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抗日之特工组 > 第四十三章 军官补习班

抗日之特工组 第四十三章 军官补习班

作者:南海里的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师部的一些直属机构也搬到巢湖来了,新师部设一所中学。

条件自然不能够跟银屏镇相比,不过胜在宽敞,还有一个大操场,闲暇的时候,还可以打打拳,跑跑步。

对于新一师,包括那几位老的团长在内,提升太快,战斗经验是够了,但是缺少理论方面的积累。安排完了整编,就是巢湖的防御阵地的建设,晚上还有要去军官讲习班上课,张成每天的工作都排的满满的,连喝一口水都得三口并做一口。

总之一个字,忙!

老蒋居然一字不改的同意了他的整编方案,这让他有些诧异,他也没有深究原因,如果整天想这个,那什么事儿都别做了。

关键还是提高自身的实力,手中有枪,心中不慌!

张成现在的日子,就是看文件,批文件,看战报,批战报,然后签字签的手都有些发软,有时候还要备课,写讲义,从来没有在十二点钟之前睡过。

人是累了点儿,不过干劲儿还是很大的。

军官讲习班第一期人数是一百人,师部机关只给了五个名额,各直属部队是五个名额,然后三个旅一个旅十个名额,剩下的四十个名额给了特战营。

为了这一百个名额,那可真是抢破了脑袋,在这之前,就有人在特战队,新一师很多人都直接称之为军官特训营。

这些在特战队驻训过的人下放后,基本上都成为各营连的骨干军官,他们都清楚在特战队驻训的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而变化。

所以这一次军官讲习班,尝过甜头的人,自然知道机会有多么的难得。

仅仅驻训就给他们带去那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成为战斗英雄,骨干军官。军中仕途一飞冲天。

现在有更高级别的讲习班,而且还是正式的授课和训练,师长张成还担任班主任,参加授课。

别说这些低级军官们行动了,就是高级军官们也有些心动了。要不是限制了军衔等级,很多校官都想参与进来了。

“师坐,您真打算公开讲有关游击战方面的?”

“怎么,问题吗?”张成一抬头,有些犹疑的望着朱平问道。

“不是的,只不过这篇文章要是公开发表的话,有些提法可能会引起误解?”朱平道。

“有什么误解的?”

师坐,您是不是把这种战术提的过高了?”朱平问道。

“高吗,你也认为游击战不行吗?”

“不是不行,只是您是不是把游击战术看的过高了,靠这种战术根本无法取得抗战胜利的。”朱平道。

“朱平,你要明白一个道理,采用何种战术不是人为决定的,是根据战局和你我态势变化而来。”张成道,“我问你,在敌后沦陷区。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战术?”

“这……”“你可能觉得敌后并不要紧,只要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敌人就可以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敌后的工作跟正面抗战是息息相关的,委员长为什么强调空间换时间,仅仅是把地盘让给日本人,日本人就给你时间了吗?”张成笑道,“日本人没有那么傻,他们一定会乘胜追击的。”

“空间换时间的精髓就在敌后抗战,也就是游击战,你说它重不重要?”张成解释道,“日军没占领一处。就必须在当地留守一部分兵力维护当地的统治,还有交通线的安全。他们占的地方越大,所需要的兵力越多。你想想看,如果在敌后有无数的抗日游击队,他们采用袭扰和破坏的战术,那会怎么样?”

“日军势必要增加兵力?”“对了,兵力从何而来呢?”张成道,“他们又要维持正面战场上对我们的压制,又要维护占领区的稳定,保证物资供应畅通,那么只有不断的增兵,日本虽然国力雄厚,可他国土毕竟很少,资源更少,当他们吃的够多的时候,就会消化不.良,如果内部烽烟四起的话,那就是两线作战,一天死几个日本兵,不起眼,可一百个县一天同时死几个呢?一天会死多少日本兵,一年下来有多少?”

“游击战看上去不起眼,可它可以积小胜成大胜,还能拖住日军主力的进攻,甚至改变日军对华的战略,别看日军现在气势汹汹,大有灭亡中国的架势,其实他们自己也虚,他们也害怕,一旦全中国人群起抗争,他们就会陷入全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到时候,他就是想脱身都难了。”

“师坐,我有些明白了。”朱平道,“我就是怕公开讲,上面会有人对你有看法,毕竟游击战是那边的提法,您如此推崇的话,恐怕会惹来非议?”

“没事儿,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别人爱说什么是什么。”张成不在意,他就是站在一个纯军事的角度也阐述自己的观点,至于对“游击战”过高的评价,那就让事实来说话。

既然要抗战,那就少不了敌后游击战,还有光靠我们特战队在敌后破坏鬼子的后防,毕竟人数限制。

老蒋现在是用人之际,他不会把自己怎样的。

部队多了,军官不够用,机构也会臃肿,战斗力就会下降。

张成的观念比较超前,现代战争已经不是人多欺负人少,日军一个大队就敢追着中**队一个师打,这足以说明。

看到张成出现在了门口,罗世义便立刻起身:“全体起立!”

赵斌等一百名军官便齐刷刷的起立,立正,向张成敬礼。

张成大步走进教室站到讲台前,又回了军礼,罗世义便又喊了声坐下。

待学生坐下,张成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刷写下了“大兵团正面作战”这六个字,然后回头对学生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讲讲大兵团正面作战。”

“所谓大兵团正面作战,指的就是敌我双方两个大的战略集群,在一定宽度的战线进行正面较量的过程,比如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东线战场以及西线战场,都是大兵团正面作战,其最大的特点是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规模极其庞大,战斗过程极其惨烈,消耗、伤亡极大,但是战果却往往不大。”

张成话音刚落,赵斌便立刻站起身,说道:“报告长官!”

张成道:“讲!”

赵斌道:“淞沪会战算不算大兵团正面作战?”

“勉强算。”张成点头道,“淞沪会战打到第三阶段,我方投入兵力超过七十个师将近五十万兵力,分为左中右三个集团军群,日军投入兵力九个师团另两个支队,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人,分为华中派谴军及第十一军两个集团军,可以算是大兵团正面作战。”

赵斌道:“长官,有一种观点认为,淞沪会战第三个阶段,如果中**队不在淞沪沿海地带与日军纠缠,而是大踏步的后撤至吴福、嘉乍国防线,就能有效规避日军优势舰炮及舰载航空兵的火力,淞沪会战的结果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说的好!”张成向着赵斌投去一记赞赏的眼神,又说道,“不过,你刚才所做的假设却又涉及到了另一种最前沿的军事理论,那就是由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刚创立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

接着刚才的话说道:“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是跟大兵团正面作战理论相对立的一种理论,这两种理论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一种主张正面决战,以尽可能的在正面战线上打垮敌人,一种则主张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机动作战,以尽可能的消耗敌人,疲惫敌人,最终围歼敌人。”

“世界大战的结果表明,大兵团正面作战的效果难尽如人意,无论是协约国集团,还是同盟国集群,都无法从正面战线打垮敌人,但是大兵团大纵深作战是否就一定比大兵团正面作战效果好,暂时却还没有得到实战验证,但是我坚信,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一定会在未来战争当中大放异彩,我非常坚信这一点。”

张成这话当然不是瞎说,因为一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会全面爆发,德军、苏军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践行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并且都取得辉煌的战果,德军凭借由大兵团大纵深理论演化而来的闪击战险些统一了欧洲,而苏联红军则凭借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

然后再过十年,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将会出现一位战争奇才,站在德军和苏联红军的肩膀上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演绎到极致,在广阔的淮海大地上,以六十万装备低劣的解放军却围歼了八十万清一色美械装备的**将士!

直到半个世纪之后,这一战例都还是西方各**事学院中的经典案例,每每都会被教官们拿出来进行深入剖析。

这位战争奇才就是栗裕大将,栗裕对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最大贡献,那就是创造性的赋予了穿插集群另外一种定义,在栗裕之前,穿插集群只能由坦克集团或者摩托化步兵集群来担当,但是,栗裕却证明了,步兵也一样可以担当穿插集群!

栗裕的贡献,降低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的门槛,更赋予了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更加广阔的前景。

正是凭借栗裕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实践,在三年后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每每以一个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团疯狂向前穿插,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的军队往往兵败如山倒,成建制被围歼,尤其是南朝鲜军,经常整师整师被围歼。

美军虽然没有营以上建制被围歼的战例,但那是因为他们有逆天的后勤保障能力。

张成很快收回思绪,又道:“大兵团正面作战理论不新鲜,留着以后你们慢慢了解,今天我就简单的跟你们讲讲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

听说张成要讲最前沿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一百多个军官便立刻翻开笔记本,二百多双灼热的眼睛也聚焦在张成身上。

张成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刷的写下了“突击”“穿插”这四个字。

写完之后,张成又回身讲解道:“突击理论和穿插理论,是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的两个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我先讲突击,突击,顾名思义就是突然袭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以及火力,在狭窄的正面甚至某个点,向敌人发起攻击,尽可能快的突破敌人的阵地,撕裂敌人的防御体系,然后大胆往前穿插。”

“突击集群的穿插就像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尖刀,只要插入一定深度,就一定会伤及敌人的心脏,敌人就一定会死亡,一定会崩溃,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敌人崩溃之后,并不意味着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如果不能及时包围敌人,歼灭敌人,等敌人收拢溃兵,很快就能展开反击,如果敌方的指挥官足够冷静,足够高明,很容易就能反过来击溃甚至围歼我方的追击部队,一场胜仗就极可能成为败仗。”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理论,穿插理论!”

“大兵团大纵深作战为什么要有穿插?”

“因为没有穿插,就没有包围!”

张成的这一堂课足足上了两个课时,学生们还是意犹未尽,张成他们却没时间了,徐州会战已经打响了,得送这些军官回部队了。

张成回到师部,高致嵩小声问道:“师坐,你真觉得大纵深作战将会成为未来战场的主流?”

“那是当然。”张成道,“大纵深作战方式一定会成为主流。”

对于这一点,张成当然是深入不疑,即将爆发的二战将会证明他的判断。

高致嵩默默的点了点头,如果这样,那么他们费劲八啦的教这群学生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理论也不算白费,既便现在他们暂时还不够级别,还没办法践行这样的作战理论,但又有谁敢肯定将来他们就不会走上更高的层面?

高致嵩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但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未必就一定会跨入和平时代,他更愿意相信,国共两党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内战,彼时,他和张成教出来的这群学生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活下来。

张成又说道:“不过,现在,大纵深作战还只停留在理论层次,而且,对日作战也不适用大纵深作战理论,至少短时间内不适用,在现阶段,还是运动战理论更适用,对了,你研究总结运动战理论,总结得怎么样了?”

“不怎么样。”高致嵩摇头苦笑,“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下手。”

对新四军或者八路军来说,运动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就在井岗山创造性的践行了运动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前四次反围剿作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运动战术功不可没。

不过,既便是那时也还没有对运动战进行系统的阐述,也就是说,还没有将运动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八路军内部只是写了几本介绍运动战的小册子,高致嵩不是军事理论家,要想通过这几本小册子总结出运动战的基本理论,难度可想而知。

高致嵩苦笑道:“一开始我还真没觉得运动战有什么了不起,心想这不就是跑么?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带着敌人满山的乱跑,等到敌人跑得累了,再回头打他一家伙,可是等到我深入的一分析,却发现完全不是那样。”

“那你就慢慢的总结,反正这是你的事。”张成道,“我得过去训练特战队,他们仅只学了点皮毛,一个个就都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