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25 保甲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25 保甲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还有就是,整套地方管理班子当中,只有知县是由朝廷调派过来的,而且任期一满就会离开,再由下一任知县接管工作。

至于负责实际庶务的县丞、教谕、县尉、典吏等吏员几乎全都是本地人,是不会跟着离开的。

而且只要没有犯大错的话,这些人会一直做下去,而且退休后往往会托关系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职务。有些后台较硬的县丞,甚至子孙几代人都在这个位置上做着。

也就是说,只要县丞、教谕、县尉、典吏这些负责实际庶务的本地吏员还在,这个县就不会乱,民生方面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可以正常运作下去。

只有一些需要制作大方针大政策的部门才会因为顶头上司的出走而受到影响,不过这些都是少数,影响有限。

但不管怎样,这么大量的官员集体出逃,还是对西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本只负责管理军队的宁志远也不得不接手一些政务工作,因此忙得不可开交。

在这严重缺人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却异军突起,显现出过人的才干。

那个人就是池非以前推荐给宁志远当幕僚的章文轩老先生,也就是当初最早一批参与种痘实验的死囚之一。

这位老先生对于各种政务问题竟然十分精通,而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处理办法,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他向宁志远提出,如今最要紧的是防止来自京城和胡人那边的歼细混入西北,煽动原本就已经不稳的民心趁机作乱。

因此他建议在西北全境推行前朝曾经实行过的保甲制,来监管和筛选所有可疑人员。

所谓保甲制,就是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户长基本由户主担任,甲长由各户长推举,保长则由甲长公推,而保长则受当地卫所直接管辖,并且领有月俸。

保甲制最大的特点是相互监督、实行连坐。

一旦在所属地点出现可疑人物,又或者发现有人作恶,户长就有责任将情况上报甲长,由甲长来决定如何处理。

如果是可疑人物,甲长就需要前去盘查。如果有人作恶,就要立刻阻止。

假如甲长因为对方人多势众无法处理,就要立刻上报保长,由保长再派人过来处理。

假如连保长也无法处理,就要上报地方卫所出动官兵了。

凡是知情不报者,不仅户长本人要受到重罚,同一甲的其他户长也会受到牵连被罚,这就是连坐。

由于此制度上至卫所,下至普通百姓,全都囊括其中。

一旦发现可疑人物或有人作恶,就会层层上报,逐级处理。

如此一来,就可有效防止歼细或可疑人员混入其中。

其实当初宁志远下令在西北全境大查胡人奸细的时候,章文轩老先生就想提此建议。

但后来他觉得主公身为统领西北全军的西北大将军,已经有些权力过重,实在不适合再插手文官所管辖的政事,否则容易落人话柄,因此才没有提出。

如今西北跟京城断绝了关系,宁志远更是成为了西北全境真正的当家话事人,因此他才敢提出这个建议。

宁志远在听完章文轩老先生的建议后,大加赞赏,立刻督令各地卫所在当地推行此法。

这保甲制确实是个极好的办法,在推行了个把月后,各地治安果然大为改善。

别说各种来路不明的可疑人员大为减少,就连小偷小摸的事也一下子少了很多。

见到这新政如此有效,许多民众都对此赞不绝口。

而章文轩本人也因提出此法而广受好评,让人对他刮目相看。

除了保甲制外,章文轩还建议应该适当放宽下级官吏晋升的限制,让非进士或举人出身,但有多年从政经验的下级官吏也有机会往上升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让众多不是进士或举人出身的县丞、教谕、县尉、典吏等下级官吏,也有机会升为知县或更高一级官员。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西北文官短缺的问题,还能使这些下级官吏更加忠于西北。

试想一下,一个原本一辈子都没希望再往上升迁的县丞或县尉,如今突然看到有机会升为知县甚至更高一级的官员,怎么可能不动心?

为了往上升迁,这些下级官吏一定会更加用心办事,对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的西北军方也肯定更加的忠心。

说一千道一万,对于这些下级官吏来说,没什么比实实在在的官职和实缺更让他们看重的东西了。

宁志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实际的人,一听这个建议,立刻拍手叫好,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不过此事具体要怎么做,还需要经众人仔细商量研究过才行,不能轻率而行。

因为官员升迁制度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根基,对整个国家影响巨大。一旦出现问题,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西北虽然不算国家,但改革官员升迁制度同样影响极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要仔细研究过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实行。

但不管怎么样,提出这个建议的章文轩还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所有人都看出这个才智过人的老者极受大将军的看重。

因为章文轩的突出表现,就连池非也受到了岳父的夸奖。

宁志远夸他推荐得好,这章文轩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池非也觉得这章老先生所提的官员升迁改革办法确实很高明。

这就相当于现代一些注重实绩的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不看对方是什么学历,只看对方有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道理是大同小异的。

西北长年跟胡人打仗,当地民风彪悍,历来就是武强文弱。

本地读书人本来就少,能考上秀才甚至是举人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这种大量文官出逃的情况,如果还死守规矩只让进士或举人当官,那这个人才缺口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才填得上。

假如改为只看从政经验而不看出身的话,那选人的途径就拓宽了许多。这确实是一个极富智慧的用人之策。

池非也没想到自己随手推荐的章老先生竟然如此厉害,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