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第四十八章 读书无用

回到古代开书院 第四十八章 读书无用

作者:云上的悠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7:0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仓子坚在城外住了一宿,天亮后又进城忙活了一整日,日落时分方回书院。得知还是无人来报名,仓子坚把打探来的消息说了。

傅振羽的脸色便不好了。

柳擎便问她:“这些基本属实的传言,你恼的是哪桩?”

仓子坚答:“因为,这样的传言,对师父极为不利。”

外人不知傅山长之所以将袁自舟视为女婿,乃袁自舟故意引导的,他们只会认为,傅家、傅山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再有,堂堂举人只因心愿未达成,便气到病重,南下寻医,可见其心胸不阔,其身则大抵肖父,并非长命之人。

读书人最重名声,有了心胸狭窄、短寿的标签,傅山长将来便是得中进士也难入仕。便不入仕,只教书也不易。山长是书院的掌舵者,南湖书院拥有了这样的山长,谁人敢将孩子送过来?

傅振羽沉默片刻后,问仓子坚:“二师兄不是说他把袁自舟打的很惨么?确定这些消息,是他放出来的?”

仓子坚道:“我顺藤摸瓜一整日,确定传言最初是袁家那边出来的。”

傅振羽闭眸思考了片刻,道:“昨日和今日的情况,未来几天估计还会延续。七日后,采用另外一套方案吧。”

仓子坚不解,钱文举急切地想将功补过,便道:“免束脩是么?师妹,我昨日和你说的话,依旧算话。”

不待傅振羽说话,仓子坚横了他一眼,道:“二师弟,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你既然冲动打了人,坐实了这些流言,就要为此弥补,不拿银子弥补。”

后路被断,钱文举少不得继续琢磨。这一琢磨,他发现个了不得的事,立即耷拉着脸,道:“大师兄,我才发现,除了银子,我没别的用了……”

“不,你还可以参加科举。从前你不愿意考功名便罢了,现在,在师父名声因你受损,南湖书院又需要举人夫子的清下,你,必须考个举人回来!”仓子坚道出了自己的目的。

傅振羽第一个不同意,她说:“大师兄勿要难为二师兄。”

家业由嫡长继承是世规,钱家却有例外。钱文举的祖父行二,因为出色,经族议,越过兄长成为钱家家主。钱文举十岁不到,就被族人认定是这一代最有天赋的那一位,因而成了所有兄弟的公敌,包括他那个一母同胞所出的兄长。

和别个不同,钱大哥直接对弟弟说:“我要当家主,你再厉害,也要听我的。”

钱文举自小和兄长感情亲厚,听了这样直白的话,欢喜异常,没有不应的。且,每当有人这么说他像祖父的时候,他都会告诉别人:“像谁不要紧,我听我哥的。”

就是这样亲厚的兄弟,还是出现了裂痕。按族归,及冠的家主继承人,通过试炼后,便能成为少家主,成为下一任家主。钱大哥及冠,却未通过族人测试,被判定延迟五年,方能成为少家主。五年后,钱文举便及冠。也就是说,钱家宗族,还是要等钱文举长大。

钱大哥自小努力的方向,就是继承家业,他不接受任何意外!他找人绑架了弟弟,不为了要弟弟的性命,只要弟弟成为残疾,做不得家主。

钱文举察觉到不对,没有揭发兄长,只是利用机会,离家出走。待钱大哥找到南湖书院时,他以此为要挟,让兄长助他留在南湖:“大哥,我喜欢读书,喜欢在这里读书,想做一名书生。只要我能留在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

钱大哥愧疚在心,但不想被人知道他曾试图残害手足,只得助钱文举留在了南湖书院。去岁,钱大哥通过宗族认可成为钱家少家主后,又说钱祖母病重,亲自过来接钱文举,钱文举才回家。

这些事,傅振羽知道,仓子坚也知道。

是以,傅振羽才说完,仓子坚便道:“一直退让,总有无路可退的时候。儿郎要么弱,要么强,最怕的是他现在这个状态,实际软的不行,别人动动手指就能弄死他的那种,偏还挂着强者的外皮,成为靶子。”

钱文举心有所动。

因为曾经的辉煌,也因为他十七岁就过了县试,成为秀才,他此番回家,依旧很多人认可他才是这一代最出色的那一位。这一次,他不仅和大哥有了隔阂,就是四岁的小侄子,在嫂子的教导下,已经对他有了防备心。在家里不自在,他才想方设法地回南湖。

见他眼神松动,仓子坚又道:“二师弟,我有家仇要报,终究要回朝堂的。南湖书院,需要有人守候。”

在师父声誉因自己而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大师兄又要离开,那么,自己这个二师兄,必然是要接管书院的大任。于是,钱文举道:“我听大师兄的。”

傅振羽少不得提醒这俩人:“吴教授已经说了,南湖书院今年必须招到人,才能保住书院的名号。下一次乡试,却在两年后。便是二师兄第一次乡试便中举,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仓子坚回首,看着她,道:“你不是有备选方案么?”

傅振羽眼睛一亮,问:“大师兄同意了?”

“我不过说了几句实话,何曾反对过?便是今日,我也说,你的法子,实施不易,风险也大。”

钱文举好奇不已,问:“是何法子?”

傅振羽回房摸出第二套方案,献宝一样地拿给两位师兄、还有柳擎这位长者阅读,她则在一旁侃侃而谈,补充着自己的想法。

“国之强,靠的是民强。全民皆读书、全民皆兵,才是圣朝发展最要紧的地方。现实的问题就是,读书略贵,又有风险。因而,普通百姓,便是吃饱穿暖,都不舍得考虑的事情。三十年前,圣朝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的情况下,谈全民读书有点过分。但而今,虽不说风调雨顺,百姓的生活几近稳定,具备了全民读书的条件。”

具备读书条件,读书人依旧很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下读书只有为官这一条出路。

做不成官,则读书无用,是时下百分之九十人的逻辑。

科考入仕,比后世高考难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十万男丁的一个县,三年一期两次童生三试,顶多出五十人。秀才绝对的千里挑一;秀才到举人,十中一;举人到进士,十进一。算下来,一个人若想成为进士,是十万里挑一,一县里出一人。

这样的概率,太难,绝大多数百姓都不怎么相信自家祖坟冒烟,能养个官出来。

是以,读书无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