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翌长安 > 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四十八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正因如此,所以这位聪明的景王殿下是从来不会去动那些个帝王派来的耳目的。

不仅如此,从各个府里送进景王府的人,他一概都没有动过。

慕尚临想,既然要乱,那就乱起来吧。

就再乱一点吧,就更乱一些吧。

他确实是无所谓的。

所以表面上,帝王是十分信赖他这个弟弟的。

这是慕尚临用一生的自由换来的体面。

迄今为止,历数先帝一朝的数十位皇子。

慕尚临是唯一一个手脚齐全,没有病痛,安安稳稳地不仅在京城活下来的,并且还在朝中领了差事的王爷。

诚然是因为乾清宫里的帝皇也必须需要一位兄弟手足用作他在天下人面前彰显帝王仁德,顾念手足之情,善待手足之用。

但先帝殡天后留下的皇子不只他慕尚临一人,当今陛下的弟弟也不是只有他慕尚临一个。

慕尚临的步步退让,乾清宫里的帝王是无比清楚的。

所以多疑的帝王也回馈给了他相应的东西,比如,一位亲王该有的体面。

帝王训斥他,却还在事后,他还没有走出宫门,就依然一如既往地派给了他那么多看似重要的差事做。

那便是帝王仍然看重他这个弟弟的意思,但这一点并不足以妨碍帝王想要是不是打压的闲情逸致。

这一点,慕尚临也是十分清楚的。

在这人精扎堆的盛京城里,帝王如此态度对他,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胆敢对他这个景王爷有半分不敬。

所以有时候,遭受帝王训斥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这些话,慕尚临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与和婉这个小丫头说得通的。

其实这就跟慕尚临幼年上学时,老太傅在宫中讲学时他发现的一件事一模一样。

老太傅对四皇兄与六皇兄从来都是十分严厉的,但是对七哥哥从来都是既不打也不骂的。

而且即便是七哥哥在太傅上课时睡着了,太傅也全然当作是没有看见。

他下学之后回宫与母亲说起过这件事,时至今日,慕尚临仍然还记得,那时候他那位在他眼里无所不能的母妃问他的话。

“那临儿觉得,太傅对你如何?”

“太傅对孩儿……”年少的八皇子在温柔美丽的母妃面前,从来便是乖乖巧巧的,只见他一边说着,一边便歪着头认真地想了想。

之后方才接道,“太傅不凶孩儿,他对儿子很和善!”

彼时贵妃听后笑了笑,方才问儿子。

“那太傅为何要凶你四哥哥和六哥哥,对你七哥哥不闻不问,但对临儿,却是和善可亲的呢?”

“因为孩儿常常给他送好吃的糕点!”年纪尚幼的八皇子想也不想地果断回答道。

所谓糕点,是贵妃念着儿子尚且年幼,贪玩好动,时常会喊着饿肚子,所以才吩咐下人给他准备的。

只是贵妃向来是极为会做人的,如此一来,各位皇子和老师人皆有份。

小小的八皇子觉得,是因为他喜欢的糕点好吃,太傅吃了也开心,所以才对他与众不同的。

慕尚临至今还记得当时他的母妃笑意盈盈地看着他,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只是一如既往地温柔地揉了揉他的脑袋。

后来长大了,见多了这些个宫廷争斗,尔虞我诈,他母妃当年想要告诉他却最终没有对他讲的话,慕尚临慢慢地也就想明白了。

他年纪小,除了六哥和七哥,在宫里他是没有什么亲近的兄长的,而这其中,他又与七哥哥最为亲近要好。

因为七哥哥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并与他分享。

七哥哥的母妃,是父皇极为宠爱的汤妃,汤家是做皮革生意起家的,世代来往于边城各地。

长大了,很多事情对他便不是什么秘密了,汤家的女儿,是在父皇巡视营地时,汤家家主亲自献上的。

据说还是大半夜裹着一条光溜溜的红布就直接送去了先帝营帐。

如此吃相,即便是落在稍有些底蕴的普通权贵的眼里,也是极为难看的。

荣华富贵,权力地位有了之后,人总会越来越看重名声与体面。

但是显而易见的,汤家,是丁点儿也不在乎名声这东西的。

是以在先帝后宫之中,大部分嫔妃皆出自世家之中的情况下。

自视甚高的妃嫔们,自然是对那以十分不体面的方式爬上龙床的汤妃没有一星半点的好意的。

更何况,登基之后逐渐可以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的帝王,明目张胆地宠着那位年纪轻轻的汤妃。

出自商贾之家,入宫便封了妃位,这已然是属于一个女人的传奇了。

而这个女人,也注定会成为后宫里其他女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后来,汤妃生下了天德年间的七皇子,帝王大喜之下,孩子尚不足百日,便为其赐名了。

在他之前出生的皇六子以及在他之后出生的皇八子,都并无此等待遇。

自然,那个时候的皇六子以及他的生母柳贵嫔的处境是极为尴尬的。

帝王昭示一个皇子所获得的巨大荣宠的同时,无疑也是在昭告天下,另一些儿子的不得他意。

这座盛京城,从来都是拜高踩低的地方,更何况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巍巍深宫。

在慕氏一族掌权的大翌帝国,帝王一般都是在百日后应群臣所奏,为自己刚出生的皇子皇女取名。

是以,那位甫一出生便被帝王不顾祖宗礼法亲自赐名为“翰”的皇七子,注定是不同寻常的。

慕尚翰的一生,与他出生时父亲丝毫不顾忌祖宗礼法一般。

他自顾自地活了小半辈子,也无谓于任何礼法教义,自然,这是后话了。

只说当时按着汤妃和皇七子的受宠程度,自然也惹得了这宫里宫外许多奉承巴结之声。

但这一切,与稳坐仪安宫的贵妃娘娘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仪安宫里的贵妃娘娘,长得好,出身好,脾性也好,而且也极会做人,更莫说她生下了天德年间的八皇子。

而且无论帝王后宫进了多少人,一个月里帝王总要去她宫里好几次。

帝王盛宠固然是好,然则在这后宫里,荣宠长久不衰方才是真正的本事。

天德年间,那位后宫里唯一的贵妃娘娘无疑是有这样的真本事的人。

是以,宫里宫外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仪安宫的人有半分不敬,虽然仪安宫的主子看着最是温柔,性格也最是和善。

太傅也如此,他虽然表面上被尊为皇子师,然而,他也是入世官场的普通人而已。

虽然,他还是残留了一些所谓的文人的骄傲,这在他对待汤妃所出的七皇子不闻不问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则,慕尚临长大之后,回忆起来那时候却是十分感怀的。

不闻不问,何尝不是一种妥协,面对着帝王宠爱的汤妃娘娘的唯一的儿子,作为一个小小的太傅,他得罪不起。

而皇四子,是中宫嫡出,虽然从表面上看,帝王从来便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但也从来没有苛待过他。

更何况,元后嫡出,方才是国之正统。

他被帝王委任为皇子师,必然也是有真材实料的,四皇子作为未来极有可能会登基为帝的皇子,他必须得好好教导。

而六皇子,生性早慧,举一反三,文武兼备,为人师者,这无疑是他最喜欢的一类学生,即便他的生母不大受宠,但位份依然不低。

这一切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母族,是柳氏。

与皇四子的生母,已薨逝的先皇后柳氏一模一样的那个柳。

一笔写不出两个柳字。

所以长大以后的八皇子渐渐地自己明白了,太傅对四皇兄和六皇兄,半执师礼。

是因为一国太子,是谁都可能,唯独不可能是整天睡不醒的七哥哥,他的母家,便是他一生也洗不掉的污点。

但对母妃一直很受宠的他,太傅一贯都是和蔼的。

和蔼的,也是不敢得罪的。

而对七哥哥,太傅则是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作祟,一面压根不屑于汤家卖女求荣的做派,一面又不敢得罪七哥哥和他的母妃。

明白过来的慕尚临,不止一次地感谢上天,让他托生到了他母妃的肚皮里。

他那懵懂快乐的童年孩提时期,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都是母妃,用独属于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智慧给他撑起来的。

甚至于他成年礼之后一度战战兢兢的青年时代,母妃也已经在许多年前就为他结好了善缘,铺好了路。

他的母亲,在他眼里,一直都是一位伟大且智慧的女性。

慕尚临从来都是这样坚信着的。

所以母妃让他迎娶四品小官之女时,他只稍稍意外了一瞬,便立马答应了下来,连原因都没有向他母妃问上一句。

第二天就进宫请旨,希望帝王将他心仪已久的姑娘嫁给他。

待他看见正意气风发的帝王想也不想便欣然允诺时,他便大概明白了母妃的意思。

他出宫后便按着大礼,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到最后的请期亲迎,关于他的婚事的一切都按着该有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礼部早就得了圣旨,必须好生操办他这个王弟的婚事。

王府的一切,则都是由母妃亲自操持着,不过分夸张,也不曾失了亲王的婚事该有的体面。

到了正日子的那一天,宫里的帝王甚至亲自到了景王府,为他主婚,给足了他脸面。

后来的许多年里,慕尚临一想起帝王亲自为他主婚时的盛况。

他都无比感叹于他母妃的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