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翌长安 > 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二十四章 一段晚云寒不收

每年的英山脚下楞伽放榜之日皆引得天下无数男男女女趋之若鹜,有机灵的商贩自然不肯放过此等老天爷赏饭吃的机遇。

是以开客栈的,开铺子的,绕山叫卖的,应有尽有。

当地新上任的父母官也有一番锐气,在皇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之下,除了下令不与外族易物,并不过多拘束来往商贾。

再加上英山半山腰处有皇家行宫在此,帝国列重兵把守,煌煌威仪,等闲之人自然不敢轻易在此处徒招是非。

是以久而久之,这地界儿的人,但凡不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俱都挣得了殷实家底,一改以往生活困顿。

《周书》中被数位帝王奉为平生所志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此地是真实存在的。

一年一度的楞伽放榜之日,英山脚下的热闹,世人称之为,楞伽盛会,以之列为东洲八大奇景之一,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回风华榜,历届最受瞩目,也最有争议的无疑是天德一年的美人榜。

究其缘由,只因排在第三位的是大翌帝国的长郡主,慕长安。

与公子榜上排在第二位的公子攸宁如出一辙,初次横空入榜便排在前三。

公子其人,一代名将九章亲王曾以“风姿特秀”赞之。

自其入世,与他相交之人无不仰慕其风华,是故世人皆以其为君子风仪。

公子攸宁,河西柏家少主,仁宗亲封“清平侯”,是自风华榜现之日起至今,唯一一个跻身公子榜前三的武林中人。

河西柏家与琅琊王氏同为千年世家,只数百年前那一代的柏家家主柏宜辞官谢爵,携柏氏一族归隐河西,并有家规传与后代子孙。

“凡柏氏一族嫡出血脉,男儿不可入朝,女子不可入宫。”

而琅琊王氏,在大周、大翌历代施政者的打压下,渐不复往日荣光,只能无奈退出京城权利中心。

一代又一代的王家掌权者,皆以黯然归乡收场。

如今的琅琊王氏一脉,大多皆在封地琅琊,空有其壳,不过是强撑着千年世家的美誉。

柏家则不同,远离朝堂,日益繁盛,根基稳固。

楞伽阁以古语评柏氏少主,“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阁主白昀更是亲自下笔添注:“君子攸宁”,足见其人品贵重。

因少年时便行走江湖,于江湖中人多有助益,天下人皆惯以“公子”之称以敬之。

而反观另一则榜,虽名美人榜,然天下貌美女子何其之多,凡上风华榜,家世、品貌、才学皆是当世佼佼。

而瑞和一年的长安郡主,世人除了知晓她身份贵重,自小由荣宸长公主教养外,其余一无所知。

相较于京城文人雅士争相为其赋诗的盛京第一才女荀显姿和美名早已传入周边诸国的盛京第一美人白清舞。

这位长安郡主,除了无双荣宠,未免有些过于乏善可陈。

楞伽阁为这位郡主殿下的言评第一句也是颇值得有心人玩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于是一部分好事者便扬言,是长公主为了给长安郡主寻一门好亲事便用权势压人,迫得楞伽阁硬生生将幼妹排在第三位。

这部分人的理由乍听起来也十分站得住脚,“人都没见着你将人排在第三,还在婉儿小姐之上?”

而一部分脑子稍微清醒一些的,便道皇家女儿只一个慕姓便已贵不可言,何须一美人榜增色。

纷纷以重金收买江湖游侠儿前往皇城潜入皇宫大内,只为一见这位令白阁主只闻其声便能上居榜三的长安郡主是何等倾城之姿。

自然,入了皇宫大内,能活着出来的都是奇迹,又逞论见得重重宫墙之后的皇室帝姬。

直到皇城禁卫军将人割头挂城墙示警后,好事者方稍稍歇了下来。

瑞和三年的风华榜较于往年,叶家少主叶云旗娶妻陈静嘉,二人自榜中清名。

公子榜中,容王世子、柏氏少主、安王世子依然稳如泰山,常年占据前三。

齐国公府长公子长孙怀瑾居第四,镇南侯世子柳澈居第五,安南将军修昭居第六,阳明陈度居第七。

大翌吏部尚书风祺居第八位,靖安陆氏幼子陆离居第九,恭王府小公子李章砚居十。

美人榜则依然是楞伽阁主极为推崇的帝国长公主荣宸高居榜首,素波仙子陆秋波,九章王府慕长安分别位列第二、三位。

抚州公孙婉儿居第四,“毒仙子”燕南飞居第五,“草原明珠”康扬婉居第六。

琅琊王希璇居第七,阳明陈柔嘉居第八,永定伯府高青媚居第九,盛京荀氏荀显姿居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