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我家夫人病好了 > 第608章 终章

我家夫人病好了 第608章 终章

作者:莞迩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7:26: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镇国公成了镇北王,这件事在整个景朝都引起了轰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被人热议着。

有身居京城位高权重的明眼人,自然能够看得出来,景文帝之所以下了这样一道旨意,也只是因为骑虎难下,但在普通百姓看来,这却无疑是景文帝对姜珩这些年来立下的功劳的肯定。

镇国公立功无数,就算被封了王,那也是能当得起的!

正因如此,在普通百姓眼里,景文帝和姜珩,这对君臣一个是忠臣良将,一个是慧眼识才的明君,互相之间相处得再是融洽不过了。

镇国公,不,如今是镇北王了,本就镇守在边关二十余年,如今边城成了镇北王的封地,这自然又再给镇北王增加了一个绝不会让外敌踏进景朝国土一步的理由。

景朝的百姓,因着如此,竟是又平添了许多的信心,哪怕北蛮还未被击退,却都觉得这也只不过是时间的事。

一时之间,民间对于景朝将会迎来胜利一事,竟是有着空前的肯定。

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好事。

只不过……

那些当事人,他们心中到底是怎样想的,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才知晓了。

而就如百姓们所希望看到的那般,镇北王姜珩也确实势如破竹的奇袭了北蛮大军的大后方,将北蛮人的粮草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直接断了北蛮人的补给,也断了他们的后路。

再之后,姜珩带着将士们不仅抵挡住了北蛮人破釜沉舟之下的进攻,还将北蛮人打得七零八落,溃败而逃。

至此,北蛮再不能成为景朝的祸患。

而这,也只不过是卫芙抵达边关之后几个月之内的事。

虽然镇北王姜珩平定了北蛮之患,但许多明眼人却都知道,镇北王府接下来的日子,只怕是不怎么好过了。

边城被景文帝划给了姜珩作为封地,但除了拿到这么一块封地之外,姜珩却是需要自己提供边关大军的军饷。

不得不说,景文帝纵是不得已之下做了封姜珩为王的决定,但其中的算计,却也是再明白不过的。

边关并不富庶,姜珩这个镇北王能收到的税赋自然也极其有限,仅凭着税赋,甚至连边关大军的军饷都有所不足,想要让边关驻守的大军不饿肚子,只这件事怕就让姜珩得愁白了头了。

就算姜珩想尽了办法凑足了军饷,可想而知,他手里也绝对剩不下什么银子。

如此一来,景文帝当然也就不用担心姜珩会有不臣之心了。

想要谋反,那也是需要有大笔银子支撑的。

舍出去一个边城,却让景朝多了一道抵御外敌的屏障,只要这道屏障在,景朝就几乎不用再担心会有外敌入侵,这样一算,倒也不亏。

景文帝觉得,姜珩纵然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但想要筹到足够发饷银的银子,只这一件事就一定让他愁得没办法去想别的事。

不仅景文帝这样以为,那些将景文帝的心思看得清楚明白的朝中重臣们,也都是一样的想法。

但是……

事实很快就让他们意外了。

谁也没想到,姜珩压根儿就没有管这一摊子事,而是直接将与银子有关的事,都推到了镇北王妃那里去。

在姜珩带着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将士们重新开垦荒田的时候,卫芙的动作同样不少。

边关驻扎着十万大军,这么多的将士都用来开垦荒田,效率那自然是不用说的,而开垦出来的这么多荒田,除了边关将士会种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却是分给了籍贯是边城的百姓。

对于边城百姓来说,这无异于是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了。

从前的边关常年处于战乱之中,许多百姓生活在这里都提心吊胆的,有些胆小又有后路的,早早的就离开了边城,所以城中常年定居的百姓是极少的。

而这些百姓,之所以不离开,不是因为故土难离,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可以去,而每天都是生活在这样的提心吊胆之中,这些百姓就算有田地,也不可能侍弄得有多认真。

毕竟,担心自己没命都来不及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

边城成了镇北王的封地,镇北王一家都在这里扎根了,这给了边城的百姓们空前的信心,再加上北蛮被姜珩带着大军飞速的镇压下来,而其他的蛮夷小国,见着西夷和北蛮相继败退而回,就算有心入侵,那也得掂量一下是不是景朝,是不是姜珩的对手。

如此一来,这些蛮夷小国再入侵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小了。

边城,竟是呈现出了安宁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边关驻军开垦好的良田种,百姓们又如何可能不愿意呢?

不过,边城的百姓毕竟少,而边城外的荒田又太多,就算城中百姓每家每户都分到了田地,但仍有大量开垦好的良田无人栽种。

边关大军最要紧的仍是防备外敌,不可能分出大量的人手在种地上,毕竟有着魏长征的前车之鉴在,姜珩怎么也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

但很快,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边城的人少,那就让别处的百姓过来落户便是。

姜珩直接对外发言,若有百姓愿意落户边城,每一户都可以分到几亩良田。

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之后,自然有的是人拖家带口的往边城赶。

这年头多的是家中没有田地,只能给人做佃户,辛苦一年都未必能吃口饱饭的人,如今有这样的好事,只要在边城落户就能直接分到良田,这些百姓又哪里有不乐意的?

若说从前,对于要来边城定居,也许还有人有许多的疑虑,但如今,边城都成了镇北王的封地,镇北王更是景朝的战神,有镇北王在,又何需再担心边城会被外敌攻破?

于是,在姜珩的一纸宣言之下,无数的百姓从景朝各处赶来。

很快,原本无人耕种的田地,就都分到了落户的百姓手里去。

眼见边城的百姓们竟然有这样的待遇,景朝别处的百姓自然也都心思浮动,这凡事都怕比较,边城的百姓什么也不做就能分得良田,这让人如何能不羡慕?

羡慕之余,许多人甚至在想,既然边城的百姓能如此,那他们……

察觉到百姓们居然有了这样的心思,景朝各地的权贵都愤怒不已。

要知道,如今的田地大多都集中在权贵手里,哪个大家族手里不是捏着大量的田地,而如今,那些权贵眼里的泥腿子们,居然肖想着他们的产业,这让这些权贵都有种利益被触犯的危机感。

一时之间,各地的折子纷纷递往京城,都是控诉镇北王姜珩肆意妄为的。

在这些人想来,若不是镇北王开了这个头,也不会让百姓们有这样的妄想,如若不能将这些妄想压下去,指不定会出大事!

为此,景文帝还派了人前往边关。

不过……

京城来人的确边关之后,并没有见到姜珩,只见到了卫芙。

无视天使的不满,卫芙直接带着人到王府的府库去看了看,指着那空得都可以跑耗子的府库就是一通哭穷。

大意就是,朝廷也就封了这么个镇北王的名头,既不给俸禄,又不发军饷,只指着那么点税赋就要负担边关十万大军的嚼用,以及整个封地的各项开支,镇北王府都快揭不开锅了!

用田地来吸引百姓落户,那也是无奈之举,谁叫边城只有那么点人,就靠着这么点人,又能收到多少税赋?

甚至,卫芙还一边哭诉着一边表示,她这次要随着天使一起入京,向圣主和皇后娘娘好好哭一哭镇北王府的处境艰难呢!

直将京中来人哭得落荒而逃。

毕竟……

卫芙说的可一点都没错,朝廷什么都不给,这本就是在为难人。

既是如此,镇北王府就算行事有些偏差,那不也是给逼的?

而这其中的详情,是绝对不能被普通百姓知晓的,若是让百姓们知道了,他们以为的君臣和睦,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假象,那许多百姓只怕会愤怒得跳脚。

景朝好不容易才安定了下来,若是再因这件事而引起什么哗变,这也是景文帝不会愿意看到的。

于是,这件事自然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至于景朝权贵们的抗议,当然被景文帝压了下去。

而这件事之后,许多人便暗暗觉得,这镇北王府,将来只怕还会做出许多意外之举,这次的事,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接下来的这些年,自落户分田之后,镇北王府还与西夷通商,将西夷的各种特产运往了景朝各地,并且还引来了许多权贵的追捧。

有了这些大受权贵欢迎的西夷特产在,从前少有人往来的边城,也开始渐渐吸引到了许多有眼光的商人往来,不过几年的功夫,竟然就让边城呈现出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对此,京城的众人都是极为惊讶的。

谁都以为姜珩定是不擅长此道的,哪里能想到,不过短短几年,姜珩就能让边城这般大变样呢?

而就在众人都以为边城能有如今的改变,都是姜珩之功时,边城那边却有消息传来,道是这几年姜珩只管军中之事,其他事都是镇北王妃卫芙的手笔。

卫芙?

这个消息引来了一片哗然。

虽然卫芙已经离开京城好几年了,但像卫芙那样荒唐的高门夫人那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第二个的,所以一直到现在,京中的众人对卫芙的印象都还尤其的深刻。

这大概就是卫芙不在京城,京城仍流传着卫芙的传说了。

也正因为对卫芙印象深刻,众人才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谁能相信,那样一个荒唐人,会是让边城由萧索变成现在的富庶繁华的那个人呢?

当然,对卫芙和姜珩来说,这些无关之人信不信,也并不是什么要紧事。

“都是些无关之人,他们信不信都不重要,只要我知道夫人你有多优秀,那就行了。”姜珩道。

虽然他们如今的身份变了,但姜珩还是习惯唤卫芙为“夫人”。

卫芙闻言,两眼弯成月牙,笑眯眯地道:“夫君说的是,无关之人的想法,咱们都不在乎。”

姜珩将卫芙轻轻揽进怀里。

前路漫漫,他们能有彼此相伴,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相拥了一会儿,姜珩突然道:“夫人,那一年,父亲出征边关,想带着我一起,让我开始承担起作为姜家子孙的责任……”

那时的姜珩大概是反骨发作了,明明在习武这件事上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曾有过松懈,临到要让自己的一生所学发挥作用时,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跟着父亲姜烨去往边关。

甚至,还在姜烨启程的前夕,孤身一人从姜家跑了出来。

那时姜家正因为姜烨要出征的事而忙碌不已,自然没能顾得上姜珩,倒也真的让他给跑出来了。

不过,纵是跑出来了,但姜珩也没有什么离家出走的经验,竟是什么都没带,包括银子。

不肯回家,自幼所学也让姜珩纵然有一身的武艺,也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因而一个长得极为俊秀的少年郎,倒是狠狠饿了几日,整个人不仅脏,还极为狼狈。

看起来,跟别的小乞丐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那一日,狼狈的少年郎从自己蜷缩着歇了一晚的屋檐下走出来,就见着自己这几日常常蹲着的巷子口,已经有人了。

那是一个衣着鲜亮的小姑娘,十二三的年纪,鲜嫩得仿如清晨时,犹带着露珠的一朵小花一般。

一看,就叫人知道,这小姑娘定是被娇宠着长大的。

不过,让少年姜珩最注目的,却不是小姑娘那娇俏的容貌,而是她手里捏着的那根火红的鞭子。

许是出于习武之人看到鞭子的亲切,少年郎也忘了自己现在有多狼狈,竟是将这陌生的小姑娘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絮絮叨叨的就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如何不讲道理,草草替自己定下了往后的人生路,非要让自己接掌家业,也不管自己到底喜不喜欢。

离家在外这几日,少年郎也着实挨了不少的白眼,那小小少女却并未流露出嫌弃之意,甚至听他这般絮叨,也没有任何的不耐烦,这让少年郎觉得,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他倾听的人。

不过……

没等少年郎将自己对父亲的所有不满都说完,那小姑娘却是抬手就给了他一鞭子。

身为习武之人,挨这小姑娘这一鞭子,对姜珩来说也就比挠痒痒重一点而已,事实上,若不是他饿了几日,对这小姑娘又全无防备,他是如何也不可能被打到的。

可是,这小姑娘,为何会突然对他动手?

就在少年郎疑惑的时候,那小姑娘却是提着鞭子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还能有点出息吗?你爹只是想让你接掌家业而已,这有什么不对?你在家里长了十几年,难不成对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无所知吗?”

“有这么个好爹你还不知道珍惜,你看看对面那窑子,我那个不着调的爹,现在正在里面等着我娘让人送银子过来呢!”

说到这里,小姑娘的表情倔强,眼里又隐隐闪现着些许的恨意。

少年郎许久都没能再说出一句话来。

想想这小姑娘说的话,再看看她怪握双拳愤怒不已的样子,以及她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失望,少年郎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些抱怨不满,其实也就是仗着父亲疼爱他,对他寄予厚望,似乎一下子就变得有些可笑,甚至有些矫情了。

没等他再说什么,那小姑娘就已经跑远了。

少年郎原本想追上去,但又觉得,他也许应该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至于这将他打醒的小姑娘……

待他将来归京,自然可以以另一种更好的,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她的面前。

多年前的往事在眼前浮现,姜珩低头,在卫芙的发间印下一个吻,带着笑意轻声道:“夫人,于我而言,最幸运的事,大抵便是那年被一个倔强的小姑娘抽了一鞭子……”

因为那一鞭子,他开始明白何为责任,也开始尝试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虽然,他到底还是没能赶在他的父亲战死沙场之前上到战场,但他到底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厚望,从父亲的肩上接过了撑起整个姜家的重担,从前将姜家,将整个景朝,都护在了他的身后。

也因为那一鞭子,他得以与那个小姑娘相识,并最终让那个小姑娘成为他的妻子。

心里这般想着,姜珩的目光似水般柔和。

卫芙却是恍然。

从前姜珩提起他们的初识时曾说起过,她那时给了他一鞭子,但是卫芙却是如何都想不起当时的场景。

现在听姜珩这般一说,她总算是从记忆的深处将这件事找了出来。

原来……

“当初是你啊!”

卫芙有些惊叹。

谁又能知道,那一次短暂的相遇,会是他们彼此相伴的开始呢?

但随即,卫芙的目光也变得柔和起来。

就如姜珩感激他们当初的相遇一般,卫芙也是感激于那一场相遇的。

如若不然,又岂会有他们的如今呢?

两人心中有着同样的想法,又是相视一笑。

不管如何,他们相遇,相恋,并且会一直相伴,直到岁月变幻,直到白发苍苍。

书客居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