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34 九江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34 九江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说西北东征军已经成功拿下九江,但东北沿线各府城还在伪朝控制当中,而且当地大都驻有卫所。

为了不暴露行踪,池非一行人不敢光明正大的赶路,只能采取白天休息,晚上赶路的方式来行进。

由于晚上视野不好,只能靠火把照明,行进的速度连白天的二分之一都不到,颇为缓慢。

但为了安全起见,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

这一路上因为白天睡不好,吃不好,晚上又要急着赶路,池非眼看着原本白白胖胖的阿芷快速消瘦下来,这让他颇为心疼。

阿芷知道心上人在担心她,反而一脸无所谓地安慰他说自己没事,挺得住。

池非没办法,只好在晚上骑马赶路的时候让她靠在自己怀里,然后他一边控制着缰绳一边用两边手臂来固定她的身子,这样她至少能够稍微眯一下眼。

对于心上人的各种体贴呵护,阿芷心里甜蜜无比,所以一路上还真不觉得怎么辛苦。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一行人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了九江,众人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大魏行政区划大体分为省、府、县、镇、乡、村这几级。

府就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而九江府位于安平省境内,属于一个名不经传的海边小城。

九江山多地少,农作物产出有限,主要以渔业和海运业为主。

当地虽然也有盐场,但产量有限,基本上只够供应本地以及周边邻近城市所需。

池非进城之前,看到城池四周虽然有做过各种防护,但却没有交战过的痕迹。

等他进城后,发现街上到处都有西北士兵在来回巡逻,但平民百姓却全都躲在家中紧张观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人员伤亡。

池非去问前来接应的宁雅柏才知道,原来西北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九江知府看到城下乌泱泱两万多个突如其来的西北士兵,吓得脸都白了。

九江知府自知以城内的几千守军根本抵挡不住两万多骁勇善战的西北军,如果硬要抵抗到底的话,城破后可能连自家小命都不保。于是干脆连抵抗都不敢抵抗,直接开城门投降了。

就这样,西北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九江,顺利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也正因为九江知府的及时投诚,西北军在占领九江后,仍旧让他继续担任九江知府以安定民心。

成功拿下九江后,领军的萧志坚萧将军只留下五千士兵镇守九江,然后他立刻带着剩下的一万五千人赶往彰南支援另一路东征军。

彰南那边可不像九江这样未打先投,那里的守将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将,应该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跟这五千守军同时留下来的,还有宁志远的长子宁雅柏,他负责全权统率这五千守军。

宁雅柏之所以没跟着萧将军攻打彰南,那是因为他早就收到父亲宁志远的密信,要他在九江这里等妹夫池非过来,然后全力协助他进行制盐之事。

宁雅柏身为宁家长子,自然知道父亲在密信里所提的制盐之法一旦真的试验成功,那以后将会大大缓解西北全境的钱粮之困。

此事事关重大,甚至比攻下彰南更加重要,宁雅柏知道其中轻重,因此才会主动留下来等妹夫他们过来。

如今看到小妹和妹夫都平安到达,他这才松了口气。

池非一行人在官邸那边安顿下来后,宁雅柏让他们先好好休息几天再说。

池非没有推迟,连续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他和阿芷确实累了,的确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在池非他们休息的时候,宁雅柏继续投入到筹集军粮这件大事当中去。

他所筹集的军粮并非米粟麦等常规粮食,而是沿海地区的特产:鱼干。

九江这里产粮有限,仅够满足当地所需。但这里毕竟是沿海城市,渔业丰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晾晒鱼干作配菜,鱼干在当地既普遍又便宜。

宁雅柏就是看中了这点,才通过当地官府出面,大量收购民间的各种鱼干作为军粮的补充。

他也很清楚如今西北存粮不多,能省一点是一点。

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了几千斤鱼干,还在继续大量收购当中。

除了积极筹集军粮外,他还征用了所有官船以及适合运兵的大商船,准备着远洋出征之事。

之所以要准备远洋出征而不是涉海购粮,那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众位将领商议的最终结果。

正如妹夫池非所言,假如那些盛产粮食的周边小国不肯卖粮给他们的话,那他们就只能出兵去强抢了。

能否获得足够的军粮,事关整个西北的生死存亡。

这时候不能再讲什么仁义道德了,就算真要对当地人大开杀戒也在所不惜。

更何况他们要对付的只是大魏以外的海外番人,并没有对汉人下手,这杆忠君爱国的大旗他们至少还能保下来,众将士也少了很多愧疚感。

当然,能顺利谈下来的话最好,他们也不想劳师动众派大军去远征这些周边小国。

池非经过三天休息后,终于疲劳尽消。

他深知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于是主动去找宁雅柏商议试验晒盐之事。

宁雅柏也知道事不宜迟,立刻带他去各个沙滩巡视当地环境。

……………………

“阿真,你看这片海滩怎么样?”宁雅柏指着前方一片很大的沙滩问道。

池非仔细观察了一下,只见这片沙滩确实很大,而且地势也比之前看到的几处地方都要平坦很多。

另外因为海滩朝南的关系,周边又没有较高的山,阳光可以直接照射下来,几乎没有任何的阻隔。

就地势而言,这里确实是个晒盐的好地方。

池非看过周边环境后,问道:“大哥,你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一段时间,感觉九江的气候怎么样?雨水多吗?”

“九江这里跟西北的天气有些相似,都是属于比较干燥少雨的地区。

但偶尔还是会下雨的,尤其是台风天的时候。

我听当地人说,每年六到八月的时候,就是台风多发的月份。

每次台风一来,当地农作物不仅会失收减产,而且房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不过沿海地区一般都会有台风的问题,九江这里算是轻的了。”

池非听完,不禁皱起了眉头。

六到八月正是日照最为充足,也最适合晒盐的季节。

如果这几个月份因为台风而不能晒盐的话,那就有点可惜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台风属于天灾,就算是现代社会也对此无能为力,最多只能做到减少灾害。

看到妹夫眉头略皱,宁雅柏忍不住问:“阿真,这样是不是不行?”

池非有些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究竟行不行,只能先试试再说。

就算六到八月经常来台风导致不能晒盐,其他月份应该也是可以的。但至于产量如何,那就要看运气了。”

宁雅柏倒是十分坦然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能做的,不过如此。

阿真,你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毕竟这种事非人力所能控制。”

池非微笑道:“大哥放心,就算这种方法不行,我还有另一种制盐之法,只是没有上一种产量高而已。但与煎盐法相比,还是优胜不少。”

“此话当真?”宁雅柏不愧是宁志远的儿子,连问的话也一样。

“自然是真的。只是这法子我也没亲自试过,但应该还是可行的。”

“太好了,如果你说的方法真的可行,那以后西北的钱粮问题就好办多了。”由于太过兴奋,一向比较内敛的宁雅柏少有地露出激动的神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