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富贵骄女 > 67、该还人情了(第2更)

富贵骄女 67、该还人情了(第2更)

作者:陶苏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7:11: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他人哪里知道这个名称的来源,只一听,就觉得气势逼人,都连声称赞,全票通过。

既然是黄山论剑,自然要在黄山举办。

然则如今的黄山可不是蒙庆云前世随时可以去旅游的黄山,没有方便的环山公路,也没有开发成熟的旅游景区,所谓登山,那就是真的徒步登山。

李白曾有诗云:“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描写的景色虽美,但实践起来,却是妥妥的野外生存,怪不得大诗仙也就是梦里才爬一爬。

要请众多文人雅士到黄山举行文会,交通便利是必要的。

白家很快就选中了黄山一座香火鼎盛的大寺庙——慈光寺,距歙县城正好百里,附近有数座村落,乃是自唐时就建成的大寺。

慈光寺每日都有香客,交通自然不成问题,寺中法师僧人众多,住持知道白家要借寺庙举办大文会,如此风雅又热闹的事情,怎么会拒绝,何况白家还给了好多香油钱,作为打扰菩萨清静的补偿,自然是一口答应,并承诺全力配合。

而白馥礼那边,回清风书院,将父亲的拜帖交给山长吴之善先生,说白家有意出资为徽州一地举办文会,请吴先生出面住持并题名。吴先生既然开设书院,除了培养学子、扶持文坛后进之外,自然也是热心于国事的;一则官家迟迟不肯过继嗣子,令朝野上下都倍感焦虑;二则今年春闱刚结束,再考就是三年后,正是众多学子闲的时候,以文会友,各抒己见,也是彼此增进的好机会,若能上达天听,促使官家早日定下嗣子储君,也能令朝廷百官安心、万民百姓也可安宁;三则,这个文会若是影响力大,作为发起人,吴先生本人也可以名望大涨,当然这个原因就不足与外人道了。

所以,吴先生这里不仅答应下来,还给出了文会的主要辩题“试论国无储君之害”。

白馥礼听的直咋舌,这题目听着就很头铁,咱这是高兴事,可别弄的大家尴尬才好,还是请先生换个题目吧,不然白家可不敢赞助。

金主是爸爸——吴先生虽然不懂这句话,倒也非常识时务,撇着嘴换了个题目“论储君之德”。

哎!这就友好多了。

白馥礼圆满地完成任务,回到家里交差,大家都非常认可。

于是,以“论储君之德”为辩题的“黄山论剑”文会,轰轰烈烈地筹备了起来。

光有个高大上的名号还不够,还得有接地气的利益驱使才行——能够呈现到官家跟前御览,说不定还会挂在官家书房或者哪座宫殿中供奉的,李小七绘制的黄山长卷。

这就轮到蒙庆云出马了。

她是女孩子家,以自身名义见李小七,有诸多不便,所以还是以白馥礼的名义,向李家投了拜帖,邀请李小七于醉仙居一会。

今日的天气极好,云淡风轻,还没到最热的时候,街上的女郎们却都已经换了薄薄的夏衫,胳膊、肩膀等处的肌肤在轻纱之下若隐若现,腰肢被布料掐得紧紧的,走在路上,真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蒙庆云在白馥礼的陪同下,来到了醉仙居,掌柜引他们到了早就准备好的二楼雅间。

这种能跟李小七共处一室的宝贵机会,又怎么会少了白秀清这个“七郎粉”呢。

她一进门,就先扑到窗边,踮着脚朝外望,从二楼这里正好能看到楼下的街景,李小七若是来了,她第一时间就能看见。

掌柜向白馥礼禀报着席面准备情况。

白秀清回头道:“七郎爱吃鱼的!”

蒙庆云好奇:“你怎么知道?”

白秀清一脸理所当然:“全歙县城都知道啊。”

好的,李小七是本县第一流量,吃喝拉撒各种爱好都是人尽皆知。

“来了!来了!”

掌柜刚退下,白秀清便指着窗外雀跃地欢呼起来。

果然没多久,雅间门外轻轻两声扣,李小七应声而入。这郎君俊美风雅,笑靥如花,一露面便令人如沐春风,心情自然而然地美好了起来。

“馥礼贤兄。”

“嘉祐贤弟。”

李小七大名李嘉祐。

李小七和白馥礼虽然算认识,但平时并无往来,不过大家都是读书人,自然要按照读书人的礼节互相问候的。

只是蒙庆云和白秀清两人酸得牙都快倒了。

李小七笑道:“贤兄唤我七郎就是了。”

白馥礼也笑道:“贤兄贤弟确实过于客气了,我称你七郎,你也就唤我大郎吧。”

李小七应了。

白馥礼便抬手指引他坐下。

桌上已经放了六道瓜果点心,并一壶好茶。

李小七跟蒙庆云和白秀清也互相问好,大家就着天气不错之类的话头先寒暄了几句。白秀清的眼珠子都快粘在他身上了。好在李小七从小到大习惯了这种目光,不以为忤。

“不知大郎今日请我来,有何事?”

李小七也不是拐弯抹角的性子,直接便问了。

白馥礼便说道:“实不相瞒,今日是有一件正事,要拜托七郎。”

李小七不敢随便答应:“不妨直说。”

白馥礼:“徽州一地文风虽盛,然则今年春闱,一甲无人不说,连二甲都不过寥寥几人,究其原因,诗书一道南人一贯强于北人,然则策论却是北人更强,清风书院的山长吴之善先生认为,读书人科考,为的正是日后出将入相为国为民,既如此,便该关心时政民生,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人之眼光见识难免浅陋,与人交流方可印证所学增广见闻。因此,吴先生有意召集文人雅士,于黄山之上举办文会雅集。白家一无所长,惟有银钱之物,愿为此次文会略效绵薄之力。如今已定下了,大约在小满过后,于黄山慈光寺举办此次文会,便以‘黄山论剑’为名,以‘论储君之德’为题。”

李小七惊喜道:“这是好事。”

白馥礼道:“吴先生已经广发名帖,邀请徽州的各大书院的教授学子参会。吴先生在徽州以外苏浙两地也有不少知交好友,也已经派人送去请帖,想必也会有不少响应者。”

李小七道:“吴先生素有名望,乃我江南士林之文胆,应者云集,想来是不难的。大郎今日请我,莫非是要给我一张请帖?”

白馥礼哈哈大笑起来:“你李小七乃徽州名士,何须请帖。不过这个礼节是该有的,稍后我自然会奉上请帖。不过今日,倒不是为了这个。我听舍妹说……”

白秀清被提到了,立刻精神抖擞,挺直腰背,冲李小七微笑。

“……七郎近日正要登黄山绘长卷,如此雅集盛会,不正是入画良题?白家有意请七郎为此次文会提笔作画,作为盛事之记录。不知七郎可否应允?”

这个提议倒是有点突兀,李小七还是要思考一番的。

作为官宦之家的公子,他当然知道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