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警1895内 > 第988章 航空热(下)

红警1895内 第988章 航空热(下)

作者:炮术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20: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方各国纷纷在议论这个飞机,不过大家对于这个飞机是否实用还是一个巨大的争论当中。而有些军官认为这个是开天辟地的一个大发明,认为这个足以改变军事历史,甚至改变人类历史。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是一个非常鸡肋的东西,完全一点价值都没有。甚至,那种认为飞机一点作用都没有的人,反而是占据了绝大多数。毕竟多年以来的惯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如果人类的惯性思维能够随便改变,那人类说不定早就走出银河系了。正因为惯性思维的非常顽固,让人的思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以大家这才是让那些思想超前的人被不断扯后腿的缘故。有多少天才倒在了这个惯性思维上面?有的是自己所处的利益阶级让他们不得不反对,当然也有不少人确实是因为过去的惯性思维所影响了。当然,这两者也有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不一定是单独存在的,毕竟阶级决定立场和思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正当西方各国对于这个飞机是否实用的讨论过程中,王国瑞却在对那些装备部门的军官却非常都不高兴。

“你们这个是干什么?怎么事先不和我说一声?这个飞机怎么那么快也就弄出来了?而且,用来庆祝我儿女百日可以,可是怎么弄出这么大动静,居然空中表演也都出来了?耍帅啊!这个飞机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如果这么早暴露出来了,那我们恐怕也都很难能够有保密了。你们这么搞,那是在让全世界都知道有飞机这个东西,到时候我们怎么办?那个时候,我们领先的优势会被大大缩短,这样有用吗?”王国瑞有些生气的说道。

不过,马上有一名装备部的少将却说:“皇上,这个其实是我们装备部的军官一致认可的,他们认为这个飞机其实和普通武器并不一样。我们目前飞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的研究飞行的人已经是没有太多进步了。他们的思维已经严重枯竭,很难有什么新的发展了。目前能够弄到这个滞空二十五分钟左右,能够载重一个人和大概二十斤以内的货物,那已经是非常到达了他们的极限了。如果继续这么保密下去,那我们恐怕短时间之内也都没有什么进展。甚至我们的飞行员不过是十几人,这十几个人,也都无法能给飞机提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所以,我们这样短时间之内无法有快速的进步。”

“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借用天下万民的智慧,一起加速这个飞机发展。这个飞机其实我们认为未来不光是军队的使用,甚至普通百姓也都可以使用的。而且这个飞机如果光是我们军队的人在设计,我恐怕会陷入惯性思维当中,无法能够开阔思维。尤其是我们的专家,还有我们的军人,我们往往会陷入自己所学的影响当中,无法真正的想到更实用的地方。”

“所以,为了防止我们的隧道视野,我们认为可以开放给更多行业更多出身和教育都不同的人,让他们从多方面来一起参与开阔思维,然后可以更加完善这些设计。”

王国瑞听了这些装备部门的人的话,也都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因为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装备部门的这个解释倒也是说得通。他提到了一个名词叫做“隧道视野”,这个隧道视野其实也就是好比一个人在一个隧道里面,往往只能够看到前方的亮光,还有身后的那个亮光。可是却无法从隧道两旁的那些墙壁或者是山体里面看到外面的情况。

这个隧道视野和坐井观天有些相似,可是也不完全是一样的。坐井观天往往是形容那些无知者的做法,可是这个隧道视野却并不是完全是“无知”的意思。这个隧道视野其实也就是形容一个人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区域里面,往往看到的方面不太大,无法看到更远大的世界。其实这个隧道视野很多,比如说长期在某一个部门任职,很可能会让他的视野也都会局限在这个行业或者是和这个行业有关的事情方面,一旦到了别的岗位,那也许就完全无法适应。就好比军队里面有些人长期在后勤部门任职,往往造成不了解前线的事情了,最后后勤和前线无法有效对接,这样出问题是必然的。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长期在某一个部门,或者长期研究某一种学问,也都会有这种情况。还有一种也就是长期在地方任职,这样视野往往局限于地方,无法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全国,这个也就是很多地方官员常有的现象,这样也就是为什么要加强地方和中央部门官员之间交流的原因,避免这种隧道视野。

也许很多人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并且说什么内行领导内行才是最好的。可是事实上有些真正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是明白一个道理,不怕外行管理内行,最怕的也就是内行管理内行。太过于内行的人往往管理不好这个太过于内行的事情,这样其实也就是一个隧道视野的问题。太过于深入了,这样反而让他一叶障目,无法看到更远大的天下,无法有效的把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东西去和别的行业进行对接,很容易出现各环节脱节了。

甚至后世美**队也都请一些科幻和军事电影的导演编剧去帮助军队演习,甚至当做参谋。这个其实也就是害怕隧道视野造成的具现,让那些天马行空的编剧导演来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太过于内行的隧道视野。其实很多时候往往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却比起一个太过于内行的人的惯性思维更有用。

这个世界上很多科技发明促进,往往反而不是由太过于专业的人去“首倡”的。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其实是自行车修理工,甚至发西方明播种机的人是音乐家,恐怕当年发明手风琴的那个西方音乐家做梦也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手风琴原理居然会被用在了播种机上面。这个也就是渠道视野带来的重大缺陷,无法互相的从不同行业去对接应用。也许有些技术是很多行业通用的,可是因为某些人太过于内行了,造成了视野不够广泛,最后反而被扼杀了更多的利用渠道。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也许很多科技发明具体真正使用出来的是专业人士,把他从理念变成实际应用的东西,是专业人士来进行的。可是那个提出这个“金点子”的人,却很多都不是本行业的专业人士,只是那个行业的人听到了这个“非专业”的人的奇思妙想这才会开始研究。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如果没有外行人一个奇思妙想,也许内行人想破脑袋也都无法联想到这方面,这个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太过于内行的悲哀呢?

“你们认为你们关于飞机的研究能力已经见底了吗?”王国瑞问道。

那个装备部的官员惭愧的说:“臣惭愧,确实如此,不然我们也都不会出此下策啊!”

王国瑞想了想,没有开口骂他了。这个听起来十分简单,可是却也不得不说是一个无奈的现象。中国目前的人才基础太差了,目前中国的科技人才太少,甚至门类都很不齐全。这种人才的缺乏可以说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不是说补充也就补充的。一个健康的现代国家,社会职业分工已经给非常广泛。社会分工是一种促进进步的重要方式,而社会分工却同时也要有足够的人才体系。

目前中国的人才往往是军事人才不缺,可是科技人才却比较窄小。科技方面的人才往往集中在机械,技工,还有一些和军事有关的项目方面。而这些人才往往还不够细分,所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还是相对窄小的。无法通过别的行业触类旁通,再加上本来也就缺乏的人才,还药方分配到那么多行业里面,这样肯定是不够的。军队飞机方面的发明,这个需要很多行业配合。什么流体动力学,什么冶金,机械,数学甚至等等很多方面都是需要的。王国瑞哪怕后世也都知道飞机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最高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的最高结晶。

没有足够全面的人才,那自然无法能够制造出合适的飞机。所以目前中国的人才门类还是太缺乏了,无法能把他们集中起来研究飞机。这样造成了太多专家内行人有很大的隧道视野,无法能继续深入的研究了。弹内行到了一定程度,反而不利于他们去做别的行业了,无法能有太多的机会去触类旁通然后带动整个发展了。

“好吧,接下来,让飞机可以开始民用,这样通过广大百姓的智慧,逐步完成这个飞机的发展。”王国瑞说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