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风烈 > 第316章 拆潼关杨林不忍 欲平蜀问计李靖

隋风烈 第316章 拆潼关杨林不忍 欲平蜀问计李靖

作者:莫名堂阿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58: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书海阁全拼)找到回家的路!

“臣遵旨。”外事民族部温大雅起身应道。温大雅也可算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其人精通突厥语,称得上是一个突厥通。加上原本就是一个知名的儒学大家,让他出任首届外事民族学院院办正是名至实归的事情。

“陛下,臣有一请。”何充起身说道。

“何相请讲。”

“若该学院成立之后请挂在我部名下,由我部负责运作学院的一切,包括招生、专业门类设置和学院毕业之后的就职安排等事宜。”

“哦?请何相详述之?朕洗耳恭听。”

“是,陛下。就招生而言,可面向吐谷浑州境内的藏羌族学员和西域突厥、高昌、铁勒等族学院就读,还可招收契丹、室韦族的青年学子,还可招收新罗、东---”何充正在说着,却被杨二突然打断。

“何相,汝之意朕明白了,无非是要让这些异族青年来我朝通过学习了解我朝制度、人文等知识,更便于今后的民族融合大业,朕同意。甚至,这些异族贵族子弟均可免试进入学府,我朝还可对其生活费用进行适度补贴。但新罗和东瀛倭国的学生一个都不能招。至于原因,现在朕不好说,汝等只需记住即可。接着往下说。”

“是,臣记下了。至于专业门类开设,可效仿潞州学院,只需再单独开设一门语言类科目,培养我朝外语人才。”

“陛下,臣愿作外语代课教授。教受契丹等语言,彦博先生亦可专教学生突厥语。”王懿补充说道。

“好!朕准了。何相还有吗?”

“还有就是这学制以两年为宜,学生毕业后交由本部安排外派职位。其他没有了。”

“嗯!好,朕同意了。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军情处外派探员均要到你学院接受语言类、异族风俗类培训3个月,学成之后方能外派,这需要你部和军情处对接。”

“是,陛下,臣出至军情处,乃是肇仁先生门生,臣正有此意。”

“多谢陛下为我军情处考虑,臣自会派最杰出的探员入外事民族学院学习,依照成绩进行外派。”刘文静起身感谢道。

“好了。至于防务部和刑督部的事情,明日再议吧!诸卿也该回府吃午饭了。”杨二见时间已近中午了,自己的肚子也饿的咕咕叫了,只得停止朝议,待明日再说了。

“早朝已毕,百官退朝---”一旁的宦官元岩叫道。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拱手施礼道。

杨二下朝转回道自己书房,还未喝上一口水,就见靠山王杨林走了进来。

杨二赶忙放下刚端起的茶杯,急忙迎上前拱手施礼道:“皇叔可有事情?快请上座。”

杨林也不客气,直接在上座坐了下来。贴身侍女阿贝伊忙端过一杯新茶放在杨林面前。

“皇侄啊!你真要将潼关拆除?那可是京城通往中原最险要的一道天险啊!老夫镇守多年,知道这潼关之重要性。”杨林慈祥的目光看着杨二轻声问着。

“皇叔,目前内乱已平,诸藩皆墨,中原再无战事,此关从此便形同虚设了,反倒阻碍了中原与我关中的交流。再说,如今黄河水系连通了广通渠、永济渠和即将开通的通济渠,今后人员物资往来多数都会通过水道,不再经由潼关了,不如拆除了,侄儿有意拨巨资修建京城到华阴经潼关再到东都洛阳的八马并行的大路。这条路一旦通了,将联通西域和我中原诸州,将极为方便的进行物流运转。说他是条富裕之路也不为过,因此何必在设一道潼关关卡呢?皇叔若是闲暇无事不如代替韩擒虎老将军出任潞州讲武堂院办兼总教习,以皇叔在我朝之威望更可吸引大量武生学子前往求学的,皇叔平生所学也有个传承,不知皇叔愿意否?”

“呵呵!从今日早朝皇侄表现看,已经超越了汝父了。诸事考虑周全,安排的井井有条。宇文化及、卢照邻等百官无不信服。由此可见,皇侄作出的安排俱都在理,也罢!就依你,将潼关拆除了去,如同那早已拆毁的函谷关。韩擒虎那老儿何德何能怎能教出好学生来?据说他去了盱眙镇守了,不务正业,还占了总教习之位。就让皇叔去潞州讲武堂吧!为皇侄这大隋天下多培养些青年将领。”杨林抚须笑道。

“好!有皇叔坐镇讲武堂侄儿也就放心了。今后天下武生便都是皇叔的门生了,都是我杨家嫡系,侄儿用起来也更加顺手,侄儿先谢过皇叔了。”

“呵呵!皇侄倒说得有理,天下武生竟出杨门,好!好啊!”杨林大笑着,脸色红润,仿佛瞬间年轻了几岁一般。

“皇叔只在月底便可到讲武堂赴任,那时便有一批新入学的武生等着皇叔教诲。”

“好!月底老夫便去潞州。皇侄休息吧!老夫去矣。”

“侄儿送皇叔出门。”杨二坐不住了,赶忙起身搀扶着老杨林往书房外走去。

第二天朝议时,原本准备就防务部、刑督部和军情处相关事宜展开讨论的,但刚刚才议完防务部在登州湾设立皇家水师讲武堂一事后便被一封突如其来的急报给打断了。

这封急报是军情处一名百户官从益州成都急送回京的。原来被派往益州成都驻防的西部战区第12军果然未被剑门关蜀将放行,守关蜀将得到的蜀王命令是不得放朝廷一兵一卒入蜀。而来自成都的急报正是蜀王杨秀阻止12军入蜀的内部消息以及坚定反抗中央朝廷维持蜀国独立的具体部署。

杨二看罢急报内容后,气得当堂将急报扯得粉碎。虽然在内心对这种结果是有所准备的,他知道蜀中杨秀封国政权是由当地几大士族集团掌控的,自己的四弟蜀王杨秀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蜀王,而自己在大隋所施行的土地新政无疑将会改变蜀国现状,极大的触碰了蜀中几大士族集团的利益,这些士族集团仰仗着巴蜀地形闭塞,蜀道艰难,易守难攻,便强烈拒绝中央王朝军队入蜀,意欲牢牢的抓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肯改变分毫,甚至不惜独立建国与朝廷对抗。

杨二知道入蜀的难度较大,但没想到蜀王杨秀在几大士族蛊惑下敢于公然对抗中央皇朝。不光拒绝朝廷大军入蜀,还公然叫嚣独立和战争。这是让杨二最不能忍的,任何想独立的地方政权绝对都是不能接受的,就算他是自己名义上的弟弟杨秀。

“陛下,现在我朝国力军力强盛,无需大动干戈,只需下令已在剑门关的第12军对剑门关发起总攻即可,一旦攻克剑门便可长驱直入攻入成都,一举灭掉蜀国,捉拿反王杨秀。”宇文化及厉声谏言道。他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的各大战区将军们的赞同。

“不!剑门关极其险要,只可作佯攻吸引蜀国兵力到这一方向,要破蜀还需另寻路径。”在后世杨二曾经去剑门关旅游过,喜欢三国的他早就想探究剑门关的险要,到了剑门关实地看过之后,他也不禁对这处险关充满了敬意。难怪2000年前的蜀国大将姜维能在剑门关抵挡住魏国钟会的灭蜀大军,这里确实是超级的易守难攻。杨二也知道自古以来这道险关从未被攻破过,哪又何必让自己的军队去重蹈覆辙呢?所以,杨二听了宇文化及之言后便断然否决了从剑门关入蜀的想法。

“陛下,蜀国闭塞,入蜀道路极少,如今最常走的便是经剑门至江油再到成都这条入蜀通道。其他也有两三条入蜀道路但大都过于艰险,不适于军队通过啊!”宇文化及再次说道。

“李靖将军,你怎么看?”杨二点着低头不语的李靖的名字问道。

“陛下,臣以为若是在剑门采用佯攻之势,那么便另有两条路可攻蜀。一条便是臣认为最佳的攻蜀路线,即从西面的荆州方向入蜀,走当年蜀汉皇帝刘备入蜀的路线,此路较为平坦可供大军通过,缺点便是距成都较远,沿途需攻打的城池较多;另一条嘛~便是最近的一条入蜀路线---”

“汝是说避开剑门关而走米仓道?”杨二问道。

“正是,从南郑出发一路向南翻越米仓山直入巴中郡,攻下阆中便可直抵成都。但也是条艰险之路,主要是我军后勤骡马车仗难以行走。”

“嗯!普通商旅可走米仓路,但数万军马恐难以通过,看来最佳入蜀之路便是取道荆州了。”杨二想了想说道。

“陛下,荆州现属梁国,我朝欲驻军梁国都还未得到梁王萧岿首肯,他如何能让我朝借道荆州以攻巴蜀?”内务相裴世矩提醒道。

“是啊!不过算起来萧岿一行也就在这两天便该到京城了,是该对梁国有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才行,能否借道出兵待朕与梁王萧岿商议后再定。朕倒是有意前往成都走上一遭,看看吾弟治下的蜀国风土人情如何?也许可不必动用刀兵便能解决蜀国,呵呵!”

“陛下不可!陛下乃一国之君岂能擅动?更何况是去往偏远闭塞的成都了。”宇文化及听言急忙反对道,引得众臣纷纷跟随响应,全都反对杨二去往蜀国。

“呵呵!此事不急,怎么也要等到朕大婚之后了。传旨12军司马超将军驻守南郑不动,待时机成熟再行攻打剑门关。令中部战区17军、19军做好进入荆州攻击蜀国之准备。”

“是,我中部战区两军将士即刻开始往荆襄一带靠拢,等待陛下下令进入荆州。”李景和伍云召两将起身应道。

“嗯~原本还要议一下刑督部和军情处的相关事项的,但朕想了想,还是由朕下来亲往两部衙门与两部阁相相商吧!毕竟有些事情不便当众讨论。诸卿还有本奏吗?若是没有就散朝了。”

“陛下,老臣还有话说。”内务部副相高熲起身说道。

“高爱卿还有何话?”

“启禀陛下,昨日通济渠工地传来消息,说是通济渠已经开掘至宿州了,还有不足百里便能抵达盱眙城。但若要抵达终点山阳城至少还需3个月的工期。”内务部几大阁僚互有分工,这开渠、修路、架桥和城市建设便由高熲掌管。现在他手上最大的项目便是正在开掘中的通济渠了。

“好!原来朕预计需要一年时间方能贯通,如此看来工程进度超过朕的预期了。这段渠道只要开掘到盱眙城,便进入到了江淮河网地区了,那里可直接借用的河道、湖泊众多,这将加快渠道的建设。传旨下去,通济渠全线贯通的时间需赶在新年之前,不得懈怠。”

“是,陛下。老臣会亲自督促工程进度,定会赶在年前完工。”

“嗯~”杨二点了点头,同时侧脸看向一旁伺候的宦官元岩,元岩会意,忙走上前来对百官叫道:“早朝已毕,百官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官呼完便纷纷离席万显德殿外走去。

在回御书房的路上,杨二招来杨洋小声说道:“派得力家将出南城门去迎一迎梁王一行,看他走到哪里了。”

杨洋没有说话只是会意的点了点头后转身去安排了。想到萧美娘就要来到身边,想到即将举行的大婚,想到即将同时拥有三个妻子,杨二便不由的得意起来,一步一晃的往书房而去。

若说这皇宫大内的诸多规矩有谁不当回事,可以自由往来而无人敢管,则必是麻叔谋一人了。

若说把显德殿视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也就只有这麻叔谋了。

今日的早朝,开到一半时,麻叔谋就对着龙案之上侃侃而谈的杨二作了个“方便”的手势,便尿遁了。这时,他正在杨二的御书房内吃着点心水果,陪着王黛和出尘说话等着杨二“下课“回来,一副逍遥惬意之状。

见到杨二出现在书房门口,麻叔谋放下翘在凳子上的腿,说道:“唉!总算放学了,我咋觉得你不像皇上而像一个每天给学生上早自习的老师呢?絮絮叨叨的总没个完。”

“得了,以后啊!你别去早朝了,我没你这样的逃课学生。也不看看上百人谁敢不认真听讲的,就只有你,懒人上轿屎尿多,跑这儿躲清静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