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85 和安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85 和安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安三年,天下动荡,民乱四起。

由于上任皇帝顺天帝率大军亲征时被胡人伏击战死沙场,经各位王公及朝廷重臣一致同意,推举福王赵焞安为新帝,国号和安。

和安帝赵焞安登基后,对已身故的堂皇弟顺天帝赐缢号殇帝。

殇者,有夭折或为国战死之意。

对于在位仅一年不到就战死沙场的顺天帝来说,这个缢号倒也算是恰如其份。

虽说新国号是和安二字,但可惜自新帝登基以来,南方的战火却从未停过。

自成功伏击了南征大军,致其全军覆没后,胡人开始大肆侵占南方各地省府。

由于胡人作战凶狠,而且凡是遇到不肯投降的城池,一旦攻陷后就会大肆屠城。

导致许多自知无力抵抗胡人攻城的县城为了自保,纷纷选择在还未正式开打之前,就主动开城门投降,只求可以保住性命。

虽然朝廷方面已经不断调集大军布防南方各省府,但由于调过来的大多是从未打过仗的安逸之兵或刚入伍的新兵,想凭这样的兵员阻止胡人入侵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真正能战之兵要不就是在江南一带镇守防范西北军,要不就是死于之前的五道亭伏击战之中,导致军中有经验的将领和老兵奇缺。

反观胡人这边,不仅刚打了场大胜仗士气正盛,而且从西南高原迁入的胡人从未间断过,如今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万人。

其中懂得骑马射箭者高达七成以上,只要随便训练一下就可以成为及格的战士,真可谓全民皆兵。

此消彼长下,胡人在南方的攻势更是势如破竹,难有敌手。

在胡人的强大攻势下,大量府县被胡人一个接一个地拿下。

到和安三年,胡人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南方地区,只剩下江口府这个扼守江南入口的军事要地还未落入胡人手中。

一旦江口失守,胡人就可以借机一举入侵江南,然后顺势向大魏全境扩散。

江口绝不可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所有官员和将领的共同想法。

为了守住江口,朝廷方面可谓是倾尽全力,不仅把全国各地能调动的兵马全都调到了江口布防,甚至连镇守江南的主力西南军也调了一部分老兵过来协助守城。

如今的江口府,已经变成了一个驻军达三十多万人的军事重镇。

城墙更是一再加高加固,变成了一座几乎不可能攻陷的铜墙铁壁。

虽然江口府成功扼住了胡人向江南入侵的马蹄,但对于无数被胡人俘虏的西南及南方百姓来说,那里已经成了汉人的苦难之地,过得生不如死。

不仅家产和妻女被胡人抢走,而且自身也成了胡人的奴隶任其打骂羞辱,活得比牲畜还悲惨。

而那些在胡人入侵之前就已经拖家带口逃离南方的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全都沦为流民,长途跋涉地往北方避难,足有二十多万人。

这还是朝廷提前下令封锁江口府不让任何流民进入的结果,否则流民的人数远不止这个数,随便随便都能达到百万人以上。

毕竟南方各省虽然比不上江南富庶,但也是人口众多的地区。

虽然仅有二十几万流民涌入江南,但对于整个江南地区来说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当地人欢迎这些流民的到来。

没错,江南确实是大魏的主要产粮及商业重地,各省税收加起来几乎占了大魏总税收的大半。其粮食出产就更不用说了,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朝廷才会在江南布下重兵严加保护,就是为了防范西北军觊觎这块宝地。

但再好的宝地,也经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吸血。

之前为了应付南征大军的消耗,朝廷几乎已经掏空了家底。

后来南征大军全军覆没,朝廷甚至连战死士兵的抚恤金都发不出来,可见国库有多穷。

原以来新皇登基后,各地能稍微缓口气。

没想到新皇登基仅仅一个月,就颁布了加税的新政,要在原有赋税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平胡税”。

官府的榜文写得很清楚,朝廷需要大量征兵以及制作武器来应对胡人侵扰,因此这“平胡税”是用于战时的临时税。等平定胡人后,这项赋税就会取消。

这话说得好听,然而胡人之祸是这么容易平定的吗?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当初南征大军就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这“平胡税”说是临时税,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已经是一项新的定税了。

更重要的是,这“平胡税”实在收得太重了,竟然比田赋还要高出两成,这也太离谱了。

虽然民间对这项新税叫苦连天,但各地官府里的官老爷们可不管这么多。

如果税收不上来,他们头上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于是纷纷出动官兵挨家挨户地上门收税,一旦有谁敢不交,就马上收监处理。

家属什么时候把钱凑齐了就什么时候放人。一天没凑齐,就一天把人关在牢里饿着,除了清水以外一粒米都不给。

这方法实在太狠了,各家各户只能想尽办法把这税金补齐。

像江南各省这些较为富庶的地区还好一些,当地平民百姓大多还能勉强拿得出这钱。但对于一些穷苦地区的百姓来说,这笔钱实在太要命了。

许多家庭那是真的要掏空家底甚至砸锅卖铁才拿得出这笔钱。

更有甚者,有些实在借不到钱的人家只能借高利贷来渡过难关。最后因为还不上利滚利的高利贷,被迫卖屋卖田,甚至卖妻卖女来还债的惨况时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

这平胡税一出,导致各地民怨四起、民不聊生。

所谓官逼民反,面对如此重税,终于有百姓因为交不上税而揭杆造反,并且响应者众多。

尤其是较为穷困的偏远地区,更是民乱不断、此起彼伏。

为了平定地方民乱,朝廷只能时不时地派兵镇压。

这对于原本就兵员不足、士兵素质又差的大魏军队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不过这些地方民乱毕竟规模较小,还不足以威胁到大魏的根基,因此影响有限。

现在朝堂上的各位王公大臣们,更头痛的是如何安置那二十几万从南方逃过来的流民,这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鉴于之前的成功经验,安国公等人不是没想过像上次那样,直接把流民运到东北扔给西北军来处理。

可惜这回西北军学精了,不仅组建了一支上万人的水师常驻乌江巡逻看守,而且还在岸边修建了城墙和炮台,把整个乌江封锁起来,不给大魏的船只通过,这样魏军就没办法重施故技把流民送过去了。

既然没办法强塞给西北军,那这二十几万流民的安置问题就只能靠朝廷诸君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