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贺兰魂 > 第三十九章 技术难题

贺兰魂 第三十九章 技术难题

作者:小凡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9: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兄弟三人忙活了一天,天黑时总算是把实验田里给安顿好了。qiuyelou回到家,虽然累的要死,吃完饭,胡二还是坚持把今天的实验日志给工工整整填写完毕,才上床。

可能不是过于疲劳,人有点小兴奋,躺到床上,反而睡不着,没了困意。尤其想到今年的早熟稻可能种植成功,更加兴奋地睡不着了。

今年,之所以能在这里实施双季水稻种植技术,关键在于今年的气候,再加上是个闰年,暖春来得比以往都早点,所以稻子种植的时候比以往提前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按照叶老师的说法,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大部比较适合水稻的生长,在南方地区就适宜大范围的种植水稻,有的地方有一年一熟或两熟,甚至有的地方有一年三熟的水稻。而在相对寒冷和干旱的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却不是很广泛,这主要是受到北方特殊的气候和土地质量所决定的。北方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土地盐碱化较严重,这三大条件将直接影响水稻的种植区域选择。

在播种的时候,他都是用叶老师精选细挑的早熟稻种。今年有希望种植成功,大部分也要归功于叶老师多年积累的结果。如果没有合适的早熟稻种,那要实现两季水稻种植就可能是个笑话了。

胡二还记得那些年随着叶老师选种的艰辛来。大热天的正中午,两人顶个大草帽在田间硬抗着蚂蟥和蚊子的袭扰,找寻抗病、抗倒伏、抗冻、抗旱及抗盐碱化的优质水稻苗种,每一株实验田里的水稻几乎都有编号。qiuyelou也正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叶老师给他传授了基本的水稻知识,让他知道了水稻属于禾本科类一年生草本植物,也知道了它是怎么来的:原来是先民们从普通的野生稻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下演变转化而来的。

同时,也让他知道了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知道了光照、温度、湿度以及营养等对于水稻生长的重要性。由于农场地处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加之又是个盐碱化特别厉害的地方,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大面积种植。虽然气候地势各项条件符合,但就盐碱化这一条是个过不去的坎。

为此叶老师没有少花时间改良盐碱土壤。他和农场主要领导一起,起早贪黑,顶风冒雨,终日忙活在田间地头。各种办法都使用了,刚开始平整土地,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再通过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关键还是在于农场土壤盐碱化太过于严重。后来又想办法在春秋两季反盐较重的季节实施深耕深翻、耙地、增施有机肥,合理利用化肥降碱。经过他们摸索,还真摸出了一条农场改良盐碱土地的好办法。这个办法一经推广,当年农场产量立马实现了翻一番的历史性惊喜变化。

按照叶老师专业说法,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所以值得提倡。适时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另一方面可加速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这些专业知识经过叶老师的讲解,同期很多同学跟班,但都没有胡二接受和理解的透彻,用叶老师的说法,这孩子和农学有缘。当年,老专家扎根基层不断地传帮带,在那个特殊年代造就了一大帮土生土长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些人的诞生,对国营农场的建设起了很大助推作用。

农场现在的农业技术员今年年底将退休,据说,已经提名让胡二接替他的工作岗位。本来这事是早点让他接手的,可胡二一门心思的在他的实验田里,根本没心他顾,于是乎,老技术员就只能等他退休时,让胡二顶上了。到时候,农场没有技术员了,再怎么说,技术拔尖的胡二也没有办法推辞了。

前进农场实施两季水稻最大的问题还是每年土壤解冻时间太迟,以致于苗子都没有办法及时移栽到地里,更不要说这土地解冻后还要春耕。虽然可以将育苗时间提前完成,但是插秧不可能提前。这是前进农场实施两季水稻的最大技术难题,所以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季水稻的推广,也是当年叶子厚这个知青做实验时候的无奈之举。他的主要目的还是在这里选择优良早熟稻种。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已经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稻种,这批稻种正在改进中。

初始,听胡二说今年可能在农场实现两季稻的种植实验,这是他在农场那个年月的遗憾,所以老教授就比较上心,也给胡二说“到时候他一定回来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