成了普通的买卖。

这样一来,那些江南的盐商纷纷来到九江这里大量购买私盐。这才导致九江的白盐在这么短时间就占据了将近七成的私盐市场。

由于九江所产的白盐数量充足,价格便宜,而且品质又高,使得许多盐商都不愿再冒险自己开设盐场来造私盐,改为向九江这边大量购买。

在这些盐商的带动下,使得有越来越多商人开始来九江这边做生意。

再加上这里关税全免,而且有清廉社在时刻监督着,当地官员自然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任意盘剥商人。

商业环境之好,是大魏境内任何一处地方都比不上的。

如此优越的商业环境,使得许多来九江做过生意的商人在惊叹之余,开始留连忘返。

只要是来过这里的商人,以后几乎都会成为这里的常客。不仅自己经常来这里做生意,还会推荐给其他同行。

这一来二去,九江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中原地区,吸引了无数商人前来光顾。

九江港更是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成为了远东地区的最大港口,丝毫不逊色于江南的几个大港。

虽然九江港不收任何关税,但港口那里的地皮早就被他们宁家买下。

小女婿在上面大兴土木,建起了各种商铺和仓库出租给所有来九江做生意的商人使用,就连整个九江市场也是他们宁家的产业。

如今光是租金这一项,就让宁家赚得盆满钵满。

由于九江商业繁荣,使得当地民生经济也跟着水涨船高。

当地百姓只要肯干,随随便便都能找得到活干,而且工钱还不低。

这使得有越来越多外地人来这里谋生,如今的九江,已经是西北乃至东北最为富庶繁华之地。

在短短三年内就做出如此成绩,不仅让许多人惊讶不已,就连当初任命小女婿为九江知府的宁志远本人也感到又惊又喜。

他不禁对妻子姚氏感叹道:阿真这小子果然是个天才,仿佛天底下就没有他做不成的事。

除了九江日渐繁华以外,在漳州和临祈这两地,当年为了养活那十几万流民所开造的的梯田如今已经基本成熟。

当初这些梯田由于是新开荒的生田,所产的粮食确实不多,每年还要西北军补贴大量粮食才能养活这么多流民。

但随着田地越耕越熟,这种情况已经慢慢得到改善。

尤其是今年风调雨顺,天气极好,这些梯田有望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除了民生经济方面开始逐步进入正轨外,在军事方面,宁志远已经按照当初的设想,在西北和东北两地一共征兵二十五万人。

虽然粮草方面还是颇为吃紧,但通过各地田赋以及海外购粮等方式,暂时还能维持下去。

这征兵是一方面,真正让宁志远更加有底气的,是小女婿的火枪工坊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每个月出产一百多枝火枪。

如今宁志远手下已经有了一支约四千人的火枪大队。

那种火枪齐发、当者披靡的壮观景象,让宁志远每次想起都兴奋不已。

宁志远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到处去攻城掠地,而是抓紧时间练兵和制造更多的火枪,现在宁家最需要的不是地盘,而是时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