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风烈 > 第244章 京城太子党密谋 孟海公抢作先锋

隋风烈 第244章 京城太子党密谋 孟海公抢作先锋

作者:莫名堂阿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58: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如徐茂公预料,王世充诸王的联署奏折被监国太子杨勇给压了下来,这也是越王杨素的要求。原本中原诸王便与朝廷貌合神离,现在既然有可能联合对抗晋王杨广,这样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这对于杨素等太子党而言是非常乐见其成的。甚至杨素为此高兴,在府中大宴了一回太子党的一干众臣,太子杨勇为避嫌仅派府中宠侍姬威和东宫太子幕僚段达出席了杨素的宴席。席间众人还不忘纵论时局好坏。

“越公,前日太子荣登大宝之位仅差一步,殊为可惜呀!”太子亲信幕僚段达放下酒杯带着一些醉意说道。

“是啊!若是陛下不召回晋王,不受他人蛊惑,我等早该立下从龙之功了。”外戚皇亲杨达醉眼朦胧的附和着。

“诶--,如今两党相争,晋王势大,我等当谨慎行事为妙。若是太子登基事成,那晋王必然造反,届时兵围京城反不为好。若想太子稳坐金殿,当以削弱晋王眼下势力为重。正如越公所言,方今中原诸王联盟以抗晋王,我等稳坐京城,坐看其互相削弱,是为最佳。呵呵!喝!”中书令唐令臣笑着说道,言语间一派对杨素的恭维之意。上座的杨素听了,心里颇为得意。

“越公,若是诸王会盟造反势必进攻潼关啊!若是老杨林守不住,那叛军真若威逼京城,又该如何是好呢?”宇文恺问道。众人相互看着竟无人能答,他们甚至根本没想到过由靠山王杨林镇守的潼关会丢失的结果。

“嗯!宇文先生顾虑的是。但本公以为潼关失守的可能性极低,一则,靠山王兄治军有方,手下士卒皆为精锐,且守关之兵为5万。依险关而守当抵挡20万左右叛军无忧;再则,晋王杨广也不可能坐视叛军进攻潼关的,他手握重兵,当会趁机渡河南下。当然,本公也并非没有防范,已让太子殿下下旨召裴仁基部回师拱卫京城,加上京城原有禁军和眉县张须陀部,届时我等手上也有可用之兵不下15万,足可防御京城之用。”

“越公安排周详,本宫和太子殿下也就放心了。”姬威用他宦臣特有的嗓音说道。

宇文恺听了杨素的这番安排便和众人一样放下心来了。

“越公,下官听闻晋王现已拥兵百万之众了,若是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其势更大,我等岂不是与猛虎为伴?如何安睡啊!”段达复又言道。

“是啊----是啊----越公当早谋之。”阶下众人听了段达之言,也都附和叫嚷着。

“越公,如段大人所言成真,太子今后如何能登基?此事不可不防!”姬威神情极为严肃的对杨素说道。

“这----。”杨素一时间陷入忧思之中,无言以对。他不是没预见过这种结果,但却始终无法想到有效的对策,不由看向宇文恺。

宇文恺原本在等杨素回答,却见杨素为难并瞥向自己,不由一怔。

略作思索便接过话头说道:“公公不必为此烦恼,这场中原乱战岂是短时间有结果的。就算晋王最终得胜,那也必然是惨胜,届时当对我难构成威胁,何惧之有呢?就算还是只老虎也早被磕掉了牙齿了,呵呵!”

“嗯!不错,宇文大人见解的事。本王素知那王世充、唐壁等实力,且长期经营中原,手中兵粮无数。未见的晋王就能轻松得胜。不过,段大人所言倒是提醒了本王,我等即算现在不能拥太子为帝,也当抓住时机将京城牢牢的控制在手。”

“越公,不如趁中原大战之时,再向圣上言及禅让之事,如能成功,太子殿下将可以新帝之名调集关中、弘农、汉中及益州之兵抵御晋王势力。”段达抓住时机在此提议道。

座中众人听了,不禁交头接耳一番议论起来。就是那杨素听了也似乎有些心动般,陷入沉思中。宦官姬威听了却是不住连连点头。

“宇文大人,你觉得段大人之言如何?杨素再次转头问着宇文恺。”

“王爷,段大人之言有理啊!若是圣上病体沉重,便可趁机进言。那时,晋王正与诸反王交战正酣,自是无暇顾及京城禅让一事。若是生米煮成熟饭了,晋王就算再有能耐也只得认了。”宇文恺狠狠的说着,众人听了也都纷纷点头,更有几人连声说好。

“嗯!容老夫三思。”杨素并未当场决断,而是婉转的推却道。

“好了!越公多想想吧!本公这就回府去了。”见杨素一时无法决断,姬威也不急,见所议之事差不多了,便出言告辞,想早一步回太子府向太子禀报。

“恭送姬公公了。”杨素等人见姬威要走,也都赶忙起身拱手相送。陪同姬威一道回去的还有太子府幕僚段达。

随着姬威的离席而去,这场酒宴便到了尾声。随后,不断有不胜酒力者离席。当最后只剩宇文恺一人准备告辞时却被杨素叫住。

“请宇文先生随老夫到书房一叙。”宇文恺只得跟着杨素转向后堂书房。

“宇文大人,方才所言似乎另有深意,这里别无他人,不妨细细讲来。”

“越公,下官以为禅让之事久拖必然与我无益。虽中原乱战表面上晋王一家对抗十余家反王,但王爷也是知道的,中原诸王间表面团结,却私下无不勾心斗角。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诸王必然久攻不下,日久必生变故。晋王极可能最终获利,那时,诸王灭,晋王净得中原之地,收中原诸王之兵,兵精将广,兵势岂止百万。待到那时就算圣上禅让,我等也会顾忌晋王势力,又怎敢贸然扶太子殿下登基为帝?”

杨素听了不住点头,一脸忧郁。宇文恺所言句句在理,不由他不服。

宇文恺见杨素并未反驳便接着继续说道:“但这中原大战对我太子党而言也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若是错过了便断无翻身之日了。”

“汝是说,趁乱夺位?一可号令天下之兵勤王;二可乱晋王方寸,使其势力分崩离析,败于诸反王之手?”

“越公,难道还有比此时更好的机会吗?”

“但圣上若是全无禅让之心,又当如何?难道行那宫廷政变之事?岂不惹得天下人不服,反为不美了。”

“越公,政变一事万不可取,当思他法。”

“好了,汝之意本王已知,容本王细思,且请回府,今日之言你知我知即可,明白吗?”

“下官明白,绝不会露出半个字的,下官告辞!”

宇文恺匆匆出了越王府后,往身后连看了几眼,确定并无人盯梢,便急往自己府中而去。

黑暗处,两个晋王府暗探见最后一名参与王府夜宴的宇文恺从府中出来后,便悄悄潜回晋王府向宇文述汇报去了。

与京城暗流涌动不同,此时的洛阳俨然已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了。诸王各自带兵如约而至,杨玄感甚至直接弃了红桃山寨举所有喽兵下山,为的就是在此次会盟讨隋之战中争得话语权。徐茂公也陪同单雄信、秦叔宝等共计10员大将连同收拢的鲁郡各府县府兵8万来到洛阳会盟,成为一股较大的势力。只有最远的江淮山阳公杜伏威带着2万骑兵最晚抵达。

当夜,由盟主王世充为地主的会盟晚宴在洛阳王府举行,参与会盟诸王带着各自的军师、元帅们全都到场。

“诸位,果如徐军师之言,如今已过半月时间了,我等诸王联名奏折如石沉大海般没有音讯。好在,我等已有准备,今日总算悉数应约到场会盟。细数下来,我等众王会盟之兵已达50万,大将千员。今晚盛宴之后,明日便誓师出兵。来,诸位大王、将军,本盟主敬诸位一杯。”王世充现在可谓是信心满满,豪气勃发,举杯就要敬在座诸王和大将们。

一杯下去,作为盟军军师的徐茂公起身说道:“各位大王将军,明日午时出兵潼关,当先就此确定先锋之将,不知哪位大王愿作先锋?”

徐茂公话音刚落,只见座中站起一人高声喝道:“某滑州楚王杨玄感愿请缨为先锋,为盟主开路架桥直抵潼关城下。”

“哼!你才多少人马,几员大将,何能为先锋?本王有元帅尚义明、军师白顺,精兵5万愿为先锋。”曹州宋义王孟海公起身叫道。

“你---”杨玄感正欲争辩,不料身旁李密连连拉拽他的衣襟,便不再去争,愤愤而坐。

“既如此,本军师便命宋义王孟海公为先锋,明日午时先行,其他诸王人马随后跟进,到潼关城前聚齐。”

“好!先锋一事已毕,今夜便可敞开一醉了,来,本盟主再敬诸位一杯。”

“喝----”宴席之上百余人一同大叫一声后,便开始各自相互将敬酒狂饮起来。

“玄遂先生,方才因何阻我去争先锋?”杨玄感并未滥饮而是放下酒杯小声问着李密。

“玄感兄,何必去争呢?我等会盟于此无非是要从中获取利益,况且我等手上就这2万人马,若是失了,便再难有翻身之力了,需慎之又慎为宜。兄长没见那徐茂公鲁郡人马近10万,他那里还有单雄信、秦琼等猛虎之将,尚且不去争这一时长短,还不是欲保存实力,你我兄弟何必强出头呢!”李密装着举杯喝酒挡住口型,一面小声和杨玄感说道。

“嗯!先生说的有理,为兄唐突了,来,为兄敬先生一杯。”杨玄感被这一点拨后,恍然大悟。

这边厢鲁国单雄信、秦琼等诸将也在席间喝酒畅谈着。

就见程咬金悄悄来到秦琼身边俯耳问道:“哥哥英雄无比,双锏从无对手,为何徐道长不推荐哥哥为先锋大将?却将首功让与他人。”

“咬金切莫乱言,为兄有些本事不假,但当不得英雄二字。你也久在江湖殊不知潼关守将厉害。”

“咬金兄弟,你还不知那潼关守将靠山王杨林的厉害吧?他手中一对囚龙棒硬生生为大隋打下半壁江山,单某手中槊都抵不住,谁敢去触他的霉头?”

“单二哥,那杨林真如此厉害吗?”程咬金有些不信的问道。

“咬金贤弟,先不说杨林老儿厉害,就说他现在手下两将,亦是英勇无比。尚师徒乃是大隋有名的将军,人称四宝将,掌中宝枪胯下宝马,万夫不当,为兄当敌不过他。还有那八马将新文礼,也是力大无比,勇不可挡的。”叔宝小声说着。

“啊!直如此厉害?那还是小命要紧些,呵呵!”程咬金听罢吓了一跳,这才明白为何徐老道不让自己这方为先锋将的原因,感情对方是个极难缠的硬柿子啊!

第二日午时尚未到时,孟海公便急不可耐的带着自己的5万曹州兵在元帅尚义明的带领下开拔了。送行的诸王中多有幸灾乐祸者在暗自讪笑着。

潼关广通渠码头。

随着天气转暖,来往的客商逐渐多了许多。但潼关码头已然施行了军管,隶属军用的码头此时正不断从船上往下卸着一代代的粮食,因搬运的不慎,有一大米袋口崩开,白花花的大米散落了一地。

“童将军,末将这回亲自押送50万石粮食到来,若不是所有大船需要运送军兵,就是百万石也能一趟送来。”

“史将军,就没有更多船了吗?这少华山10万人马靠这些船何时能送到此处?”

“将军勿恼,虽然乘船过来的不过3万人马,但少华山距此不算远,也就一天路程,未能登船的将士,都从陆路过来,最多明日中午便到了。这些船还是以运送粮食军械为主。”史大奈解释道。

“原来如此,华公明将军安排的甚是巧妙。”童环听史大奈这样一讲,顿时便不再担心了。因为潼关大将尚师徒说过,那中原诸王的反兵已经上路了,最迟5天便能到达关下,那时这码头便完全关闭了。

“童环将军,王爷有请,军情重大,请随末将回关议事。”尚师徒走到二人身边说道。

“好!末将这就跟将军回去。这里便交给史将军了,务必在天黑前将这50万石粮食运送进关。”

“童将军自去,末将知道如何做。”

随即,童环转身带着几名护卫便跟着尚师徒一道纵马回奔潼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