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风烈 > 第205章 宇文述点拨高熲 见皇后王黛献书

隋风烈 第205章 宇文述点拨高熲 见皇后王黛献书

作者:莫名堂阿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58: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城三清观。

出尘和仲坚两人专程前来看望师叔袁天罡,此时,三人正在就昨日天象突变一事进行着探讨。

“袁师叔,东方天象异变主将天下大乱。如晋王殿下坚持开掘永济渠势必今冬开始动工,工程量巨大,且该渠正处大隋东部,这天下大乱真是由此渠引发的吗?可有解法?”出尘向袁天罡求教道。

“前些日子贫道这里来了为居士名唤李靖,他也推算出明年春夏之交天下将乱,是故从中原投往晋阳避祸。贫道曾对他言说当今晋王乃是真命天子,他却说,晋王是播下战乱种子的元凶。呵呵!出尘贤侄你以为李靖之言如何?”袁天罡答非所问的反问着出尘。

“袁师叔,那李靖居士弟子倒也相熟,弟子与师兄受师祖之命护佑晋王殿下已一年有余,以弟子看,晋王殿下绝非滥杀之人,相反此人心系百姓,仁义播与天下,且心胸广阔,抱负远大。他曾言:方今天下,诸侯藩镇割据,只图一己之利,养军备战,不思与民休憩,更与朝廷中央貌合神离,使上情不能下达,各自为政,天下名为统一,但实为分治。晋王立志重整江山社稷,开掘永济渠即是民用,让万民享交通便利;也为军用,为运兵运粮之便,乃是使子孙后代受益的之举。大破才能大立!弟子以为就算因掘渠导致天下分崩,晋王殿下也早准备,绝不至于使天下混沌不可收拾。”出尘答道。

“嗯!不错,看来贤侄在道行上又进了一步。见识远在李靖居士之上了,呵呵!”袁天罡舞动手中拂尘笑着对出尘说道。

“既然天降大任与他,便由他去了。患病之人只有下重药猛药才能重获新生。这天下之乱起,亦是真龙腾飞之时!”袁天罡说着话时不住点头。

这时,道童李淳风从门外进来,施礼后对袁天罡说道:“师傅,当朝丞相高熲大人来访,说要见师傅。”

“两位贤侄在此稍候,贫道去去就回。”说罢,袁天罡起身便随李淳风出门而去。

来到前殿,见高熲一身富家员外的打扮,正在桌旁奉茶等候。见袁天罡到来,赶忙放下茶碗起身见礼。

“不知高丞相到此,贫道有礼了。”袁天罡稽首道。

“天师有礼了。”高熲赶忙也稽首回礼道。随后,两人各自坐了。

“天师,高某前来不为别的,只为求证一事。”

“丞相可是为天象异变之事?呵呵!我道家有言:天象变化卜人间祸福。既非人力可为,又何必自扰。顺应天意说不定也非坏事。”

袁天罡说完后便闭目不再言。

高熲听罢,沉思良久,突然两眼一睁,双目冒光,似有顿悟一般。

“多谢天师点拨,高某去矣!”高熲起身一礼后转身离去。

“师傅何不明说与他,让他在皇上面前一阻祸乱根源。”李淳风一直在旁边伺候,见高熲只听了自己师傅一句话后便离去了,便不解的问着师傅。

“何为祸?何为福?如身附芥癣需割除,短痛得长寿,反则短命,世间事皆同理,哪有对错之分?”

李淳风听了师傅一番教导后,暗思其理,不再做声。

回到后堂,袁天罡又和出尘、仲坚继续着话题。当袁天罡从出尘口中了解了晋王一段时间以来的作为后,不由得陷入沉思,其间还多次掐指运算。出尘、仲坚在三清观用了素斋后便告辞而回。

这时,在皇宫文和殿文皇书房里杨二正和文皇、高熲、宇文述、杨勇、杨素争论着。

这场小型辩论会正是围绕着开渠一事展开的。但辩论的前提却是抛开了天象预示一条的,只就开渠得与失本身各说各理。

“陛下,若是开渠,动辄上百万民壮,这所需费用极高,若是耗尽內府钱粮,如遇去年天旱之灾,如何赈济?是故,臣以为不动为好。”杨素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其反对的根本原因怕晋王因开渠成功后做大势力,威胁到太子杨勇的储君位置。

“父皇,儿臣也认为该放一放,待再过几年,府库充盈后再动不迟。”杨勇赶忙跟着杨素说道。

“高爱卿今日袁天师那里有何说法?”文皇听了杨素和杨勇的意见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头问着高熲,因为正是自己派高熲前去拜会的袁天罡。

“陛下,老臣午后见过了天师,天师言说顺其自然,当多思开渠之利弊,天象变换与否不必多虑。”高熲轻声答道。

“嗯!天师之言有理,天要下雨刮风打雷闪电既由不得人,便随他去。只是越公说的极是,这耗费似乎太过大了,怕是这几年的积蓄都不够用的。”文皇回到开渠本身开销这块说道。这也是他最难办的地方,倒是组织百万民壮反而容易。

“父皇,儿臣以为这钱粮倒不难筹集,难的是来自渠道所经之地乡绅士族的阻挠,毕竟开渠要占用大量的良田,甚至会动到其庄园和祖坟宗祠迁移。而这些望族身后便是诸多藩镇门阀势力。”杨二开口说道。

“是啊!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殿下此事还需慎重。”宇文述也有些担心开渠引来的诸多问题,也劝杨二再多想想,免得适得其反。

“好了,你们两兄弟去后宫给母后请安去吧!此事朕还要三思,众爱卿自回吧!”文皇此时心绪已乱,便要结束此次商议。

“陛下,臣等告退。”高熲、宇文述和杨素三人只能施礼后退出书房,往宫外而去。

刚待走出文和殿,杨素转头看向高熲略带愠色小声问道:“高相既知开渠耗费巨资,恐拖垮我大隋经济,更何况必然挑起士族大家反对之声,朝中多有大臣来自燕赵之地,何不出言阻止晋王莽撞行事。”

高熲跟上杨素,苦笑着答道:“若是本相没见过那广通渠,必与越公一道劝解陛下,阻止开渠。但广通渠开数月,已然使潼关到京城一线成为繁茂之地,生机勃勃。可见加强河运漕运建设终究利大于弊,早晚施为。今有晋王千岁牵头来作,其心可赞。但有千般阻碍亦有晋王出面解决,有何不可?老夫老矣!若在有生之年看到贯通南北的永济渠通航也是幸事一件啊!”

“若是激起民变,祸起东墙,你我岂不成为大隋罪人!哼!”杨素听了高熲之言,不由怒从心起,丢下一句话后拂袖而去,不再理会高熲二人。

“老太傅,你看杨素老儿莫不要被气死!如若是太子杨勇有本事,也不至于事事劳他操心了。”

“呵呵!高相啊!老夫何尝不为晋王殿下操心啊!还是你好,不偏不倚,谁都不向着,倒是省心不少。”宇文述揶揄着说道。

“呵呵!那是托陛下之福,不过陛下也与我等一样逐渐老迈了,若是今后太子晋王两党争将起来,老夫死不足惜!只可惜届时天下才是真的大乱啊!”高熲仰天长叹道。

“既然高相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老夫倒要问上一句了。”

“老太傅莫在讲了,但有陛下在,高某定然中立,全力为陛下办差效力。”高熲打断宇文述的话说道。

“呵呵!高相误会了。如今太子在内而强在外则弱,吾主晋王则外强而内弱。太子势力不出京城,而吾主拥趸遍及大隋。不说其他的,就说吾主已手握不少于60万精锐大军,一次西征,一次北袭,两次大胜,震惊天下,足见吾主兵之强将之勇。高相也是极聪慧之人,还看不出将来之势乎?”

“你,你这是---”高熲听了宇文述之言,顿时被封住了口,只瞪着宇文述说不出话来。

“对了,再告知高相一事,那燕山北平王罗艺也已交好我主晋王了,其子也在我晋军中为将。黄河以北皆在我主手中多时也!”

“哼!老夫自见那罗少保随晋王回京之时便早已猜到如此了。”

“那老夫若说那齐州东莱郡、东海郡、琅琊郡均为吾主晋王所有,高相当如何为之?”

“啊!!!”高熲听罢顿时大惊。

“老太傅,你是说济南王唐壁的那三处大郡都归了晋王殿下啦?可是据老夫所知那琅琊郡现在江淮强匪杜伏威手中啊!怎会成了晋王之。。。。。哦!老夫明白了。唉!”高熲自问自答后,突然醒悟过来,不由得长叹一声。

“呵呵!高相认为这永济渠能开否?”宇文述抚须大笑着问道。

“此番开渠最易伤及济南王唐壁的势力,原本处于渠道上的魏城、黎阳就是他唐壁的。若是藩镇因开渠而反,必为唐壁也!现如今他唐壁身后暗藏一把尖刃,直抵其后心。他若擅动必死无疑,晋王千岁下得一盘好棋,一盘大棋啊!这大渠可开。就算不为百姓,为夺得天下也势在必行矣!不用老太傅再点拨与某了,高某亦知该怎样做了。多谢太傅大人了!”高熲经宇文述这番说道后,顿时醒悟过来,该是表明自己立场的时候了。

文和殿后宫,杨二在后,杨勇在前来到母后独孤氏榻前。这时,独孤皇后正和王黛说笑着。王黛是随杨二进宫时一道带入后宫独孤皇后寝宫的。杨二在书房陪着父皇时,王黛便已经和独孤皇后亲密上了。面对这高挑的漂亮儿媳,独孤皇后自是心喜不已,暗赞自己儿子眼光之高。王黛本人原本就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之人,自然颇受皇后看重的。

“哦?你说这是算盘?能算天下之数?”孤独皇后此时正在伏案研究着王黛随身带着的一个微型算盘上。自从学会了打算盘之后,两样东西便从此不离王黛之身了,一是这特制的微型算盘,也就巴掌大小,随时都挂在腰间,即是身上装饰之物也是随身算数工具;另一样便是揣在怀里的算法口诀册子。

“阿娘,不管多大数字,加减乘除皆可算得,且极快,远超算筹之算。阿娘,这是算法口诀,也是极简单易记易学的。”说罢,王黛便将册子递给独孤皇后看,同时,用手指边背口诀边不停的拨弄着小算盘珠子,显得尤为可爱。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也伸长了脖子在好奇的看着。

“黛儿,你这小册子和那《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都是怎样印制的?怎么这般规整?这纸不像我朝之物啊!”独孤皇后自王黛进来拜见自己后,便处处呈现出不同。送给自己当作礼物的这三本书,不光印刷精美,干净,这用纸也不曾见过,这纸是那么的白净、轻薄。这让独孤皇后拿在手上不舍得放下。

“阿娘,这三本书都是潞州书坊印制的,内容则是千岁殿下整理创作,这回便作为礼物献给阿娘。殿下说了,这几本书都可作孩童启蒙书籍,我潞州书坊现在正大量印制呢!这用纸也是书坊所造的。这算盘和口诀也是殿下在潞州时趁隙发明的,如今也可在书坊中买到。”王黛不敢隐瞒直接合盘托出道。

“啊!这些都是我㧿儿写的书吗?他这半年多的巡游竟能写出如此经典之作?”独孤皇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阿娘,殿下可厉害呐!这一行不光写书,还作了不少诗,黛儿准备搜集整理成诗集后,让潞州书坊印制发行,让大隋的读书人都能看到。阿娘,你看这《百家姓》后面还有一篇小文,也是写的极好的。”

“呵呵!《陋室铭》,㧿儿倒是谦逊的可以。”独孤皇后翻看着这篇《陋室铭》短文并小声念着。

在这老少二人正相谈甚欢时,杨家兄弟二人便进入了房中。王黛见了,赶忙从榻上下来,走到杨二身旁一侧。

“孩儿给母后请安。”杨勇和杨二并排站了一同叩首而拜道。

“好,好。难得你兄弟二人一同来见母后,待会儿便一同陪父皇母后进晚膳。对了,勇儿你也过来瞧瞧,㧿儿写的这几本书册。”说罢,独孤皇后便将一本《弟子规》递与杨勇,杨勇赶忙起身接过翻看,并小声念着,眼中尽是惊异之情。

用过晚膳之后,文皇并未放两子回去,而是一同来到后花园凉亭中纳凉。王黛仍陪着独孤皇后有说不完的话。

凉亭内设有一石桌,摆着4张石凳,凉亭四周设有巨大的灯烛台,也映照的凉亭内并无昏暗。桌上早已摆放了几盘果品甜点。

文皇招呼二子围坐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