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78 书信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78 书信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在九江的池非在收到探子发过来的密报以及简书棋的书信后,也感到很高兴。

他朋友不多,简书棋可以说是他的至交好友。

通过简书棋的书信,池非这才知道这家伙原来是借回乡丁忧之名离开京城回到了故里。

仿佛找到了个宣泄口一般,简书棋把京城这一年多来发生的各种事情都详细说了一遍,并且在每件事下面都表达了他的想法和情绪。

从他在书信中所流露出来的愤慨之情,可以看出他对大魏朝廷充满了失望。

尤其是关于朝廷如何对待那十几万流民之事,更是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和绝望。

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池非就把西北如何安置那些流民的做法详细写了下来,并附上了一幅梯田的素描画。

对于简书棋想帮忙寻找红薯和玉米之事,池非觉得他还是不要牵扯进去比较好,于是就在信里劝他不要插手此事,以免惹祸上身。

在交代完这些事后,池非顺便把自己的近况都写了一下,让他放心。

信的最后,池非还特意叮嘱他在看完这封信后,记得马上烧掉,以免落到别人手里成了对付他的把柄。

写完信后,他立刻命探子把信尽快发往江南亲手交给简书棋,不得有误。

难得跟好友重新联系上,池非一整天心情都极好。

带着这种好心情,他又到工坊那边去溜达巡视。

随着一大批新的工匠加入,如今工坊那边已经扩大了一倍有余,而且还在其中建起了多个不同分工的小作坊。

这样一隔开,既增加了每道工序的保密性,也能让工匠们更加专心的做事,可谓一举两得。

原本池非按照现代化工厂模式,把整个制枪流程分成六大部门。

一是枪管部,二是点火装置部,三是枪柄部,四是整体组装部,五是铅弹制作部,六是弹药包装部。

每一个部门都会按难易程度分成两三道,甚至五六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而且分别在独立的小作坊里完成。

通过这样一细分,果然让工作效率瞬间提升了好几倍,许多零部件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快速造了出来。

但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很多零部件虽然造出来了,但在组装的时候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根本装不上去。

池非仔细看了一下那些零部件,很快就知道了原因所在。

这些零件全是手工做出来的,既然是手工制作,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

尤其是那批新来的工匠,做出来的零件几乎没几个能用的。

火枪是很精密的东西,有时一个零部件只是差了几毫米就装不上去。更不要说要把这么多零件组合在一起,稍有偏差就很容易造成组装失败。

想避免这种情况用回以前的老办法其实是可以解决的:由一个工匠从头到尾地进行零件的制造和组装。

由于整枝火枪都是由一个人造出来的,所以他自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因此也比较容易把有问题的零件挑出来改到能用为止。

然而池非却不想走回头路,主要是这种方法太过耗时耗力,根本无法实现量产。

就算枪管钻孔太慢的问题已经通过简易钻孔机床解决了,但一个工匠想把整条火枪造出来,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时间。

这还是熟手工匠才办得到的事,换成刚接手的工匠,随随便便花个半年时间都有可能。

这样的效率想要大规模装备军队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而且这种方法很容易让火枪的制造工艺外泄,从保密角度来说也是不可取的。

在跟大舅兄宁雅柏和吴工匠一起商议过后,池非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新来的那批工匠手艺还不够熟悉,所以造出来的零件偏差太大了,这个只能靠他们多练多做来弥补。

二是需要在原来的六个部门上,再增加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抓零件达标这块工作,暂时就起名为检修部。

检修部的工作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把偏差太大的零件退回原工匠进行修改或重做;二是对于偏差较小的零件进行内部微调,直至能用为止。

这样一来,应该可以减少零件报废过多的问题。

为了激励这些工匠,池非还破天荒地提出了计件奖励法。

也就是一个工匠每做好一个达标能用的零件,就按零件的难易程度来增加奖金。

例如做好一根能用的枪管,就奖励那个工匠一百文钱;做好一个枪柄,就奖励五十文钱等等。

通过这样的激励办法,自然能够让工匠们更加自动自发地用心做事,总比一做错就开骂要好得多。

果然池非这个计件奖励法一提出,让整个工坊的气氛为之一变,所有工匠都变得士气高昂起来,每个人的眼睛仿佛都在发着绿光。

于是,在新增加检修部以及计件奖励法的推动下,短短一个月内,报废的零件开始明显减少,整枪的组装失败率也在逐渐降低。

一时间,所有工匠都在全神贯注地用心做事,整个工坊处于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气氛当中。

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谁不想赚啊。

看到妹夫仅仅是提了这两个小小的改动,就让整个工坊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这么多,宁雅柏实在是心服口服。

他有时真想不明白妹夫是如何想到这么多奇思妙想出来的。

而且这些奇思妙想几乎都是切实有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最厉害的。

就在池非的火枪工坊在热火朝天的开工时,简书棋也在热火朝天地到处找洋人去打听玉米和红薯的消息。

虽然池非已经在信里劝他不要插手这件事,以免惹祸上身,但简书棋却不甘心就这样干等着。

尤其他在知道玉米和红薯这两种海外作物是产量极高的荒年救命粮时,他就再也坐不住了,一心要帮好友找到这两种作物出来。

简书棋本身就是个聪明人,再加上经历了这么多事后,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

虽然好友池非在信里说过,已经通过建立梯田的方法来解决那十几万流民的吃饭问题。

但简书棋知道刚开荒的生田,产粮量是很低的。只有经过多年耕种的熟田,才能有相对稳定的粮食产出。

换句话说,光靠这些刚开荒的梯田多半是不够的,西北军那边肯定要补贴不少粮食才能养活这十几万流民。

这对于原本就产粮不多的西北和东北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假如真的能够找到好友所说的玉米和红薯这两种高产作物,就能极大地缓解这种缺粮的状况。

因此简书棋才义无反顾地到处奔波打听有关玉米和红薯的事。

这不仅是为了帮好友池非,也是为了帮那十几万沦为流民的百姓。

他终于找到自己该做的事了。

为此他兴奋不已,就算再辛苦也不觉得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