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史上第一暴君 > 第67章 诸事齐备

史上第一暴君 第67章 诸事齐备

作者:冥域天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7:37:15 来源:蚂蚁文学

朱儁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反对,虽然这事情实际上轮不到他来插嘴,不过刘轩却想到了另一点。

此时刘备的身份不过是守平原县令。

也就是他目前被朝廷上认可的身份,仅仅是一县令,而且还是一个实习身份的县令。

那守平原县令的守字,可不是什么驻守平原之类的意思,汉朝在任命官员的时候,若是前面加上这么一个字,就代表这人是个非正式的,究竟能不能去掉那个守字转为真正的这个职务,还是两说的事情。

在朝堂上,一般九卿是很少有这种情况的,能升任九卿之人自然都是朝中顶尖的人,要么学识出众要么名望甚隆,无论哪一种,皇帝也不会在前面扣上一个‘实习’的名号。

一般这种情况多是各个部门的副职或者是那些真正做事的位置,刘备这个县令也在其中,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情况发生。

对于这一点,刘轩以前是不明白的,可是当他真正接触到了汉朝的官场制度后,倒是觉得刘备的这个职衔升的太快了。

瞧他初次任职当的是安喜县尉,这县尉并非当地最高长官,而是一地的治安官,负责抓捕匪盗,驱逐流寇等武事的官位。算是当地县长或者县令的助手之一。

后来就做了平原县令——要知道,令可是大县所设的长官,而且许多郡国的治所也多是这种大县。

从此就可以得知,那平原县令的位置可不是什么很低的官职,只不过以前刘轩习惯性的将刘备和其它诸侯对比,就觉得这区区一个县令太渺小了。

只能说,刘备的起步太低,而且太晚。

这种情况下,直接将刘备升迁为中护军,朝中难免会有点惹人厌烦的声音,可若是让刘备认祖归宗那就不同了。

刘备直接成为宗亲,那就是皇家中人,天子用自家人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莫说一个中护军,直接封个同九卿的重要职位,满朝文武也是无话可说,甚至会觉得本就应该如此——这就是封建帝制的一个优势了。

因此,次日早朝之时,刘轩早早就叫宗正卿刘艾准备好了族谱,随后宣刘备上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点起族谱,最后读了好半天终于确定了刘备的身份——这不过是走个过场,具体的事情昨晚就已经做完了。

否则真当着满朝文武查阅宗卷,鬼知道要翻到什么时候去,要晓得刘胜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一支一支的找,可是相当费时。

何况,刘备这一支早就遗落在外,只靠朝廷内的宗卷想要找到刘备的身份还真不是靠谱的事情,最后只能尽量寻个还算符合情况的一脉,直接将刘备这一支的家谱往上续,这才是满朝文武听到的最终版本。

算到最后,刘备依旧是刘轩的叔叔辈,这也是没法的事情,此时刘备年龄也是三十好几,加上他们家的族谱推来推去也是比刘轩高一辈,总不好再往上硬添一笔吧?

更重要的是,皇叔这个身份也比同辈好——同辈相争可比上下辈分争的还凶,刘备如今有了这么个皇叔的身份,天下人都瞧着他,他要是还做出什么背弃朝廷的事情来,估计这名声立刻就会臭掉,一辈子休想翻过身。

只要刘备脑子不抽抽,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不过如今刘备的名分确定,刘轩顺口就封刘备为中护军、宜城亭侯,然后以叔侄之礼相见,最后请刘备列席于朝堂之上,位在黄琬之前。

黄琬本为司隶校尉,这个职位本来是个相当牛逼的职位,甚至在朝中连三公都对坐在这个位置的人极为忌惮。

因为司隶校尉除却手中有兵之外,有侦查司隶地区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包括秘密刺探一些隐秘事情,以及参劾大臣。

职权上有点类似明朝的东厂、锦衣卫之类的,但是比那两个机构的权利还更大。又有点类似刺史,只不过刺史在外,司隶校尉则是坐镇朝中。同时比刺史牛逼在于,他拥有一支朝廷供养,多达两千人的直属兵马。

从这点就可以得知,司隶校尉权柄之重,集情报、统兵、上监视朝臣、下监视百姓以及参劾职权于一身。

可这种情况从刘轩对军队进行改组之时就改变了——司隶校尉黄琬在雒阳的时候就受困于董卓,手中本就没什么兵马。

等到了长安,满以为自己可以将原本规定的兵马重新组建起来了,不想皇帝诏令下来,直接编组禁军,原本应归属司隶校尉的军权也被剥夺了。

而这部兵马的最终归属就是到了中护军那里——至此,刘轩将中护军的地位抬高到了司隶校尉之上,剥夺了司隶校尉的统兵权,等于直接削弱了黄琬的权势。

在黄琬眼里,刘备这人就是来摘桃子的——偏生这人是宗亲身份,黄琬虽然郁闷却说不出什么,刘备过来的时候还得依法见礼,看着刘备在自己上首的独席上落座后,心中越发的不爽了。

他不知道,刘轩甚至想要将司隶校尉一职废除,无他,这职位权柄太重,眼下先是将其职权分摊开去,等到最后分无可分了,也就可以裁撤了。

何况司隶校尉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只让一人负责也没有效率,还不如详细的分开,比如那刺探京畿地区诸事的,就应该转交给兵部的情报司去做,而民生上的事情更应该走正规渠道上来,现在这样算个什么情况。

刘备的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处理完,只是此时不是与刘备叙话的时候,封了刘备中护军和侯爵之后,直接开始了今日早朝的正常议题。

此时已经深秋,临近冬天,这一年下来,因为有刘轩的政策鼓励以及暗中布下的符箓,京畿地区大部分田地都产出了足够的粮食,少部分良田更是大丰收,粮食充裕下,朝臣们也都很是开心。

始终那粮食是生存之根本,加上先帝胡搞使得币制崩坏,粮食才是此时的硬通货,更何况只有粮食充足,才能让士兵卖命作战。

听着荀攸在那里不停的汇报这一年的粮食以及人口情况,刘轩的嘴角也不自觉的弯了起来。

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那粮食抛去用度和留作粮种的部分后,明年还能余下多少军粮?

这些事情,荀攸早就做好了功课,刘轩一问他立刻就答道:“以目前朝廷禁军的兵马数量,足以支撑一整年的作战了。”

满朝诸公听了这个数量,也都是微微一笑,王允甚至眯起了眼睛轻轻点了点头,看来他们对这个情况都很是满意。

刘轩本来还觉得有点少,不过想想大军出动作战,百姓可还是留在家里种地呢,等这一批粮食吃的差不多了,下一批粮食也收上来了,所以也就没说什么。

可是看这些老头子一个个都笑眯眯的,好似这一年做了好大功绩似地,不免有点奇怪:“这不过一年存量,很多么?”

还是张让在旁见到皇帝疑惑,心中一转立刻明白这年轻皇帝是什么想法,凑近前低声道:“陛下不知,这一年存量可不是全部的粮食,而是单纯的军粮。也就是说朝廷用度、百姓用度都不在这批粮食之中,如此还能支撑大军一年消耗,已经是相当多的数量了。”

刘轩一听这才回过味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而且让朝中文武最重视的是,这些军粮完全是由治下的百姓缴纳上来的,而不是如以前那样,大半是自己的士兵种出来的那种。

这么一想可就不得了了,要晓得即便是最最精锐的边军,也要选出一部分屯田兵来补充军粮,否则只靠征缴根本不够用。

“原来如此!”

这么算的话,今年一年出产的粮食是个相当巨大的数字,刘轩寻思了下立刻道:“如今京兆地区荒地多否?”

荀攸一听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拱手禀报道:“臣目下还在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只是随着董贼死去,孔文举就任河南太守,东面情势渐渐恢复平静,所以流民不复年初之时那么多了。”

刘轩点了点头,知道自己也不能太贪心,就询问起了其它事情。

马日磾倒是将军械制造的进度禀报了一番,听闻军械齐备,只是战马难寻,刘轩也不以为意:“等除了郭汜、李傕,这战马之事自然解决。”

战马难寻,关键就在那西北之路被卡住,只要打通,战马的问题自然不再是问题了。到时候不论是西北的本地马、北方的匈奴马还是西域的良驹,随便刘轩手下这些将领挑选。

不过刘轩也的确该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培养一些奇兽了?自己以前虽然没有抓捕一头来当坐骑,但是却没少收集这些奇兽的血液细胞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因为不占地方,倒是都还存于自己元神深处里的一处空间当中。

“可惜现在修为不足,起码得练出金龙了才能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想想到时候,手下大将胯下又是麒麟又是玄武凤凰的,估计吓也把那些敢和自己作对的人吓死了。

;

ysxiaosh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